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勇有才:学学古人自荐

历史上有很多为了当官、出人头地而毛遂自荐的人,自荐的方式也五花八门。有现场自荐自赞直接答对而成功者,比如毛遂;有通过“干谒诗”间接自荐的,如孟浩然、杜甫等;更有用“自荐书”的方式直接向权贵自荐的,如东方朔、李白、苏洵等;还有像姜太公、诸葛亮等暗藏心机、用极其隐晦的经典策划终于为人所用的。试想姜太公如无心机他怎会别出心裁地用直钩钓的哪门子鱼?诸葛亮如无心机他又怎么会自比管仲乐毅,怎么就有了指点江山、才华尽现的《隆中对》?因此,我们只能理解为这其实是一种极其高明的自荐方式。

有勇有才:学学古人自荐

古人自荐者很多,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勇气和才学。具备才学和胸怀大略,自荐才有底气。但光有底气没有勇气也不行,两者缺一不可。试想,在古代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中,对于一个不名不闻、走关系都找不到门路的人,想靠一纸文字就直上青云,没有足够的勇气是万万做不来的。当然,敢于自荐是建立在对自身才华自信的基础上的。就像摆摊卖货,有勇气才能吆喝出来,同时还要保证吆喝出来的东西是好东西,不然就会赔钱赚吆喝。古人自荐成功者,实在少不了勇气和才华,所谓才华绝对抵得上勇气。在这里我不妨举两个例子:

有勇有才:学学古人自荐

我们知道,东方朔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就提到过东方朔其人,称其“也很渊博”。东方朔自觉空有一身才学不得施展,就在汉武帝初年借当朝征召人才的机会公车署上书,其自荐书洋洋洒洒3000片竹简,汉武帝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读完,其才华和文字功夫可见一班。在自荐书里,东方朔极尽夸赞自己的才学,说自己仅20岁出头,就对文史、剑术、诗书、兵法都学有大成、满腹经纶、文武兼备。况且本人一表人才,勇敢、敏捷、廉俭、信义与古代模范人物等量齐观,岂有不做天子大臣之理?你看,单从自荐书里就读出东方朔其人有勇气、有自信和卓然不凡的才华。从事实上看,东方朔也确实称得上是一个学识渊博之人。汉武帝读了他的自荐书也觉得东方朔气概不凡,后诏拜为常侍郎,又任太中大夫等职。

再举一个不被人熟知的例子。唐朝时有叫贠半千的,做小官多年一直得不到晋升,后来在别人的指点下就直接给武则天写了一封自荐书。这封自荐书也很长。在自荐书里, 贠半千先自比于能七步成诗的曹植和当殿作赋、倚马成文的枚皋,接着就和武则天叫板:皇上召集天下才子三五千人和臣比试,如果有一人能够比得过臣,那就请皇上斩掉臣的头、打碎臣的骨头好了。如果弃臣不用,那我就把书和笔砚全烧了,然后独自坐在幽深山岩上看热闹,看着皇上您能招得了什么能人?选拔到什么样的才士?拿我们现在人的眼光看,贠半千的自荐文简直就是“疯人说狂语”。要说女皇武则天也真有大丈夫的气量,读了贠半千的自荐书不但没有生气,还欣赏有加,竞当场口谕让贠半千入阁供奉。此后贠半千官运亨通,任弘文馆学士、正谏大夫、濠州刺史、太子右谕德兼崇文馆学士等。

有勇有才:学学古人自荐

古人的自荐书一般都是在才能不得施展、仕途之路不通的情况下上书当权者的,既理不输人,又少不了自卖自夸,不乏成功者。他们自我推销的勇气、自我推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没有所谓的怀才不遇,自荐推销的方式仍然好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有勇有才:学学古人自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