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被萧萧抓伤
下午接宝宝放学,发现宝宝白皙的脸上有几道红印,很明显!正要询问,杨老师把我和另一位家长叫到一起,说明事情原委:“亮亮从萧萧桌旁经过时,不小心拿笔碰到了萧萧的画,萧萧认为受到了侵犯,猛地站起来照亮亮的脸上抓去,抓完了自己放声大哭。我已经让他们两个互相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相互道了歉。亮亮脸上我也帮他处理过了。很抱歉,我们没能看好孩子,让他受伤了。”看着亮亮被抓伤的脸,我虽然心疼,但还是选择了原谅。
我在观察萧萧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时不时地从孩子那里得到萧萧的信息:今天萧萧抓破了念念的脸;明天萧萧抓破了童童的胳膊;后天萧萧打破了芸芸的头……一时间,班上的家长深感危机四伏,提心吊胆,生怕下一个受伤的就是自家宝宝。萧萧父母到处给人赔礼道歉,心力憔悴。
和萧萧父母接触,我并不觉得他们是无理取闹之人,反倒觉得都比较平和。于是早上送孩子时,我留意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个萧萧从来不做早操,从妈妈送他到幼儿园开始,他就两眼一直追随着妈妈。
妈妈说:“萧萧,你去做操,妈妈走了。”
萧萧就会哭着抱住妈妈,不愿和妈妈分开。
妈妈说:“萧萧乖,弟弟还在家里等着妈妈呢,见不到妈妈,弟弟会哭哦!”
萧萧听了这话,恋恋不舍地放开妈妈,推着妈妈说:“妈妈快走吧,弟弟饿!”然后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妈妈,泪流满面。
和萧萧妈妈的对话
因为萧萧的事,我和萧萧妈逐渐熟悉起来。
“我家萧萧以前不这样,可能是他原来在中四,到大班做了插班生,对陌生环境比较敏感,所以会做出应激反应。”萧萧妈说。
“按理说萧萧在这个班已经一个学期了,这一个学期里并没有听孩子们说起萧萧有这些应激反应啊!”
“就是啊!”萧萧妈也觉得很困惑,孩子的反应是不是太慢了?
“听说你现在荣升为二宝妈了,一定很幸福吧?”
“是啊,又给萧萧生了个弟弟!”提起小宝,萧萧妈脸上笑开了花。
“萧萧很喜欢弟弟!一放学就总是围着弟弟转!”
“那你一定很忙,照顾小宝宝需要很多精力和时间哦!”
“是啊,每天忙得筋疲力尽。”
“就是说,你现在没有过多精力去照顾萧萧,更没有精力去陪他了?”
“萧萧长大了,懂事了!”
“萧萧妈,你仔细回忆一下,萧萧的‘应激反应’是不是从弟弟出生开始的?”
萧萧妈一脸认真地想了想说:“哎呀,你不说我还真是没想到。你这一提醒,我仔细一想,还真是啊!”
我笑着说:“虽然萧萧是个懂事的孩子,但他毕竟才六岁呀,正处在一个对父母撒娇的年龄,这个敏感时期忽然被弟弟抢走了父母的爱,心里难免会失落吧!”
萧萧妈激动地说:“谢谢你,亮亮妈,我知道怎么做了!”
活泼开朗的萧萧回来了
萧萧妈是个爽快利落的人,说干就干。很快,她就把婆婆接来帮忙照顾小宝,自己每天坚持接送萧萧,下午接出萧萧后也不急于回家,而是带着萧萧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公园里玩耍一会儿,再带回家。亲子陪伴的时间多了,萧萧脸上又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和小伙伴相处也越来越融洽,不出半个月,已听不到任何关于萧萧抓人的负面消息了。
一天,萧萧妈很有感慨地对我说:“说真的,亮亮妈,因为萧萧的事,那段时间我们夫妻俩真的是焦头烂额了,又不得其解,真的有点抓狂。自从那天跟你聊了之后,真的是醍醐灌顶!现在我尽可能分出时间来陪萧萧,让他充分感受到弟弟的到来并没有分走父母对他的爱。他的心情放松了,以前那个活泼开朗的宝宝又回来了,真的是太谢谢你了!”
我笑着说:“有句话不是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吗?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源于父母。很多家庭有了二宝以后,会把关注的重心一下子从大宝转移到二宝,还常常顺口就来‘大宝,你有弟弟了,要懂事’‘大宝,你要让着弟弟’‘大宝,不要和弟弟抢玩具’等等,这会让大宝感到迷茫和困惑,会在潜意识中认为爸爸妈妈不再爱他了,但他又不会表达。萧萧之前的攻击行为,应该是因为弟弟出生后,你们家里环境发生了改变,他才做出那样的应激反应。还好你这当妈的反应也很快,做事雷厉风行,所以你家萧萧也能很快从那样的状态中走出来,恭喜你了!”
萧萧妈一边听一边赞同地说:“亮亮妈,你说得太对了,咱们加个微信好友吧,以后常联系!”
我的思考
经常看到家长们因为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而演变成一场“战争”。其实,那天发现亮亮脸上刺眼的抓痕时,我的第一反应也是非常地愤怒!我可爱的宝宝,那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存在,怎么能容许别人这样伤害他!但是听了老师介绍事情的经过之后,我很快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可挽回,愤怒和抓狂都于事无补,只会将事情弄得更糟糕!而且,多年从事幼儿心理和行为研究也使我相信: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不被关注和缺爱的孩子才会表现出异常行为。
通过私底下关注萧萧的一系列行为,并及时提醒萧萧妈妈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孩子,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萧萧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班上的孩子们又可以在一起快乐地学习、玩耍了;家长们也没了后顾之忧;而我,也收获了来自萧萧妈和其他小朋友家长的信任和友谊。真的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