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双减”政策落实以来,可以说社会影响与反应极大。恨不能双手双脚支持的人有很多,尖锐的批评也不少,也有很多人持观望态度。实事求是地说,支持的未必都是家长,反对的也不全是培训机构。然而不管社会反应如何,这都是一个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那么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不同的家庭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家长又需要做些什么以应对“双减”带来的改变呢?

首先,谈谈“双减”政策对各种家庭的影响。
对于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来说,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习惯都不错的话,“双减”政策是毫无影响的,因为他们要么根本就不需要补课,即使是短时间内部分学科、部分章节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短期的“一对一”来解决问题。当然了,对于那些孩子学习习惯不太好,需要长期上“一对一”的富人家庭来说,“双减”政策同样也是影响很小的。这里千万不要说什么有关部门禁止“一对一”,这个是没法禁止的,而且不切实际的禁止只会造成“一对一”越来越贵。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对于家境优越的学生来说,身后的人要么没法通过补课缩小和我的差距了,要么补不起课了,双减不仅对我没有影响,甚至让我的优势更加明显了。
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来说,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与习惯很好或很差,“双减”政策也不构成影响,前者不需要补课,后者没条件补课,所以以后还能不能课外补课对他们也没什么影响。实事求是的说,这类家庭中的很多家长对于“双减”政策是喜大普奔的,在他们看来,大家都不能补课了,我孩子只要勤奋就可以成功了,寒门又可以出贵子了,他们似乎是“双减”政策的最大受益者,要么优势增加了,要么劣势缩小了。
对于经济条件中等,但是孩子学习成绩和习惯都一般的家庭来说,“双减”政策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至少短时间内影响是真的很大。大部分中产家庭的父母工作都比较忙,没有什么时间照看孩子的学习,如果孩子的学习习惯比较好,那就谢天谢地。要是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家长又不愿意放弃治疗,那就只能依靠补课来提升成绩。
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知识点难度较小,孩子多花点时间,补补课成绩可能就上去了,连续玩一段时间,分数就会掉下来。家里的经济实力支持一下班课也许还行,长期上“一对一”可能就吃不消了。短时间内,这类家庭恐怕真心会不知所措,他们会抱怨自己本来拥有的一点教育优势也丧失了,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小孩pk富家子弟了,似乎寒门又难出贵子了。
其次,“双减”的大环境下家长需要如何应对?
不管支持或是反对,“双减”政策都是一个客观存在,不会因为华丽的赞美和苛刻的批评而有本质改变。但是“双减”政策并非只会影响教育机构,对于所有家庭都会带来深刻的改变。家长只能在这个大方向下做好自己的工作,稍有常识的人就会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哪有这里减减,那里减减,最后还能增加产出的好事?
“双减”之后,家长身上的负担其实不会减少,至少精神层面的负担会大大增加。看似能节省下几个文化课的补课费,但是其他方面的投入或许又会增加,不难发现,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如今相当一部分教培机构已经倒闭,仍然还在运营的多半也是苟延残喘,而各种所谓的艺术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新的“韭菜”很快就出现了,书法,舞蹈,乐器,编程等课程应运而生。
目前看来,大部分这种艺术类型的机构生意还是不错的,家长是否要继续跟风呢?如果跟风,“双减”的结局就是逼着家长把文化课补课的钱投入所谓的艺术培养,毕竟现在中考也要考艺术了,有时间又有钱的话,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一点“艺术细胞”?如果不再跟风,多出来的时间打算让孩子如何度过?在家自学?还是天天拿着手机王者农药?这是每一位家长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毕竟多数家长工作都很忙,不可能周末与各种假期都陪着孩子,盯着他们继续学习。
毫无疑问,“双减”之后,广大家长,特别是小学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学会学习,虽然要做到这一点也很难,但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填鸭式的学习模式培养孩子了,只会让孩子厌恶学习。家长更不能指望所有的问题都由学校来解决,身为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总结,广大家长朋友对于“双减”政策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千万不要认为“双减”的目的是让多数孩子不能补课了,虽然这是事实,但这仅仅是“双减”带来的第一步影响而已,既然大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每一个身在其中的家庭只能做好本职工作,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变化。对于正在进行中的“双减”,屏幕前的各位朋友又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呢?欢迎留言与杨老师讨论!
感谢各位朋友的阅读,欢迎点赞与关注杨老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