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遥想童年的“叶儿粑”

生活的一次偶然,打开了我尘封的记忆。一天,我和女儿漫步在金岛花园的街头,“叶儿粑,新鲜的叶儿粑。”的叫卖声让我忍不住停下了脚步。我一看,一位衣着朴素的农村妇女正在叫卖叶儿粑,一个个叶儿粑整齐地卧在筲箕里,我心底一热,“女儿,吃叶儿粑吧。”

遥想童年的“叶儿粑”

“这么难看,有什么好吃?”生活在都市的女儿对这种不起眼的东西露出一脸的不屑。“好吃呢,新鲜的麦子做的。”那妇女憨厚地笑着,我没理会女儿的不满,蹲下身子买了两个。我轻轻地剥开叶子,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咬了一口,久违了的味道。我哄着女儿尝了一口,她一把抓过去,“好吃、好吃。”看着女儿的吃相,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

遥想童年的“叶儿粑”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家境贫寒,可能干的母亲总是能想方设法让我们兄妹五人吃好、穿好,并能上学。每到麦子收获的季节,母亲便会把一些晒干的麦子拿到石磨上碾细,做各种小吃给我们吃。我记得有灰水粑、扯麦粑、鸡公粑,但我最爱吃的是叶儿粑。

遥想童年的“叶儿粑”

每每妈妈要给我们做叶儿粑了,就问:谁去采叶子呀?我们便争先恐后跑到后山上,挑那大大的、嫩嫩的桐子叶摘了一大把拿回家,母亲已经烧开了水,我们便帮着妈妈把揉好的面捏成一团团的,母亲用叶子包好,整整齐齐地放进蒸笼里,接下来便是耐心的等待,看着一股股白气在蒸笼上缭绕,母亲说:“好了。”我们围在灶边,当母亲揭开锅盖,叶子的清香扑鼻而来。我们拿着滚烫的叶儿粑,从左手到右手,又从右手到左手,好不容易等到可以吃了,便急不可待地狼吞虎咽起来。母亲总是微笑着站在旁边说:“慢点、慢点,别烫着了。”

遥想童年的“叶儿粑”

母亲还常常给我们惊喜呢。放学刚走到家门口,母亲站在厨房门口向我招手,“娟儿,快来。”我飞快地过去,母亲便用火钳在灶坑里掏,她掏出一团黑黑的东西,“啪”地丢在地上,黑灰散开,露出里面焦黄的叶儿粑,母亲捡起来,吹干净上面的灰,递给我:拿去吃吧,我专门给你留的。我捧着母亲为我烧的叶儿粑,先把皮剥下来,一点点地吃,脆脆的,满口生香;再吃里面,绵绵的,很有嚼头。我在母亲爱怜的目光下享受着童年。

后来才知道,我吃的叶儿粑与人们常说的不一样。四川的叶儿粑很出名,是糯米粉做的,里面包了馅的。而我吃的叶儿粑是麦子粉做的,只是用桐子叶包起来的!而且麦子是没有脱皮的,所以看起来黄黄的!

如今,母亲离开我已经有三十几年了。今天,看着这小小的叶儿粑,竟会想到我含辛茹苦的母亲。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女儿问:“妈妈,你怎么啦?”我笑了笑,“没什么。”孩子,等你长大了,我会带你去寻找我的童年,还有童年的叶儿粑!#泛文化写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