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碗饺子辣中带甜,伴随我近三十年,80后成都人都吃过的钟水饺

#吃在成都#

1992年前后,小学高年级的我疯狂恋上了一道成都传统小吃——钟水饺。

这碗饺子辣中带甜,伴随我近三十年,80后成都人都吃过的钟水饺

好多好多年以后,新世纪才有了互联网,前些日子我通过网络看到过这样一些信息:1992年,“钟水饺”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成都名小吃”;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1999年,再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蓦然回首,我不由得有一种“先知先觉”的惊讶呢!与钟水饺相识于1992年,冥冥中是一种机缘。

一不留神,三十年就这样过去了。

1992年,我上小学五年级,那时思想超级单纯,一心认为读书好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所在。五年级的我,也是整个求学阶段最最刻苦的时期,其他80后孩子们还忙着玩街机、踢足球、打弹珠……而我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学习,学习,学习。也就是在那样的背景下,我和钟水饺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碗饺子辣中带甜,伴随我近三十年,80后成都人都吃过的钟水饺

每逢周末,我都会独自一人蹬着自行车,穿梭于成都三桂前街小学和市青少年宫之间。上午巴校,下午奥数,周而复始,我却乐此不疲,因为强大的内驱力是坚持到底的信念源泉。在巴校与奥数之间,我有两小时的闲暇,回家是不可能的,太远了,所以我需要找个地方解决午餐。

这碗饺子辣中带甜,伴随我近三十年,80后成都人都吃过的钟水饺

提督街旁的钟水饺总店,正好位于三桂前街小学和市青少年宫的中间地带。我锁好20款自行车,走进饺子店,花几毛钱就能买上几碗,每个周末的中午都是这样。

钟水饺实在太好吃了,对于小学时的我来说真的太美味了!皮薄肉香,咸辣适中,还有淡淡的甜味,跟其他任何地方吃到的饺子都不一样!胃口好的时候,我能一口气吃四碗呢。

对了,那时候钟水饺是两毛五一碗,就算吃四碗也只需要一块钱,真的不算贵。买一罐可乐汽水,与今天一样需要两元。

一年过去,小学毕业,我毫无征兆地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打击。1993年起,成都市小升初大幅修改了政策,原本凭学习成绩选好中学的制度一夜之间作废,转为微机排位就近入学。也就是说,我从小学三年级就成为年级第一的学霸,并以考入成都七中为首要目标活了整整四年之后,命运给我开了一个太大太大的玩笑。

小升初受到打击之后,我再也没能像小学五六年级那般刻苦过,哪怕高三。由于思想的转变,我选择了与一心攻书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小升初事件,对我的整个人生来说也许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处处蝴蝶效应,谁又能说得准呢?

这碗饺子辣中带甜,伴随我近三十年,80后成都人都吃过的钟水饺

于是,1992年,每个周末的钟水饺,成为我单纯的学霸人生的美好纪念。

年龄渐长,我依旧经常去店里吃一碗钟水饺。一碗饺子的价格也从1992年的0.25元,变成了1993年的0.35元……我记得2004年是2.5元,2006年涨到4元…2020年,已经是13元了。

这碗饺子辣中带甜,伴随我近三十年,80后成都人都吃过的钟水饺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2015年拍的。

从0.25元涨到13元,差不多是五十二倍。也许大家会觉得这种涨价很正常嘛,毕竟物价和房价都上涨了许多。然而,从钟水饺价格变化趋势中我却看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触发了我的思考,曾经让我认认真真地研究了好几天。

钟水饺卖0.25元一碗的年代,易拉罐可口可乐是2元1罐,袋装的雀巢三合一速溶咖啡是1元1袋。

钟水饺卖13元一碗的今天,易拉罐可口可乐依旧是2元1罐,袋装的雀巢咖仍然是1元1袋。

这碗饺子辣中带甜,伴随我近三十年,80后成都人都吃过的钟水饺

为什么有些东西涨价了,有些东西却一点儿也没有涨价呢?涨价当然很正常,不涨价就显得有些奇怪了。换句话说,如果不小心摊上了一个不涨价的行业,这对从业者来说是不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至少对我本人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二十年前的报纸稿费和今天是一样的,写几篇文章就能买一平米房子了,可现在……

不能就这么结束,我鼓足劲儿让自己恢复1992年那样的求知精神,加上与媒体朋友们的数次探讨,总算得出了这个谜团的答案。其实,答案并不简单。

首先,钟水饺涨价是正常的,但涨幅超出了正规物价上涨水平。毕竟,自己做饺子来吃,二十多年来成本上涨绝不至于有五十二倍,顶多八倍或十倍就顶天了。如今钟水饺店铺里的饺子卖那么贵,核心原因在于店租的猛烈上涨。店租的上涨已经害死了无数个行业,包括电脑城和很多百货商场,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痛,我就不赘述了。

这碗饺子辣中带甜,伴随我近三十年,80后成都人都吃过的钟水饺

上述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可口可乐和雀巢咖啡没有涨价,两个产品都是流水线工厂的产物,不仅没有店租的概念,甚至连人工成本都日趋降低,机器化作业愈发普及啊。所以,相关产品就算有涨价现象,幅度也极其微弱。

不过,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同样是工业大生产的作品,为什么饼干、面包、酱油这些产品也涨价了呢?我得出的结论是,可口可乐和雀巢咖啡等属于舶来品,在1992年甚至更早就已经是国际通价,尽管不能说绝对一致,但起码跟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个档位。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民众还比较贫穷,物价也低,舶来品自然是相对意义上的天价。二十多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物价并没有像中国这样飞速上涨,因此可乐、咖啡都保持着二十多年前的价格,这也合情合理。

补充一点,你再回想上世纪90年代,麦当劳、肯德基刚进中国时,那可是比钟水饺贵得多的高档午餐,今天呢?好像完全颠倒过来了,在钟水饺要想吃饱得花更多钱。

很多看似不可理喻的现象,背后都有规律可循,保持思考的习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