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妈妈都是程序员,唯有输入正确的代码,才有正确的结果,而什么是真正的代码,不得而知。
这个短片戳中了无数家长的心,揭露的是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未来有着天壤之别。

Shui 水 niu 牛
拔萝卜bu
晨晨又拼错了,妈妈扔掉笔,生气地说道“你在学校都学了啥?”。晨晨只能叹气:哎,又搞砸了。
“你自己待着吧,好好想想老师怎么教的”说完,妈妈就生气地走了,丢下晨晨一个人在房间里反省。
晨晨看着妈妈的背影,无助;倍感无聊的他,拿起了桌子上的飞机模型玩,这时妈妈又进来了,看到他玩飞机模型,生气地大吼到:
你又在干什么!
被吼叫的晨晨颤颤巍巍地藏起玩具,眼神慌乱不已。
他再一次激怒了妈妈。
考试晨晨只考了67分,卷子上一大堆红色叉叉,妈妈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语气说“人家还会偏科,你怎么什么都学不好,你倒是给我偏科呀”。
被妈妈责骂的晨晨大受打击,就连5+4等于几也因为紧张,一直算不对。
因为晨晨的注意力不再放在算术上,而是在妈妈的责骂上,他很怕妈妈生气。
妈妈从此不让他玩游戏,不许出去玩,不准吃零食,强制逼他学习,但收效甚微。
短片的前半部分,都充斥着妈妈的焦虑,因为晨晨考试成绩差,拼音不会,偷偷玩玩具,看闲书等。
原本长大以后他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有个美满的婚姻,事业成功;却因为妈妈的不断责骂和打击,逐渐成为一个自卑,懦弱的人。
他没有爱情,被辞退,成为服务员,整个人生底色都是灰暗的。
即使是再厉害的程序员,代码输错了,再怎么修改BUG也无济于事,程序员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但故事仍在继续...
一天晚上,晨晨对妈妈说“妈妈,晨晨知道自己学习不好,能不能告诉我一点秘诀,妈妈是怎么变得这么厉害的?”
这句话触动了妈妈的心弦,她说“晨晨,妈妈是不是对你太凶了,特别不讲道理”。
晚上睡觉前,妈妈看着晨晨刚出生时的照片,才知道一直以来错的都是自己。
她开始接纳晨晨的所有不完美,并努力学习怎么教育孩子,有耐心地教他算数,陪他做游戏,满足他所有的好奇,回答他无聊的十万个为什么,带他去科技馆。
晨晨说要成为宇航员,妈妈没有说他异想天开,而是说“那你也是个调皮的宇航员”。
保护他的小小野心,变成种子,深种在他心里。
妈妈用陪伴代替催促,用鼓励代替指责,改掉以前想要定义和规划他的人生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看到了晨晨身上的可能性,用爱去填满一个空白的灵魂。
后来,晨晨终于成为了一个独立于世的人。
在这短片中,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看到孩子算术差,成绩不及格,玩玩具,你的心里怒不可竭,开始对孩子大吼大叫。
但是你的每一次歇斯底里,都将孩子推的越来越远,直到疏远你。
更有甚者,喜欢定义和规划孩子的人生,本来有属于孩子的唯一正确的代码,但是你偏要他成为你期望的样子,强制修改代码,结果BUG出现的越来越多,直至瘫痪。
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你在他小时候的教育,就能看到他以后的样子。
打击、责骂、大吼大叫培养出来的孩子,会一事无成。
而陪伴、耐心、尊重才会逐渐激发孩子的潜能,直到成为他期望的那个样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宽容而自由的,跟着孩子的节奏,协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以爱的名义控制他,跟着自己的节奏,强迫他成为你规划中的样子。
怎样爱孩子,怎样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门必修课。
因为你的爱里,藏着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