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声音会发光,这里是宅男电台。
大家好,我是谢寒少爷。每晚一段温暖的声音,伴你入眠!

今天无意间看到了《中国新歌声》的新闻,进而知道了蒋敦豪的名字,点开节目视频,蒋敦豪正缓缓的唱着汪峰的《河流》,究竟受多少伤才能无视痛楚,究竟走多少路才会回到最初……听着他干净温暖的声音,忽然觉得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于是,我又点开了一个视频,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事情。得知他是一个来自于蒙古族的大男孩,高考后他接到了北京的录取通知书,但是他却放弃了。因为他喜欢家乡的蓝天、白云、和那里的人们……他说:很多人离家之后,还是要回家,却耽误了很多陪伴亲人的时间,所以在家乡唱歌,并且可以让每一个下班的人们,感到有一点点温暖,他就足够了……
听到这里,我内心被深深的触动了,开始有些喜欢或者说敬佩这个热爱音乐大男孩。因为做了我们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那就是陪在父母身边,和家乡的青山绿水一同见证岁月的成长。自从10年来到北京之后,基本上就一年回去一次,每一次也还都是来去匆匆。慢慢的,感觉自己离故乡越来越远。很多时候,在梦里重回故乡,醒来之后却又是无尽的伤感。常常在想,等哪一天我要带着家人离开北京,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一家人在一起,过着平平淡淡的小日子。每当我有这个想法的时候,身边总有一种这样的声音:算了吧,故乡了回不去的。因为现在的故乡,已经不是那时的故乡了……瞬间,我又开始纠结了,到底是应该归乡,还是应该继续流浪。。如果我当初没有离乡北漂,现在又会是怎样。
带着这样的纠结,晚饭后,我听着蒋敦豪的音乐,随意的浏览者网络。不经意间,看到了刘墉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瞬间让我变得释怀了许多。。文章的题目叫做《漂泊者的故乡》,文中写到:故乡就像母亲,有的人会守着母亲一辈子。有的人小时候虽然爱妈妈,到了叛逆期,却看母亲不顺眼,急着离开家。也有人在孤儿院长大,从来不知道母亲是谁、家在哪里。我常想,到底是那“安土重迁”,守着故土一辈子的人对,抑或是那“志在四方”,早早就离乡背井出去打天下,甚至一辈子不再归乡的人对。“故乡”,英文说得好,是Hometown也是Birthplace,家在哪里,哪里就可以是故乡;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不一定是父母的故乡。正因此,我们才不住在“周口店”;也正因此,世代的人类才会东南西北地漂泊,创造了多样的文化。故乡,本来就不该执著在一个地方。有人总盼着归乡,有人常盼着离乡。归乡是去寻找自己的故乡,离乡是为子女创造另一个故乡。这世上有几人,知道他的祖先是从哪里漂泊来?这世间有几人,知道他的子孙将往哪里漂泊去?只知道:在这漂泊与漂泊之间,我们有了家。对于漂泊者而言,上一个家,就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