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共产党宣言》首演已逾半年,然而这部戏的热度不减,扮演母亲林雨霏的是安徽省青年戏曲演员袁媛,这一次,她又突破了自己,演一位在现实中比自己年龄大的男演员的母亲。
袁媛,国家一级演员,土生土长的合肥姑娘,从小开始学戏,“戏途”颇顺然而不乏艰辛,闪光时刻的背后是汗水和泪水。如今,如种子般在泥土中积蓄了多年的力量,终于即将破土而出,袁媛在经历了自己的“红色三部曲”之后,也将要拥抱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舞台。

《唐诗宋词》剧照
“红色三部曲”是三次人生洗礼
今年是建党百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推出了新编黄梅戏《共产党宣言》,讲的是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共产党人林雨霏被捕入狱,面对因不知真相而关押审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个人对信仰的忠贞和舍生忘死的精神,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党宣言》。
2020年冬天,全组成员就开始加班加点、起早摸黑地排练这部戏,希望赶在来年初推出来。剧组部分工作人员是从北京外请的,根据疫情防控规定,来肥后需要隔离,导演童薇薇是第一次和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合作,双方的磨合需要时间,这部戏的节奏卡得很紧。好在全剧组上下一心,终于在2021年春节前,《共产党宣言》在安徽大剧院进行了首次彩排。
《共产党宣言》剧照
“黄梅戏《共产党宣言》作曲是徐志远老师。当时我问他,能不能写出特别有代表性的一段唱腔?就像《天仙配》《女驸马》一样。然后徐老师开玩笑说要写无数段。确实,黄梅戏《共产党宣言》里的‘与阿为’‘数十年别自责’‘心有信仰’都太经典,其中,‘心有信仰’已被选入中国黄梅戏资料库的代表唱腔。”
其实这部戏,已经是袁媛第三次出演红色大戏。早在2011年建党90周年时,袁媛就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大戏《红梅赞》,20岁左右即开始担纲大梁,对她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在学校我们学习的都是程式化的表演,比如说‘七仙女’这种很传统的表演方式。《红梅赞》是我第一次接触现代戏,当时排练的时候,手往哪放、脚怎么走?没有水袖,没有彩鞋,应该怎么去表现?穿的是高跟鞋,在这种题材的剧目当中,怎么把共产党人那种气势表现出来?黄梅戏本身是柔美的,怎样用这种柔美表现英雄人物,需要我们去思考。”
《共产党宣言》首演 (组图)
“当时时白林老师写的《红梅赞》的唱腔,每一段都是经典, ‘看长江’‘寒风扑面’‘春蚕到死’‘绣红旗’,今天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唱段,音乐也特别完美。对于我来说,第一次接触这种经典剧目,最可惜的是严凤英大师此前唱的并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供我们后辈去学习借鉴。我去了时老家里,让他给我们说说当时严老师是怎么去表现的,他还拿出来一些很珍贵的音频资料,让我们反复去听;我师傅吴亚玲也给予了很多指导,帮助我刻画人物;我也看了小说,借鉴了一些别的剧种,融合到自己的黄梅戏表演中去,在当时确实是一个挑战。”
十年之后,恰逢建党百年之际,再演红色大型剧目,对于袁媛来说,其实是对自己的洗礼,“再加上《青春作伴》,他们称这是‘红色三部曲’,对于我来说,这三部戏其实是对我自己的洗礼,我本身也是一名共产党员,通过演不同的角色,真正体会到先辈的那种伟大。虽然现在回望《红梅赞》,觉得那时候的表演还是有一点稚嫩,但也是发自内心的表演。”
从“五雷轰顶”到“无愧于心”
早在1996年前后,袁媛就开始接触黄梅戏表演,对于当时读小学的她来说,只是一门课外兴趣班课程,每逢周末,父母就送她去位于合肥市宣城路上的业余兴趣班。
2002年,袁媛进入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系统化地学习黄梅戏。“当时我的启蒙老师告诉我父母,因为以前的黄梅戏都是4年或者5年的中专班,省艺校当年招首届大专班,希望我去试一试。我家里没人从事艺术行业,他们也不知道未来的路是怎样的,所以父母就不太同意,但是我非常坚持,后来我妈就对我说,你如果考进前三名,我就让你去试试,结果我初试复试都是第一名,就这样上了。”袁媛的黄梅戏人生,是她尚在年幼之时,就为自己选择好的。
袁媛和师傅吴亚玲(右)
真正开始系统化学习之后,袁媛才尝到学戏的“苦”,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五点起来练功,身段、唱功、压腿、劈叉、倒立等等,“真的是不知道哭过多少回。刚进校就听说一种‘毯子功’,听师哥师姐们说,就是要把你的身体练得像毯子一样柔软,不停地翻跟斗,做各种技巧,还有每天早上拿大顶(手倒立)……以前上业余培训班的时候,最多也就是身段练习之类,系统化学习后,才体会到那种五雷轰顶的感觉,但正是这五年的学习,给我打下了基础,这也是必经之路。”
2006年,袁媛开始到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实习,直至2011年主演《红梅赞》之前,她大多演出的仍是传统剧目,比如《女驸马》《梁祝》《夫妻观灯》《牡丹亭》等;之后的十年,袁媛出演了《天仙配》《红楼梦》《孔雀西北飞》《唐诗宋词》《遍地月光》《青春作伴》《共产党宣言》等,这十年,可以说是袁媛的黄金成长期。
日常排练
对于未来的期望,袁媛很淡定地说, “没有什么太大的(期望),我觉得我能坚守在这个行业上,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已经很满足了。未来还是做好自己,做好剧院交给我的每一件事,就像我的师傅吴亚玲跟我说的,‘你要做的就是要坚守在这里,是你的都是你的,不是你的,也不去强求’,更多的是我们要肩负起这个传承的使命,把我们安徽的黄梅戏传承好,做到无愧于心!”
戏里戏外都是真实的人生
疫情爆发的时候,在外人看来一切演出按下暂停键的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反而比平日更加忙碌,因为,所有的演出都转为线上了。“那时候每个星期都会出一个新戏,每周直播一次,其余六天我们在家排练,去年青年演员每年一度的考核也改为线上交作业,一遍不满意再来,这其实对我们青年演员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包括直播时跟网友互动,打破了我们以往台上台下的交流方式,非常锻炼人。也让团里一些青年演员积累了很多经验,慢慢地从舞台边缘,走向舞台中央。”
袁媛
当时在抖音平台积累的一些戏迷粉丝,如今也都转为线下演出的追随者,会关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新戏动向,也会买票去看他们的全国巡演。
在社交媒体上,袁媛是个平易近人的老师,会教网友一些基础的黄梅戏知识;在舞台上,她也会演一些反面的小人物,让台下的观众气呼呼感慨“怎么这么坏”!在生活里,她说自己其实是一个特别闷、宅、喜欢安静的人,固定的三两好友,工作之余除了写写字、弹弹琴、上上英语课、锻炼锻炼身体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娱乐活动。
三十而已。女演员怎么看待年龄?袁媛笑了,“三十岁的我一定要比二十岁的我好,肯定是这样。”
(本栏目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安徽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