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中这位国家级烹饪大师,您认识吗?

作者:汉水甜甜

第一次去乡缘饭庄是南郑区文化馆举办中国轻烟派画家徐汉志老师画展后,参观学习的文朋诗友们在此相聚一起,一边品尝乡缘的美食,一边载歌载舞以示庆贺。在乡缘里幸遇了老板甘霖。

汉中这位国家级烹饪大师,您认识吗?

甘霖和国家级大师曹永胜

甘霖,既是乡缘的老板,又是主厨。初次见面,观其貌有四十五六岁,中等偏高,寸发、皮肤白净,我印象中的大厨不是大腹翩翩,就是面发清瘦,唯甘霖例外,他身材匀称、恰好适中,声音低沉而有磁性,双目炯炯有神。身着工装时,干练且特专业;西装革履时,儒雅颇有绅士风度。

虽然只是 短暂的相聚,乡缘却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环境舒适,设施齐全,菜品丰富味道鲜美。品读乡缘,总有一份亲切和温暖,更有一份高雅大气。尤其这个“缘”字,韵味十足。再见甘霖时,问其缘由,他娓娓道来:乡缘居于大汉山脚下的何家湾村,用乡村鲜嫩的食材做成美食佳肴,以此和乡村结缘,和绿色结缘,和民俗结缘,和食客结缘,人生何处不是缘?和有缘人一起走 杯小酒 品尝乡味,互诉乡愁是人生之幸事。由此可见,甘霖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

1969年出生于南郑区高台镇甘家坝村的甘霖,1986年7月,从原南郑县第十中学毕业,10月在县政府招待所开始学习厨艺,89年考取中式烹调二级厨师,92年在宝鸡考取中式烹调师,97年 考取特二级中式烹调师,2000年考取特一级中式烹调师 ,2016年考取 二级技师, 同年10月在陕西渭南第二十六届厨师节大赛中获一金二银,2017年在重庆第二十七届中国厨师节被授“中华金厨”,2018年考取高级技师,同年11月17日,他带着自创品牌菜“汉简羊排”去汉中参赛,获得97分的最高成绩。2019年7月12日在河南信阳考取注册中国烹饪大师。一路走来,他都在烹饪路上不断学习进取、攀登顶峰。

汉中这位国家级烹饪大师,您认识吗?

甘霖和国家级大师赵德利

2004年,甘霖在南湖宾馆管理3家宾馆餐饮的同时,在县政府对面开了乡缘家常小吃店,由夫人主管,人们习惯叫它“乡缘老店”,和朋友另开一家“一得酒楼"历时3年。2017年12月,在公交车103终点站对面开了三间三层的“乡缘饭庄”至今。他擅长陕、川、鲁、粤菜及寺院菜的研究,精于对淡水鱼、山野味的制作,对面点、小吃、乡村宴席的制作独有创意,自制面点有酱肉盐菜包子、萝卜丝饼、菊花酥等。创建了“甘霖菜谱”。在选择食材上严把质量关,蔬菜要选择当天采摘的,肉食如鸡鸭鱼牛羊猪全用当天宰杀的,禁用冰冻肉,短缺的宁可不做,绝不以次充好欺骗客人。他参加中国烹饪大师的菜品有兰花甲鱼。创新品牌菜有:汉简羊排、茶韵鞭花、银梭虾球、双龙戏珠、菊花牛冲、玉珍鱼丝、棒打龙袍、松针肘子、拔丝雪糕等。

甘霖所做的每一道菜,仅从菜名都可以品出,那是倾注了对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精髓和灵魂的。如他的参赛作品汉简羊排。竹简是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出现在西周时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最长的书籍形式。汉中历史悠久,乃汉王刘邦的发祥地,他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集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一脉相承至今。汉中青竹资源丰富,村舍山间青竹遍布,甘霖由天汉、青竹、竹简,联想到一片片的羊排,灵感突降,将一片片带皮的黄羊(此羊没有膻味)排经过自创方式腌制、笼蒸、油炸再烤制等多种工序,做出外酥里嫩的汉简羊排,一片片带皮的羊排如同绳串的竹简,排排书写着汉文化的深厚底蕴。

“茶韵鞭花”更是妙趣横生。南郑茶园近20万亩,闻名遐迩的“汉水银梭”来自这里。牛:勤劳、坚韧,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二者结合,静动协调。此菜做法考究:将发好的金牛冲解成鞭花状用上汤腌制,取汉水银梭茶入开水泡制,将鞭花放入煨好的茶汤内,每盅内点缀一片汉水银梭茶叶,型似菊花绽放的茶韵鞭花就呈现眼前。品菜的同时,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茶海里或层层梯田里,有精瘦或膘悍的牛正在奋耕,也有映着夕阳徜徉在茶树间和地边甩尾嚼草沉浸在惬意中的牛,那既是一幅充满勃勃生机的水墨画,又是一曲安静祥和的田园牧歌。不仅表达了甘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蕴含了他与时俱进、顽强拼搏的精神。

汉中这位国家级烹饪大师,您认识吗?

本文作者和甘霖在参加活动

提起包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刚正不阿,奖罚分明,是人们心中的包青天。北宋仁宗年间,包拯奉旨陈州放粮,在天齐庙遇盲丐妇告状,此妇即真宗之妃,是当朝天子之母,经老太监陈琳说破当年狸猫换太子之事,迎接李后还朝,李后要惩仁宗不孝,命包拯代打皇帝,包拯急中生智,脱下皇帝的龙袍,用打龙袍来象征打皇帝,以示皇上犯罪与庶民同罪。于是棒打龙袍被传的家喻户晓。未曾想到棒打龙袍也是甘霖的拿手菜。将蛇皮(因是属国家保护动物,后改用鳝片)在锅里过油或滑水塑形后铺盘子中间,再将鸡脯肉捣碎搓成圆棒粘上面包糠在油锅里炸熟绕鳝片放一圈,这道色香味俱全的棒打龙袍就做成了。在甘霖眼里,菜不仅仅是吃饱吃好,还要吃出故事和学识。

甘霖不仅在做菜上很有造诣,而且热衷于对饮食文化的研究。2018年与有共识的同仁一起成立了南郑区面皮协会,他任会长,肖岚任秘书长。5月在汉山广场成功的举办了首届“公主杯面皮大赛”,招揽了全国各地的游客。2019年成立了汉中市民间饮食研究会,任会长,余永福任秘书长。4月油菜花盛开之时,被聘为汉中市首届面皮大赛的评委,为面皮产业和再次推动南郑旅游做出了贡献。他热衷于饮食文化的研究,也喜欢文学研究,先后加入了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和省国学艺术研究会会员。他文思敏捷,在新集面皮文化艺术协会座谈会上,即兴赋诗一首《面皮歌》:粳米泉水磨玉浆,竹笼铁勺两手忙,一阵水雾沸房梁,五张玉饼揭案上……

汉中这位国家级烹饪大师,您认识吗?

甘霖和汉中文化名人唐光中老师

甘霖是一个很懂感恩的人。曾经有人高薪聘请他去国外发展,因牢记古训:父母在不远行,放弃了发展的机会。想到常年居住老家的父母少不了左右邻舍的关照,只要老家有人找他坐席,择菜、洗菜、搬桌椅、端菜等付工钱的活全找村里人,做的菜只收成本,以此反馈乡里乡亲,家乡人更敬重他的人品和做出的菜地道、水平高。他在传统做席的基础上大胆改良,就地取材。如:干席里的油炸土豆丝、油炸火炮子、炸面疙瘩、炸红薯片、炸河鱼、炸薯片……这些食材几乎家家都有,吃起来也很顺口。把过去四品四盘子里的食材和调味通过增减改的更合民俗民味。全家福改为金玉满堂,八宝饭改为甜甜蜜蜜,糖醋鱼改为鱼跃龙门……既有味觉享受更体现了人们高质量的生活追求。

甘霖是一个爱心满满的人。在水滴筹上共捐款1千多元。去年腊月,新集镇黄河村有一个得白血病的女孩,听说新集面皮协会的正在帮助筹款,他立即捐款祝福孩子早日康复。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甘霖名同其人,人同其面。(文/图 陈丽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