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位于台湾北部,对于淡水来说有太多的故事,它是台湾的一个出风口,狭窄的平原夹杂着人口稠密,一个拥挤的小镇,有山、海、渔港。更何况,这里结合了很多人文与特殊港湾人文化,有一首歌我觉得我们听过《漫步淡水》也能隐约形容过去的辉煌,其实台湾著名歌手"张玉生"在《海》里扛着吉他MTV,大部分场景也是在淡水中。
淡水早期是渔港,渔获量如此丰富,以至于供过于求,在制冷设备还不是很发达的时代,淡水渔民因为鱼储存过多,怕虫子上升,所以渔获物除了被市场贩卖外,鱼不能吃到腌制成干鱼, 然后晒干,以延长食用期。之后因为口感单调,那么在生产上就变了,所以有鱼丸、鱼薯片等名字纷纷涌现,其衍生的鱼加工产品饱满眼花,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淡水鱼丸"。很多游客,包括各地消费者到淡水,那么首先要吃一碗淡水鱼丸,看到排长队的人龙已经是一幅风景画,在老街或轮渡头有很多鱼丸店,只要老店有4到50年的历史。
淡水鱼丸的形状是独立的,具有椭圆形的外观,与其他地方的滚动鱼丸不同。其生产是将上述鱼磨成鱼浆材料,加入少许过白的粉末和水混合,制成鱼丸皮,中间包裹在特制的猪肉干,制成椭圆形,香味浓郁。
鱼丸是由鱼制成的,鱼被切碎并不断搅拌到肉细而粘稠,鱼会逐渐形成纸浆,这就是鱼肉。内容物采用鲭鱼、箭鱼、花枝等材料即可,但必须使用鲜鱼,才能使鱼肉弹性好。搅拌好鱼肉后要粘稠,再加入一点太白的粉末、水(或蛋白质)和盐、白胡椒等调味料再次混合,最后由机器制成丸状,冷却后再装进冰箱保存,再趁冰吃,十分方便,加热鱼丸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