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地方,这样破败,这样荒凉,什么情况,咋被吓得这么慌张?
在横山村花湖已经呆了三天了,还没有进唐昌镇去看看。
唐昌镇现在虽为镇,曾经确很辉煌,早在1300年前,唐昌就建制了,那时是唐朝唐高宗时期,起步就是县。唐昌、唐昌,寓意就是大唐王朝繁荣昌盛。只是可惜了如此负有重任的县,却像王小二过年一样,一年不如一年了。
建国初期的时候,还是川西最富裕的上五县“温、郫、崇、新、灌” 之一,崇宁县就是现在的唐昌,崇宁是宋朝时的县名,现在又回到原来唐昌的名字,却已经沦落为郫都区的一个镇了。不管咋的,唐昌镇始终是历史悠久的县城,仍然沉淀了深厚的历史痕迹,到了这儿,不去看看,说不过去。
我和向哥决定乘公交车进城,P41路。路程不长,也避免了进镇停车的麻烦。公交车定时到站,但班次很少,我们上车的时候,居然只有我和向哥两个人,就像是包车一样。
进城,下车。
文庙,一面红墙上,书写“万仞宫墙”四个大字,街面上并排十二生肖的石雕,红墙两边有分别一个门,是“圣域”和“贤关”,门前各有一块石碑,上书“武文百官军民在此下马”,但是文庙却没有开门,门口一张纸条,“文庙存在安全隐患,暂不开放”。
换地方,在崇文里,向哥看到辣椒面不错,又便宜,买十元钱的,女人一般看到便宜又好的物件,必须得买一点,要不然感觉就像对不起自己一样。看到理发店了,向哥又想到自己该洗头了,那就洗嘛,这里比市里洗头便宜,也算是便宜物件,不能对不起自己,哈哈哈。
梁家大院也没开门。翰林院也没有开门。凡是能够上锁的,都已经锁上了。梅花井也不见踪影,隐藏在不知哪家住户的院落里。
看来,只有唐昌几条巷子不关门了,因为也关不了门。
大椿巷里有几家公馆,无一例外,大门紧闭。只有寻常人家,院门未锁,我进入了一个没有锁门的院落,院落里没有人,住户是关了门的,非请莫入,在院里看了一圈,只得从里面退出来。
巷子里遇到一个大哥、一个清洁工大姐,知道这里的房子多半都是公房,住户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但是可以把使用权出让,出让费用高,但公房房租低。我们国家对我们老百姓真是不错的,生在这样的国家,真是一种幸福,这次的疫情,更是凸显了这种幸福。
穿出大椿巷,一段矮矮的城墙,墙高一丈一尺,据说当年城墙全长有三里三,四个门,东为朝阳门,南为南熏门,西为西直门,北为北拱门,现在仅短短的几百米,哪儿有当年的辉煌,只有城墙下的马道,还留着当年的传说,那些风吹吹店,是那股吹过古代的风吗,店里是烫过古代牛肉的锅吗?
其他的一些老巷,刘家巷,文昌宫巷,卖卜巷,也如同大椿巷一般,旧时的川西民居,老派的院落,虽经过改造,但还是我喜欢的历史遗存。刘家巷里的两个老太,建议我去一些近年新修的景点,我笑着拒绝了,那些真不是我的菜。
唯有一条巷,原汁原味地保存了过去的模样,时光在这里瞬间凝固,但却让我感到有点疹人,哪怕是晴天的中午,却汗毛直立,哪怕今天的温度飙升到31度,我走在巷子里,却是一身寒意,没有一丝夏天的燥热。
这条小巷就是崇槐里巷。崇槐里出名,是因为这里的五个公馆,这些公馆都是建于抗日战争时期,一些有钱人士为躲避成都空袭,便藏身在此所修建的,这五个公馆是五个兄弟的,五兄弟的上一辈一定是像王大哥一样的有钱人,给五兄弟分别修了一座公馆,可这些房屋并没住上几年,日本鬼子投降,房屋便空置起来,再没人居住。
钻过未封严的公馆门,庭院里长满了荒草,院子里的房屋只剩下框架,柱头也被柱穿,一幅世界末日的景象。
我想围着院子走一圈,走穿一条巷子后,在另一条巷子里,向哥感到了恐惧,坚决不和我进巷子,我一个人执意进入,在空无一人的巷子里,突然被一条狗狂叫,吓得我落荒而逃。
跑到空旷地,才听当地一个老人讲这些院子里的故事,后怕。
为了安慰我受惊吓的心,找了人多的崇宁公园,太阳下,喝点茶,稳定一下狂跳的心,淡定,淡定,别丢人。
朋友们,如果有兴趣的,可以去探寻一下崇槐里巷,再说一说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