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成都#
1992年前後,國小高年級的我瘋狂戀上了一道成都傳統小吃——鐘水餃。

好多好多年以後,新世紀才有了網際網路,前些日子我通過網絡看到過這樣一些資訊:1992年,“鐘水餃”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成都名小吃”;1995年,被國内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号”稱号;1999年,再獲“中華名小吃”稱号。
蓦然回首,我不由得有一種“先知先覺”的驚訝呢!與鐘水餃相識于1992年,冥冥中是一種機緣。
一不留神,三十年就這樣過去了。
1992年,我上國小五年級,那時思想超級單純,一心認為讀書好就是人生的全部意義所在。五年級的我,也是整個求學階段最最刻苦的時期,其他80後孩子們還忙着玩街機、踢足球、打彈珠……而我所有的時間都拿來學習,學習,學習。也就是在那樣的背景下,我和鐘水餃結下了不解之緣。
每逢周末,我都會獨自一人蹬着自行車,穿梭于成都三桂前街國小和市青少年宮之間。上午巴校,下午奧數,周而複始,我卻樂此不疲,因為強大的内驅力是堅持到底的信念源泉。在巴校與奧數之間,我有兩小時的閑暇,回家是不可能的,太遠了,是以我需要找個地方解決午餐。
提督街旁的鐘水餃總店,正好位于三桂前街國小和市青少年宮的中間地帶。我鎖好20款自行車,走進餃子店,花幾毛錢就能買上幾碗,每個周末的中午都是這樣。
鐘水餃實在太好吃了,對于國小時的我來說真的太美味了!皮薄肉香,鹹辣适中,還有淡淡的甜味,跟其他任何地方吃到的餃子都不一樣!胃口好的時候,我能一口氣吃四碗呢。
對了,那時候鐘水餃是兩毛五一碗,就算吃四碗也隻需要一塊錢,真的不算貴。買一罐可樂汽水,與今天一樣需要兩元。
一年過去,國小畢業,我毫無征兆地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打擊。1993年起,成都市小升初大幅修改了政策,原本憑學習成績選好中學的制度一夜之間廢棄,轉為微機排位就近入學。也就是說,我從國小三年級就成為年級第一的學霸,并以考入成都七中為首要目标活了整整四年之後,命運給我開了一個太大太大的玩笑。
小升初受到打擊之後,我再也沒能像國小五六年級那般刻苦過,哪怕高三。由于思想的轉變,我選擇了與一心攻書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小升初事件,對我的整個人生來說也許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處處蝴蝶效應,誰又能說得準呢?
于是,1992年,每個周末的鐘水餃,成為我單純的學霸人生的美好紀念。
年齡漸長,我依舊經常去店裡吃一碗鐘水餃。一碗餃子的價格也從1992年的0.25元,變成了1993年的0.35元……我記得2004年是2.5元,2006年漲到4元…2020年,已經是13元了。
上面這張照片是我2015年拍的。
從0.25元漲到13元,差不多是五十二倍。也許大家會覺得這種漲價很正常嘛,畢竟物價和房價都上漲了許多。然而,從鐘水餃價格變化趨勢中我卻看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現象,觸發了我的思考,曾經讓我認認真真地研究了好幾天。
鐘水餃賣0.25元一碗的年代,易拉罐可口可樂是2元1罐,袋裝的雀巢三合一速溶咖啡是1元1袋。
鐘水餃賣13元一碗的今天,易拉罐可口可樂依舊是2元1罐,袋裝的雀巢咖仍然是1元1袋。
為什麼有些東西漲價了,有些東西卻一點兒也沒有漲價呢?漲價當然很正常,不漲價就顯得有些奇怪了。換句話說,如果不小心攤上了一個不漲價的行業,這對從業者來說是不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至少對我本人來說,答案是肯定的。二十年前的報紙稿費和今天是一樣的,寫幾篇文章就能買一平米房子了,可現在……
不能就這麼結束,我鼓足勁兒讓自己恢複1992年那樣的求知精神,加上與媒體朋友們的數次探讨,總算得出了這個謎團的答案。其實,答案并不簡單。
首先,鐘水餃漲價是正常的,但漲幅超出了正規物價上漲水準。畢竟,自己做餃子來吃,二十多年來成本上漲絕不至于有五十二倍,頂多八倍或十倍就頂天了。如今鐘水餃店鋪裡的餃子賣那麼貴,核心原因在于店租的猛烈上漲。店租的上漲已經害死了無數個行業,包括電腦城和很多百貨商場,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痛,我就不贅述了。
上述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可口可樂和雀巢咖啡沒有漲價,兩個産品都是流水線工廠的産物,不僅沒有店租的概念,甚至連人工成本都日趨降低,機器化作業愈發普及啊。是以,相關産品就算有漲價現象,幅度也極其微弱。
不過,事情到這裡并沒有結束。
同樣是工業大生産的作品,為什麼餅幹、面包、醬油這些産品也漲價了呢?我得出的結論是,可口可樂和雀巢咖啡等屬于舶來品,在1992年甚至更早就已經是國際通價,盡管不能說絕對一緻,但起碼跟歐美發達國家處于同一個檔位。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中國群眾還比較貧窮,物價也低,舶來品自然是相對意義上的天價。二十多年來,歐美發達國家的經濟和物價并沒有像中國這樣飛速上漲,是以可樂、咖啡都保持着二十多年前的價格,這也合情合理。
補充一點,你再回想上世紀90年代,麥當勞、肯德基剛進中國時,那可是比鐘水餃貴得多的高檔午餐,今天呢?好像完全颠倒過來了,在鐘水餃要想吃飽得花更多錢。
很多看似不可理喻的現象,背後都有規律可循,保持思考的習慣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