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读书笔记之一:北魏拓拔氏

作者:白乐天居大不易

假如我们要探讨北魏的政权组成,了解这一辉煌一时的强盛时代,我想应该从几个方面去考虑,当然我的水平有限,还是难以一一去详细说明,只能求其大概,凭借自己的理解来解说,结合黄先生的观点,其实黄先生的观点还是很有创造的,在一些观点上还是很能突破传统的束缚,得到真正的精髓。

谈到北魏的政权,首先是个多部落的联盟,包含了许多的鲜卑部族,他们的族姓不尽相同,但是在拓跋珪之后,这一联盟变得更为坚固,虽然是拓拔氏的主政,但是还是部落间的共同联合,对于那些部族拓拔氏还是很能拉拢的,所以北魏还是非常比较松散的政府,没有俸禄,奴役汉人都是习以为常的事,不过北魏还是吸取了子幼母壮的教训,说明在游牧民族中,皇室女人的地位还是相对较低的,还是终究还是还是屈服在男权之下,当然这一情况在后来的周齐时代乃至隋唐时代都有更大的改观,皇室的女子有了更大的自由,我想这一变化还是出于女性的开放。游牧民族还是没有承袭中原的伦理道德,像收寄婚等的特殊风俗还是有胡人的血统,只是违背了汉人的传统,可以说他们的观念少了礼的约束,更为自由。

我们说北魏的传统还是很朴素的,前期的国主都兢兢业业,勤政无比,这种风气使得政变的几率有所上升,但是也使得均田制这一制度顺利实施。北魏的人口相对南朝还是远远超过的,虽说南方的开发还是不如北方,也不至于如此,而且相当明显的是北魏的人在均田之后还有相当的增长,著名史学家周一良先生曾经对比过一些州县分别在南朝和北魏后的人口增长,得出的结论还是北魏增长更为显著,他认为这由于均田的实施。因为均田的实施还是计口授田,所以人口的统计就更为成功,虽说田地是国家的但是还是有田可耕但是在后期均田还是显露了弊端,先是人口的统计就出现漏洞,其次便是在土地的分配上由于那些统计的失误就造成莫大的困扰,还有便是破产的流民,无法承担租税,由于授予田地,对于农民收收田租,还有就是要交纳的布帛,或者是有想逃避国家 税收的,当然这些是后期的问题了,那么我们还是在讨论现在的情况,我们说均田的实施还是要依靠人民的配合,拥有田地的贵族对于这些还是不在意的,我们说贵族拥有自己的私人领地和奴隶,这些都是合法化的,在经历了大小的战役之后都会对贵族进行封赏,经常就有赏赐奴隶的,那么贵族的权益是得到了保护,那么他们拥有了足够的奴隶后就不会如南朝的门阀贵族般肆无忌惮,南朝的隐匿人口无疑是惊人的,这些都是无法和北魏的制度相抗衡的。在均田的实施下,北魏的势力有了更为长足的保证。

到了孝文帝时代,汉化就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对于改革的基本内容,无非是迁洛阳,改说汉话,改穿汉服,与汉人世族通婚,这些在北魏来说是改变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对于民族的特性是很大的破坏,鲜卑的塞外勇猛精悍都丧失在长袍锦绣之间,例如迁都洛阳,就是有很大的意义,主要是平城是鲜卑贵族经营多年的土地,是用武之地,而洛阳就是文治之地,孝文帝下定迁都决心之前,还是考虑在平城进行改革,但是受到了极大阻力,孝文帝本来打算在平城建造陵寝,但是在看到如此大的阻力后,就决定迁都,至于柔然这一昔日强敌早已是不成气候,那么迁都的主因就不是防御柔然,而且北魏经常做的巡行阴山的活动在孝文帝时代就不进行了,侧面说明柔然已经衰落。这些都是改革的准备。当然与汉人世族的通婚也是遭到反对的,汉人世族在北魏政府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是汉人的地位和作用,至少是想拉拢汉人。而且汉人的作用的确是在北魏政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像崔浩就是非常典型的,只是崔浩被杀株连许多姻亲汉人世族,关于这一问题很多学者已经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当然很多的观点就是崔浩的死是有陷害预谋的,那么我们说崔浩的死是汉人世族遭到北魏的打击,但是在孝文帝时代汉人世族要有

更为重要的任用就是很大的问题,已经削弱了很多与拓拔氏非一祖宗的贵族的权益,现在的政府是汉化的政府自然要有汉人的支持,从大的历史趋势来看,这是符合胡汉融合的趋势的。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还是有成效的,是对前面胡人政府的汉化措施的总结,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北魏后期政局几乎都与六镇有关,像六镇起义,像尔朱荣,高欢,宇文泰,杨坚父亲杨忠都是出身于六镇。六镇是为了防御北边强敌柔然而在现在内蒙古一代设立的军事重镇,但是随着柔然的衰落,孝文帝迁都,六镇的作用就是大不如前,军官无法升迁,而这些地方后来成为了流放犯人的地方,当然也是胡汉交杂的好地方,地方与中央的矛盾,这些起义领袖都是有明显的胡人色彩,尔朱氏在取得洛阳后被高欢击败,高氏取得挟天子的权力,但是随着孝武帝的出奔长安,投靠宇文泰,这也标志这北魏分裂成为东西两魏。高氏和宇文氏政权都是胡人政府,当然高欢可能出身于渤海高氏,但是他的妻子就是胡人,宇文泰就是标准的胡人,但是两方汉化政策却截然不同,宇文采取汉人苏绰的建言,而且实施府兵制,设立六柱国十二大将军,到了周武帝时期汉人就成为军队主要来源,但是宇文也将姓赐给汉人将领,这其实也是提高汉人地位,虽是胡姓但是还是汉人血统,宇文家族采取周官体系,在政府中按古书上的周朝体系建立官职,像天官大冢宰,春夏秋冬官等这些不为人熟知的体系,这也是汉化的一方面。反观高氏,对于汉化政策实施还是受到不小的阻力,而高欢对于这些还是采取妥协方案,对于那些元老贵族还是无法有真正的的打击,像高澄就曾打压过一些元老,结果那些元老就对于高澄很有意见,而高澄的恶评也愈来愈多,威信也有下降,对于高澄来说,他是即将受禅的人物,却突然遭到暗杀难免就惹人怀疑,因此双方国祚就可想而知。其实高氏宇文氏还是很值得称道的,他们对于历史统一进程有自己的独特贡献,他们随后而来的隋唐时代有很多就是继承了周齐的。

北魏时代的确是中国历史少有的时代,尤其是汉化的进程的确是使得汉民族的文化更为伟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