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聊聊董卓让洛阳惨如地狱,却不怕丧失民心的原因——品三国(16)一、董卓的政治手腕二,董卓的江湖匪气三、京都如人间地狱四、董卓的真正目的

可能在不少人眼中,董卓的形象,就是一个“无脑”大胖子。

我曾在“西凉之乱”时聊到过他的智商,如果这不足以证明其“有谋”,那么本文,就再聊一聊他的政治手腕,以及大闹洛阳却不怕丧失民心的真正意图。

聊聊董卓让洛阳惨如地狱,却不怕丧失民心的原因——品三国(16)一、董卓的政治手腕二,董卓的江湖匪气三、京都如人间地狱四、董卓的真正目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一、董卓的政治手腕</h1>

189年十一月,“以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相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最高官职,原本叫“相邦”,被汉朝沿用后,为避讳“刘邦”的名字,改称“相国”,这职位,到吕后的侄子吕产为止,再无人担任,直到董卓的出现。

至于那些特殊的礼遇,简单来说,就是可以穿着鞋子提着刀,大摇大摆地上朝。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董卓很有意思,提拔的都是被禁锢的党人或名声在外的士人,比如三公:分别以黄琬为太尉、杨彪为司徒、荀爽为司空。

黄琬是太尉黄琼的孙子,曾因党锢之祸,被打压了近二十年;杨彪不用多说,我曾写过《弘农杨氏》的文章,如果您各位感兴趣,可以看一看;荀爽出自颍川荀氏,荀攸、荀彧,都是这家族的牛人。

这三个人,升迁速度犹如坐了火箭。拿荀爽举例,他以隐士的身份被召为平原国相,还没到任,又被追拜为光禄勋,屁股都没坐热就升任司空一职了,整个过程,仅用了三个月……

在这份长长的提拔名单中,没几个是自己的亲信,这就是董卓的政治手腕,他将高官厚禄封与士人,而让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有一说一,董卓的水平毕竟有限,他的手段远在曹操之下,因为董卓忽略了太多的问题,其中最致命的,便是没有收敛自身的匪气。

聊聊董卓让洛阳惨如地狱,却不怕丧失民心的原因——品三国(16)一、董卓的政治手腕二,董卓的江湖匪气三、京都如人间地狱四、董卓的真正目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3">二,董卓的江湖匪气</h1>

除了大肆封官,董卓还干了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敛财纵欲。

掌控朝政之后,天下的财宝都改姓了“董”,董卓没有像汉灵帝一样把财富最大化,而是赏赐给了将士们。

钱分出去了,要怎么赚回来呢?方法很多,比如:自己铸!

于是,董卓开始废“五铢”而铸“小钱”,也就是说,用比“五铢”轻数倍的钱,当“五铢”来花,以此来换取百姓手中分量更重的“五铢钱”,充实国库。

在董卓看来,这种行为不够快,更不够绝,所以直接纵兵行抢,干起了土匪的勾当。

没错,后来的刘备,干了和董卓几乎同样的事,。

当然,这种行为给两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董卓死后被点了灯,刘备也几乎失去民心。

聊聊董卓让洛阳惨如地狱,却不怕丧失民心的原因——品三国(16)一、董卓的政治手腕二,董卓的江湖匪气三、京都如人间地狱四、董卓的真正目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6">三、京都如人间地狱</h1>

董卓比刘备更像土匪,而且把事情统统做绝。

西凉兵在毫无约束的情况下,眼里并不只有钱,看到妇女,不问出身,一旦得手,直接推倒,睡到富家千金,竟然成了吹嘘的资本,董卓对此,非但不加以惩处,还将狂徒们的行为美其名曰“搜牢”。

后因迁都的紧迫,干脆把富人集中起来,钱粮带走,男的杀光,女的赏赐给将士,临行前火焚了雒阳城,“二百里内,室屋荡尽,不复鸡犬”。

要知道,洛阳为东汉都城,是众臣心中的圣地,而且皇亲国戚、世家大族,都非常之多,他们宅第相望,姻亲关系复杂,或许富家并非名门,但在卖官鬻爵之风盛行的情况下,难免有亲眷在朝为官,。

除了发活人的财,死人的也没放过!

汉代举孝廉,虽然末时变了味道,但“孝”已深入骨髓,无论真假。其中,陪葬物的多少,也是“孝”的评判标准之一,这就是为啥“汉墓……”,您懂的。

所以,上到皇帝的陵寝,下至百姓的家族墓,在董卓执政期间都遭到了疯狂的挖掘,说当时的洛阳如人间地狱,真的一点也不为过。

不仅如此,董卓还为满足自己的肉欲而搬进皇宫,公主、妃嫔、甚至宫女,都成了董卓的“战利品”。

聊聊董卓让洛阳惨如地狱,却不怕丧失民心的原因——品三国(16)一、董卓的政治手腕二,董卓的江湖匪气三、京都如人间地狱四、董卓的真正目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7">四、董卓的真正目的</h1>

如此丧心病狂,难道不怕丧失民心、激起民愤吗?

恐怕董卓并非无脑施暴,而是想通过暴行,达到“立威”的效果。

史书对董卓的评语,是“少好侠……性粗猛而有谋”,通过他过往的历史,我有理由相信,他自邙山北归之时,就做好了打算。

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高官拉拢士人、以重金笼络将士、以废帝震慑朝堂、以暴行树立军威,然后聚敛财富,高筑城墙,做个快活的土皇帝。

后世皆说,“董卓因为惧怕关东联军而迁都长安”,或许吧,但有没有可能这是他一早的想法呢?

我猜,在董卓的计划里,洛阳只是工具,他不会久居自己施暴的地方,迁都长安是最好的选择,那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那里也是大汉的故都,最重要的是,那里离陇西更近一些。

但是,长安曾被赤眉军洗劫一空,百废待兴,一旦迁都,就等同于重新开始。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认为的一种可能性,至于真实情况为何,只能穿越回去问董卓了……

聊聊董卓让洛阳惨如地狱,却不怕丧失民心的原因——品三国(16)一、董卓的政治手腕二,董卓的江湖匪气三、京都如人间地狱四、董卓的真正目的

无论董卓的打算到底是什么,施暴必然会导致强烈的抵抗。

早在190年正月,关东州郡便推举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而袁绍自称车骑将军,授予诸将临时的官号,从而正式起兵反董。

除了关东义军,还有很多反董势力,董卓怕义军想拥立被废的汉少帝刘辩,于是派三国历史上最神秘的谋士之一——李儒,给刘辩送去一杯毒酒,以便让自己拥立的刘协成为汉室唯一的正统继承人。

史书记载,

此前讲过,刘辩面对董卓的兵马时,绷不住哭了起来,而此次面对这杯号称“可以辟邪”的毒酒,不知是否也曾流泪,至少在“临行前”,没人会耻笑他了。

至于唐姬,自刘辩死后,无论唐瑁如何劝说,立志不嫁,即便李傕攻破长安,想娶唐姬为妻,也没能得逞,直到贾诩将此事告知汉献帝,才被接入宫中,封为弘农王妃。

其实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中,还有很多女性都值得夸耀,就留待以后,咱们再慢慢聊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