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媽媽都是程式員,唯有輸入正确的代碼,才有正确的結果,而什麼是真正的代碼,不得而知。
這個短片戳中了無數家長的心,揭露的是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未來有着天壤之别。

Shui 水 niu 牛
拔蘿蔔bu
晨晨又拼錯了,媽媽扔掉筆,生氣地說道“你在學校都學了啥?”。晨晨隻能歎氣:哎,又搞砸了。
“你自己待着吧,好好想想老師怎麼教的”說完,媽媽就生氣地走了,丢下晨晨一個人在房間裡檢討。
晨晨看着媽媽的背影,無助;倍感無聊的他,拿起了桌子上的飛機模型玩,這時媽媽又進來了,看到他玩飛機模型,生氣地大吼到:
你又在幹什麼!
被吼叫的晨晨顫顫巍巍地藏起玩具,眼神慌亂不已。
他再一次激怒了媽媽。
考試晨晨隻考了67分,卷子上一大堆紅色叉叉,媽媽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語氣說“人家還會偏科,你怎麼什麼都學不好,你倒是給我偏科呀”。
被媽媽責罵的晨晨大受打擊,就連5+4等于幾也因為緊張,一直算不對。
因為晨晨的注意力不再放在算術上,而是在媽媽的責罵上,他很怕媽媽生氣。
媽媽從此不讓他玩遊戲,不許出去玩,不準吃零食,強制逼他學習,但收效甚微。
短片的前半部分,都充斥着媽媽的焦慮,因為晨晨考試成績差,拼音不會,偷偷玩玩具,看閑書等。
原本長大以後他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作家,有個美滿的婚姻,事業成功;卻因為媽媽的不斷責罵和打擊,逐漸成為一個自卑,懦弱的人。
他沒有愛情,被辭退,成為服務員,整個人生底色都是灰暗的。
即使是再厲害的程式員,代碼輸錯了,再怎麼修改BUG也無濟于事,程式員無能為力,隻能聽之任之,但故事仍在繼續...
一天晚上,晨晨對媽媽說“媽媽,晨晨知道自己學習不好,能不能告訴我一點秘訣,媽媽是怎麼變得這麼厲害的?”
這句話觸動了媽媽的心弦,她說“晨晨,媽媽是不是對你太兇了,特别不講道理”。
晚上睡覺前,媽媽看着晨晨剛出生時的照片,才知道一直以來錯的都是自己。
她開始接納晨晨的所有不完美,并努力學習怎麼教育孩子,有耐心地教他算數,陪他做遊戲,滿足他所有的好奇,回答他無聊的十萬個為什麼,帶他去科技館。
晨晨說要成為宇航員,媽媽沒有說他異想天開,而是說“那你也是個調皮的宇航員”。
保護他的小小野心,變成種子,深種在他心裡。
媽媽用陪伴代替催促,用鼓勵代替指責,改掉以前想要定義和規劃他的人生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看到了晨晨身上的可能性,用愛去填滿一個空白的靈魂。
後來,晨晨終于成為了一個獨立于世的人。
在這短片中,你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看到孩子算術差,成績不及格,玩玩具,你的心裡怒不可竭,開始對孩子大吼大叫。
但是你的每一次歇斯底裡,都将孩子推的越來越遠,直到疏遠你。
更有甚者,喜歡定義和規劃孩子的人生,本來有屬于孩子的唯一正确的代碼,但是你偏要他成為你期望的樣子,強制修改代碼,結果BUG出現的越來越多,直至癱瘓。
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你在他小時候的教育,就能看到他以後的樣子。
打擊、責罵、大吼大叫培養出來的孩子,會一事無成。
而陪伴、耐心、尊重才會逐漸激發孩子的潛能,直到成為他期望的那個樣子。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寬容而自由的,跟着孩子的節奏,協助他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以愛的名義控制他,跟着自己的節奏,強迫他成為你規劃中的樣子。
怎樣愛孩子,怎樣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門必修課。
因為你的愛裡,藏着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