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天地 | 袁媛:為戲而生

黃梅戲《共産黨宣言》首演已逾半年,然而這部戲的熱度不減,扮演母親林雨霏的是安徽省青年戲曲演員袁媛,這一次,她又突破了自己,演一位在現實中比自己年齡大的男演員的母親。

袁媛,國家一級演員,土生土長的合肥姑娘,從小開始學戲,“戲途”頗順然而不乏艱辛,閃光時刻的背後是汗水和淚水。如今,如種子般在泥土中積蓄了多年的力量,終于即将破土而出,袁媛在經曆了自己的“紅色三部曲”之後,也将要擁抱一個屬于自己的嶄新舞台。

藝術天地 | 袁媛:為戲而生

《唐詩宋詞》劇照

“紅色三部曲”是三次人生洗禮

今年是建黨百年,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推出了新編黃梅戲《共産黨宣言》,講的是1927年廣州起義失敗後,共産黨人林雨霏被捕入獄,面對因不知真相而關押審訊自己的親生兒子,以個人對信仰的忠貞和舍生忘死的精神,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中國共産黨人的《共産黨宣言》。

2020年冬天,全組成員就開始加班加點、起早摸黑地排練這部戲,希望趕在來年初推出來。劇組部分從業人員是從北京外請的,根據疫情防控規定,來肥後需要隔離,導演童薇薇是第一次和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合作,雙方的磨合需要時間,這部戲的節奏卡得很緊。好在全劇組上下一心,終于在2021年春節前,《共産黨宣言》在安徽大劇院進行了首次彩排。

藝術天地 | 袁媛:為戲而生

《共産黨宣言》劇照

“黃梅戲《共産黨宣言》作曲是徐志遠老師。當時我問他,能不能寫出特别有代表性的一段唱腔?就像《天仙配》《女驸馬》一樣。然後徐老師開玩笑說要寫無數段。确實,黃梅戲《共産黨宣言》裡的‘與阿為’‘數十年别自責’‘心有信仰’都太經典,其中,‘心有信仰’已被選入中國黃梅戲資料庫的代表唱腔。”

其實這部戲,已經是袁媛第三次出演紅色大戲。早在2011年建黨90周年時,袁媛就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大戲《紅梅贊》,20歲左右即開始擔綱大梁,對她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挑戰。“在學校我們學習的都是程式化的表演,比如說‘七仙女’這種很傳統的表演方式。《紅梅贊》是我第一次接觸現代戲,當時排練的時候,手往哪放、腳怎麼走?沒有水袖,沒有彩鞋,應該怎麼去表現?穿的是高跟鞋,在這種題材的劇目當中,怎麼把共産黨人那種氣勢表現出來?黃梅戲本身是柔美的,怎樣用這種柔美表現英雄人物,需要我們去思考。”

藝術天地 | 袁媛:為戲而生
藝術天地 | 袁媛:為戲而生
藝術天地 | 袁媛:為戲而生

《共産黨宣言》首演 (組圖)

“當時時白林老師寫的《紅梅贊》的唱腔,每一段都是經典, ‘看長江’‘寒風撲面’‘春蠶到死’‘繡紅旗’,今天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唱段,音樂也特别完美。對于我來說,第一次接觸這種經典劇目,最可惜的是嚴鳳英大師此前唱的并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供我們後輩去學習借鑒。我去了時老家裡,讓他給我們說說當時嚴老師是怎麼去表現的,他還拿出來一些很珍貴的音頻資料,讓我們反複去聽;我師傅吳亞玲也給予了很多指導,幫助我刻畫人物;我也看了小說,借鑒了一些别的劇種,融合到自己的黃梅戲表演中去,在當時确實是一個挑戰。”

十年之後,恰逢建黨百年之際,再演紅色大型劇目,對于袁媛來說,其實是對自己的洗禮,“再加上《青春作伴》,他們稱這是‘紅色三部曲’,對于我來說,這三部戲其實是對我自己的洗禮,我本身也是一名共産黨員,通過演不同的角色,真正體會到先輩的那種偉大。雖然現在回望《紅梅贊》,覺得那時候的表演還是有一點稚嫩,但也是發自内心的表演。”

從“五雷轟頂”到“無愧于心”

早在1996年前後,袁媛就開始接觸黃梅戲表演,對于當時讀國小的她來說,隻是一門課外興趣班課程,每逢周末,父母就送她去位于合肥市宣城路上的業餘興趣班。

2002年,袁媛進入安徽省藝術職業學院,系統化地學習黃梅戲。“當時我的啟蒙老師告訴我父母,因為以前的黃梅戲都是4年或者5年的中專班,省藝校當年招首屆大專班,希望我去試一試。我家裡沒人從事藝術行業,他們也不知道未來的路是怎樣的,是以父母就不太同意,但是我非常堅持,後來我媽就對我說,你如果考進前三名,我就讓你去試試,結果我初試複試都是第一名,就這樣上了。”袁媛的黃梅戲人生,是她尚在年幼之時,就為自己選擇好的。

藝術天地 | 袁媛:為戲而生

袁媛和師傅吳亞玲(右)

真正開始系統化學習之後,袁媛才嘗到學戲的“苦”,無論春夏秋冬,每天早上五點起來練功,身段、唱功、壓腿、劈叉、倒立等等,“真的是不知道哭過多少回。剛進校就聽說一種‘毯子功’,聽師哥師姐們說,就是要把你的身體練得像毯子一樣柔軟,不停地翻跟鬥,做各種技巧,還有每天早上拿大頂(手倒立)……以前上業餘教育訓練班的時候,最多也就是身段練習之類,系統化學習後,才體會到那種五雷轟頂的感覺,但正是這五年的學習,給我打下了基礎,這也是必經之路。”

2006年,袁媛開始到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實習,直至2011年主演《紅梅贊》之前,她大多演出的仍是傳統劇目,比如《女驸馬》《梁祝》《夫妻觀燈》《牡丹亭》等;之後的十年,袁媛出演了《天仙配》《紅樓夢》《孔雀西北飛》《唐詩宋詞》《遍地月光》《青春作伴》《共産黨宣言》等,這十年,可以說是袁媛的黃金成長期。

藝術天地 | 袁媛:為戲而生

日常排練

對于未來的期望,袁媛很淡定地說, “沒有什麼太大的(期望),我覺得我能堅守在這個行業上,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已經很滿足了。未來還是做好自己,做好劇院交給我的每一件事,就像我的師傅吳亞玲跟我說的,‘你要做的就是要堅守在這裡,是你的都是你的,不是你的,也不去強求’,更多的是我們要肩負起這個傳承的使命,把我們安徽的黃梅戲傳承好,做到無愧于心!”

戲裡戲外都是真實的人生

疫情爆發的時候,在外人看來一切演出按下暫停鍵的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反而比平日更加忙碌,因為,所有的演出都轉為線上了。“那時候每個星期都會出一個新戲,每周直播一次,其餘六天我們在家排練,去年青年演員每年一度的考核也改為線上交作業,一遍不滿意再來,這其實對我們青年演員來說是非常好的機會,包括直播時跟網友互動,打破了我們以往台上台下的交流方式,非常鍛煉人。也讓團裡一些青年演員積累了很多經驗,慢慢地從舞台邊緣,走向舞台中央。”

藝術天地 | 袁媛:為戲而生

袁媛

當時在抖音平台積累的一些戲迷粉絲,如今也都轉為線下演出的追随者,會關注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的新戲動向,也會買票去看他們的全國巡演。

在社交媒體上,袁媛是個平易近人的老師,會教網友一些基礎的黃梅戲知識;在舞台上,她也會演一些反面的小人物,讓台下的觀衆氣呼呼感慨“怎麼這麼壞”!在生活裡,她說自己其實是一個特别悶、宅、喜歡安靜的人,固定的三兩好友,工作之餘除了寫寫字、彈彈琴、上上英語課、鍛煉鍛煉身體之外,基本上沒有其他娛樂活動。

三十而已。女演員怎麼看待年齡?袁媛笑了,“三十歲的我一定要比二十歲的我好,肯定是這樣。”

(本欄目圖檔由受訪者提供)

據安徽畫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