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派的世界里,都清楚的一条守则是:别在家具城跟成龙打架。
今天这部电影的主角,也堪称另一个“家具城战神”,用电钻、锤子和汽钉,就团灭了一个俄罗斯的黑帮。

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伸冤人》。
主角麦考尔是个特工,精心设计自己死亡的假象,脱离了之前的生活。
在妻子死亡后独居,过着严格自律的生活,白天在家具城打工,晚上固定到一家咖啡馆看书。
除了过于独来独往,整个人就像一个最平静和善的邻居大叔,乐于助人,很少生气。
为了拯救一个被迫卖淫的雏妓,麦考尔跟一个俄国黑帮谈判,失败后团灭了整个分点的人,从此惹来黑帮的报复。
在一系列斗智斗勇过后,麦考尔团灭了黑帮总部派来的杀手,顺便杀上老巢,结果了黑帮老大。
这是个中规中矩的故事,除了人设比较独特,剧情其实并不算出彩。但是丹泽尔华盛顿很好地塑造了一个从容优雅、习惯暴力的特工形象。
精准的强迫症杀手
他的打斗精确到秒,对于暴力有着自己的一套行为流程。
从影片开始的环境介绍,就告诉别人他是一个自律到有强迫症的人,床铺整齐,家具简单,一丝不苟。
喝咖啡的时候也是,书本边缘对齐桌子,杯子和勺子摆放整齐,茶包都是叠好的。(别问我为什么来咖啡店喝茶包)
而这些铺垫,在他第一次杀人的时候再体现了一遍。反复关了三次门,计算好时间一共16秒,每一个动作都毫不浪费,没有拖泥带水,一切按计划来。
他不仅能控制赢的结果,更能控制赢的过程。
这或许是训练有素的结果,一个特工经过长年累月的杀人训练,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对任何场面进行掌控,细节到每一个道具,每一个动作,目的性极强。
双雄对决,不守规则未必赢
但是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解释,那就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具备强迫症特质的人。
编剧给了主角这样一个人设,就像给了他一个必须遵从的人性弱点一样:杀人机器是不会有恻隐之心的,而拥有感性,才是这个角色区别于别的暴力机器的特征。
这点在他跟反派杀手尼古莱的交流中就有体现:
他的程序性的行为,已经是他本人的一部分。所以当我们看到他同时具备残忍冷血的暴力行为和乐于助人的温情时刻的时候,并不会觉得突兀。
与此对应的就是反派杀手尼古莱的行为:麦考尔精准有效,暴力是手段;尼古莱张狂混乱,暴力是目的。
效果是一样的,他们都明白如何有效杀人,甚至在能力上是接近同一级别的。
笼子里的野兽
他本身就是一台训练有素的战争机器,并不排斥暴力。所以当这台战争机器放到社会中的温情时,形成的反差就给人不一样的体验。
或许也是为了保持这种反差感,麦考尔在整部剧没有开过一次枪,或是徒手解决对手,或是利用身边的工具,把看起来无害的日常用品,变成杀人利器。
特别是结局的家具城打斗,用了足足半个小时的篇幅。麦考尔把家具城改造成充满陷阱的战场,那些常见的家具,在麦考尔手中就变成了杀人利器。货架成了战壕,扳手成了武器,汽钉和电钻就是枪支弹药。
现实生活就是笼子,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影片中麦考尔是笼子里的野兽,但他是丛林中厮杀胜出的野兽,自愿待到笼子里。
这种反差让这个角色张弛有度,变得丰富立体,尤其能带给观众想象空间。
他既与现实社会有关联,又不是我们生活中能遇到的任何一种人。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曾幻想成为的英雄一样,这部电影把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有过的恣意想象,具体成了某一个人。
又或者说,即使你不期待成为麦考尔这样的人,你也一定会希望有一个这样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