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往事不曾随风去!走进衡阳铁路的光荣岁月……

作者:广州铁路
往事不曾随风去!走进衡阳铁路的光荣岁月……

在衡阳市珠晖区苗圃街道光明街与苗圃路交汇处,有一个新建的衡阳铁路文化广场。广场以宣传衡阳铁路文化为重点,这里的中心部分,是广铁集团修建的衡阳铁路博物馆。它是在原衡阳铁路管理局办公楼旧址上改建的。

往事不曾随风去!走进衡阳铁路的光荣岁月……

衡阳铁路博物馆。

5月18日,衡阳铁路博物馆全面对外开放,记者进入展厅参观,探寻那段衡阳铁路史上并不为人熟知的光荣岁月。

历经40年的艰难起始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10月,清政府开始筹建粤汉铁路,任命盛宣怀为督办铁路大臣,由此这条铁路开始了它长达40年的艰苦建设时期。

1936年4月28日,历经艰难困苦,粤汉铁路武昌至广州1095.6公里铁路全线贯通。衡阳正处于该线中部,从此迈入了铁路时代。

往事不曾随风去!走进衡阳铁路的光荣岁月……

衡阳铁路运输大队完成全路抢修运料任务纪念全体合影。

因抗战需要,粤汉铁路管理局于1938年8月由武昌迁至衡阳。1937年9月至1938年9月,为抗战专门修建了湘桂铁路衡阳至桂林段,并在衡阳设立了湘桂铁路管理局。一个城市设有两个铁路局,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衡阳成为中南铁路的中心。

潜伏在衡阳铁路里的地下党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破坏国共合作,内战爆发。国民党采取党化铁路,为旧政权服务。中共衡阳地下党组织针锋相对,在衡阳铁路工人中秘密发展党员、建立组织,领导衡阳铁路工人开展地下斗争。

原衡阳房建公寓段党群办主任苏东文从2016年开始不断搜集衡阳铁路地下党的相关史料。这些年来,他寻访过多名当年地下党成员。苏东文告诉记者,解放前衡阳铁路先后有过5支地下党组织。其中保存最完整、发挥作用最大的一支是先由湖南省工委领导,后交所属衡阳工委领导的粤汉铁路党总支。

往事不曾随风去!走进衡阳铁路的光荣岁月……

前粤汉铁路工务处地下党支部的成员。

1946年春,湖南工委派人来衡阳开展党的活动,恢复地方党组织。从1947年初到1948年6月,先后在粤汉铁路局机关发展党员6名,随后成立了粤汉铁路党支部,由在粤汉铁路局工务处任职员的童谦瑞担任书记。接着,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党组织,到1949年7月,已发展党员20多人,于当年7月下旬成立了粤汉铁路党总支委员会。童谦瑞任书记,下设工务、机务、会计、铁路机厂4个党支部,另设有一个电务材料党小组。

衡阳铁路史上还有一支重要的地下党组织,它的负责人是衡阳工人运动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周炳杰。

1946年12月,中共湘南工委派周炳杰以衡阳铁路印刷厂排版匠的身份,到粤汉铁路管理局组建地下党组织。先后发展地下党员20名、团员11名和党的外围组织“民联”成员16名,在车站、苗圃(粤汉铁路局机关所在地)、铁路机厂、路警等处创建了党的支部。随后衡阳市江东区工委成立,周炳杰任区工委书记,负责粤汉铁路和同文印刷厂党组织的领导工作。

1948年底,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铁路工人生活艰难,年关难渡。经上级同意,周炳杰决定组织铁路工人进行“年终索薪大罢工”,要求铁路当局发年终双薪和欠薪,得到沿线工人的积极响应。1949年1月27日清晨,周炳杰按照预定的行动方案,率领一批工人队伍包围了铁路管理局。接着,地下党员李茂林率领3000多职工涌入衡阳车站,阻止接发列车,使整个车站陷于瘫痪。有2000多工人在衡阳铁路各段、站、厂同时宣布罢工,以作策应。在郴州、耒阳、衡山、长沙等大站,所属铁路工人也一起参加了罢工。总计,参加罢工的人数达到6000多人。经过50多个小时的激烈斗争,终于迫使当局答应了工人们的要求,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同年5月31日,因叛徒告密,罢工领导人周炳杰、李茂林被国民党反动军警抓捕,8月7日在衡阳小西门外惨遭杀害,其时周炳杰年仅35岁。

护路护厂 迎接解放

1949年7月初,随着解放战争的进程,原国民党交通部决定把粤汉铁路局机关从衡阳南迁到广州。为了给解放后的衡阳保留好铁路的家当,粤汉铁路党总支组织开展了反迁移斗争。结果,整个铁路局机关搬迁去广州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职工,而技术资料几乎全部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往事不曾随风去!走进衡阳铁路的光荣岁月……

在粤汉铁路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战友们。

为防止敌人破坏,粤汉铁路党总支组织职工采用半公开和秘密的方式,尽可能疏散和隐藏技术资料和设备。在局机关,工务支部收藏了全线的线路和桥梁图纸,机务支部收藏了全路机车图,会计支部保存了会计档案和票据库。对于各站、段、厂那些不方便转移的设备,党总支采取灵活策略,想方设法减少损失。最终,除几台机车的一侧汽缸被炸破外,机务段的21台机车得以全部保留下来。

1949年10月8日衡阳解放,铁路职工在苗圃铁路地区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城,欢庆胜利。至此,衡阳铁路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五千勇士横跨鸭绿江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全面爆发。在这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中,衡阳铁路管理局再次冲到了最前线。

1951年,衡阳铁路管理局职工、家属捐款5.66亿元(旧币),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年后,他们再次捐款20.003亿元(旧币),购买战斗机“衡铁工人第一号”支援志愿军作战。

1951年3月至1954年5月,先后有33批5264名志愿援朝职工和医疗队奔赴朝鲜战场。此外,全局还组织了2.3万人的抗美援朝预备队与7400人的家属服务队。

往事不曾随风去!走进衡阳铁路的光荣岁月……

荣获朝鲜铁道军管总局“二等模范机车”称号合影。

1952年12月,衡阳铁路管理局局长郭维城奉命入朝,先后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局长、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带领铁道兵战士和铁路工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衡阳铁路管理局铁路工人队伍中,先后涌现出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1954年2月15日,在吉林省的通化口岸,即将回国的李世忠,与所有志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机车司机一起,以4台机车为背景,合影留念。

往事不曾随风去!走进衡阳铁路的光荣岁月……

1954年2月15日抗美援朝通化口岸全体同志胜利结束留念。

当年18岁的李世忠与衡阳机务段的8名同事一起,驾驶着蒸汽机车,于1951年8月25日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支撑这场大规模战争所需的武器、弹药、粮食、药品、装备等物资运输,以及志愿军部分兵力的投送,都要靠铁路从国内运送到朝鲜前线。

往事不曾随风去!走进衡阳铁路的光荣岁月……

庆祝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二周年纪念册。

“到了朝鲜以后,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抢运,支援前方战争。”88岁的李世忠回忆说,当时来自全国的共有500台机车,有机车乘务员5000人,其中50台机车被评为模范机车。李世忠所在的993包车组获评二等模范机车,评为集体三等功。“也就是工作上过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抢先把军用物资送到最前线。”1951年底,李世忠所在的机车组在顺川桥上负责运输军用物资。“虽然是深夜二三点,我们还是遭到美军杀伤弹的炮击,正在当班的三名同志牺牲了。”

往事不曾随风去!走进衡阳铁路的光荣岁月……

包车组荣获三等功纪念合影。

据统计,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衡阳铁路管理局个人立功受奖172人,立集体功634人,75人光荣牺牲。

百废待兴 变革前行

1950年初,衡阳铁路快速恢复生产。1958年“全民办铁路”,百万民工投入京广复线及其他铁路的建设。衡阳铁路职工特别是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抢修铁路的工作中,衡阳机厂老工人王永祥被评为全国铁路劳动模范,1951年受邀参加国庆典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1966年10月,衡阳机务段组成乘务战斗组,在部分地区运输中断的情况下,先后20多次跨局牵引列车。司机唐生义被推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随着国家对铁路建设的大力支持,衡阳铁路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从恢复线路到建设复线,从电气化改造到建设新线,从六次大提速到开通高铁,衡阳铁路枢纽不断突破瓶颈,扩能提速,日益发展。

80多年来,衡阳铁路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在战争与和平年代涌现出许许多多革命英烈和时代楷模,值得后人铭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

衡阳铁路必将承载

更加光荣的使命

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周坚 苏东文 罗碧岐 刘君安

编辑:吴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