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品三国(24):历史难题,孙坚为何要投靠袁术?联合刘表不行吗?

上文说到,孙坚心甘情愿依附于袁术,本文就聊聊其中的原因。

“后将军袁术屯鲁阳,各有军队数万。”

“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

这两句话,说明袁术是很有实力的,孙坚要想杀掉他,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袁术背后,是整个联军。

所以,说什么孙坚兵多将广、兵强马壮、兵精粮足……没必要,孙坚是英雄,但未必吃得下袁术,在没有得势之前先与他火并,恐怕傻子都不会去干。

如果达成这个共识,那就只需弄清楚孙坚“依赖于人”与“保持中立”这两点的利弊就好了。

咱们从钱粮、名利、仕途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看看孙坚的最佳选择到底是什么。

品三国(24):历史难题,孙坚为何要投靠袁术?联合刘表不行吗?

一、钱粮

孙坚与袁术结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获取钱粮物资。

在逼死王睿之后,孙坚收编了他的部队,虽然实力大增,但庞大的开销显然让他无力招架,这是令无数人头疼的问题,既然孙坚选择接收,就不得不依靠别人接济,遇到张咨这种不愿意提供粮草的,索性就当起了土匪。

杀掉张咨,使南阳附近的官吏产生畏惧心理,这的确获利很快,可并非长久之计,《琅琊榜》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任何违逆真心,强迫得来的交易,皆有不可控的变数。

孙坚也一样,他的根据地远在长沙,北上讨伐董卓之后,被“打劫”的荆州就夹在中间,如果没有一个信得过的人稳定后方,别说运粮,不被两面夹攻就阿弥陀佛了。

谁才是那个“信得过”之人呢?很显然,是袁术。

当时,袁术在鲁阳,有兵有粮,是孙坚最佳的人选,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

诶?刘表不是荆州刺史吗?他可是皇亲国戚,孙坚为什么不去联合他呢?

话说,刘表与袁术的关系实在太差了,以孙坚的身份和威信,不可能做两人的和事佬。

上文说过,由于袁术的阻挠,逼得刘表“匹马入荆州”,而后,刘表上奏朝廷,任命袁术为南阳太守,看似是想与袁术和解,其实南阳为荆州一郡,刘表的做法无疑是在恶心他、激怒他。

孙坚弃刘表而选择袁术,还有两点重要的原因:

其一,刘表是董卓指派,而自己是去讨伐董卓的,没办法确定刘表和自己是否一条心;

其二,袁术夹在自己与刘表之间,一旦与刘表交好,夹击袁术或许能成功,但这个时候,袁家兄弟还没有彻底翻脸,孙坚这样做,等于和整个关东义军为敌。

除了袁术和刘表,其他人是不可能提供帮助的,此时的“酸枣帮”,早已败光了粮草,分崩离析了,至于豫州,如果没有袁术,豫州刺史的身份可不属于孙坚。

那么,无视袁、刘可不可以呢?显而易见,不行。

刚刚说过,孙坚讨伐董卓,荆州就夹在自己与长沙之间,即便无视袁术与刘表,那么获得军粮的方式,也不再像杀掉张咨那般简单。回长沙去运粮?一来路程太远,二来刘表会不会阻挠还是个问题,毕竟自己是去讨伐任命刘表的董卓。

所以,孙坚没别的选择,只能以南阳作为筹码,依赖,甚至投靠袁术。

这筹码足够大,南阳是块肥地,肥到什么程度呢?“户口尚数十百万”,而且刘表入荆州之后,几乎全境都臣服于他,只有南阳不受控制,可刘表对此没有半点脾气,当然,这不单单是南阳一郡的震慑力,但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此外,汉光武帝刘秀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中,有十一人出自南阳郡,这是块人杰地灵的宝地啊。

品三国(24):历史难题,孙坚为何要投靠袁术?联合刘表不行吗?

二、名利

孙坚出身,算不上名门,虽然世代于吴地为官,但官职小得可怜,从这一点来看,他和马腾还有那么点像。

在东汉末期,鄙视链是非常明显的,以孙坚的身份,很难让人看得起,即便四处平叛,战功彪炳,也没能得到尊重,被王叡鄙视,就是最好的证明,王叡出自琅琊王氏,王家当时还算不上顶流世族。

朱儁的出身与孙坚类似,他能一路做到太尉,受士人的推崇,是有无数贵人相助的。其中包括皇甫嵩,他可是将“平黄巾之乱”的功劳推给了朱儁,否则朱儁打了败仗,不被罢官就烧高香了。

总之,大部分世家大族,看的都是门第传承,而非军功和暴发户,甚至权力。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那可是开国功臣,又是个有钱人,这样的身份,在杨家眼里是什么呢?啥也不是,即便找来唐高祖李渊帮忙,杨家也只答应嫁一位四十四岁的姑娘,否则,杨家的女人死都不会嫁。

关于这段历史,有记载说,是“武士彟提议找一位年龄相仿的姑娘,李渊想到了杨达的女儿杨氏,杨氏以“信仰佛教”为由推辞数次后,同意了这门婚事”。我是不大相信的,在当时,婚姻大事不由自己,即便父母已故,也由长辈或长者说了算,没地位的晚辈,没有话语权。

就拿荀彧来说吧,因为父亲荀绲忌惮宦官的势力,居然让荀彧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荀彧是不能拒绝的,也无权拒绝。男人尚且如此,何况“封建社会”中的女人啊。这件事,也代表了另一部分愿意“低头”的世族,他们无所谓家族荣誉。

话说回来,要想让人看得起,单凭战功,还是太慢了,孙坚没有朱儁的运气、没有武士彟的高度,更没有唐衡的权力,那么唯一的捷径,就是找靠山,强行与世家大族扯上关系。

孙坚找的靠山,自然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之后——袁术了,当时的袁家,与“四世太尉”的弘农杨氏齐名,其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有了袁术的帮助,孙坚便有可能跻身“名士”之列,最起码能搭上世族这层关系。

和名士结交,这太重要了,尤其作为一方诸侯,刘备一路供着许靖,就是这个道理。

相反,无视袁术,虽然不会与世族为敌,却会被其孤立,孙坚手下可没有名门出身或是有名士身份的人。

当然,还是有个例的,比如周瑜结交孙策,我认为不能认定是孙坚“投靠”袁术的“功劳”,周瑜与张昭、陈群不同,如果孙策名声响亮,与自己意气相投,还是会与之结成莫逆的。

英雄,大多不是被“传统”禁锢的“士人”。

品三国(24):历史难题,孙坚为何要投靠袁术?联合刘表不行吗?

三、仕途

从史实来看,孙坚结盟,或说依附于袁术,被表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如果他没有这样做,还能得到这些身份吗?

我不能说完全没可能,因为“万事不绝对”,个例也是有的,比如陶谦,他爹生前是个县长,可惜死得早,陶谦成了孩子王,没想到运气爆棚,被苍梧太守相中,还把女儿嫁给了他,从此陶谦“洗心革面”,一路成长为安东将军,领徐州牧。

撇开这种可能性不谈,我们再来看史实:

孙坚在逼死王睿后,只是收编了部队,没有自领荆州刺史,不是他不想,而是没有这个能力。

自领荆州刺史,等同于宣布自己在荆州造反,后果是很严重的,不仅是与董卓为敌,更是与天下为敌,这和“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完全是两码事。

董卓自不用说,他名义上还是代表朝廷的,而关东义军,是个联盟,虽然实质为叛军,但从道义和人数上,是不惧这顶“帽子”的。

这也是为何袁绍能自封车骑将军,而孙坚不能的原因,说白了,孙坚没有资本,这又说回到了“名利”,没有实力派的支持,能坚持多久呢?

当天下分崩离析之时,有实力,当然能自立,不会有人在意,也没空去在意,但尚有“天下”之时,“身份”还是非常重要的,杨奉、李乐、胡才、张燕、韩暹……这些造反的人,挤破头去争朝廷的官,为的就是一个合理合法的身份。

退一步讲,孙坚突然转了性,安于荆州,会怎么样呢?

荆州是四战之地,其重要性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孙坚能守得住吗?即便孙坚英明神武,把荆州打造的铁桶相仿,甚至成了荆州的土皇帝,可年年被战乱袭扰,这样的“前途”,恐怕也算不得光明吧。

再想想陶谦,他虽然娶了太守的女儿,但“官”与“世族”毕竟不能划等号,何况连他丈母娘都打心里不喜欢这野孩子,后来惹了曹操,被曹操胖揍,只有刘备肯去救他,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品三国(24):历史难题,孙坚为何要投靠袁术?联合刘表不行吗?

好啦,分析了这么多,最后点点主题吧:

当孙坚来到鲁阳,准备讨伐董卓时,选择与袁术结盟,甚至投靠袁术,从他自己的角度看,有百利而无一害。

孙坚看不到后面的事:袁术与袁绍翻脸、刘表隔着袁术与袁绍结盟、袁绍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周昂趁自己讨伐董卓时袭取了自己在阳城的治所……

当然,他更想不到自己会死得那么窝囊。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留下了“孙策席卷江东”的佳话,才有了“三足鼎立”的美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