电影是根据美籍波兰裔作家耶日·科辛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于1965年出版于美国。电影描写的是二战背景下东欧国家的一位小男孩流落、漂泊的悲惨成长故事,没有直接写战场场面,而是集中于战时后方的普通民众生活、精神状态,影片是黑白色调,也象征着人性的灰暗。

被涂污的鸟是一种东欧民俗,一种残忍的娱乐活动,抓住一只鸟,把羽毛涂成彩色,然后放归鸟群,这只被涂色的鸟会被同类视为有威胁的异端,而被攻击致死。小说的作者就是用这样的名称暗示自己因为肤色原因(接近棕色人种)被定义为异端、少数,误认为吉普赛人(当时是小偷的代名词)。小男孩经历了非人的悲惨遭遇,不断地被嘲弄、被殴打、被歧视、甚至被猥亵、被性侵,各种人间的丑恶竞相上演,邪教的巫婆、伪善的宗教分子也穿插其中,人性的愚昧、暴力的泛滥、各处的不公,让人看得十分压抑,几乎会对人类失去信心。
小男孩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开始了他微弱的反抗:第一次是一位性欲极强的妇女宁可与羊媾和,也不接受小男孩的爱抚,让小男孩感到遭受了莫大的嘲弄,他忍无可忍,杀掉了那只羊将羊头隔窗扔进了妇女的房间,开始由暴力的被动承受者变成了暴力施与者;第二次是在红军杀掉了一群土匪式的哥萨特人后,小孩看着倒悬的尸体露出了微笑;第三次是在收到红军军官“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鼓励下,枪杀了歧视他为犹太人的小商贩。
经过悉心的教导,小男孩随着久别的父亲走上了回乡之路,当他看到父亲手腕上的标记数字时,意识到了父亲曾身处集中营的情况,原来并不是父母主动抛弃了他,所以心生谅解,在窗户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JOSKA”,也意味着走上了回归家乡、回归人性的道路。
该片获奖情况: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 (2019)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 ,第33届欧洲电影奖 (2020)最佳影片(提名),第24届金卫星奖 (2020)电影部门 最佳外语片(提名),第41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2020)最佳外语片(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