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遇见汉潜唐昌|韩世忠墓前,十年血难凉

遇见汉潜唐昌|韩世忠墓前,十年血难凉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王磊

【一】

韩彦直突然觉得父亲老了,老得快要跨不上驴,饮不动酒。

十年了。

西湖的风还是那么柔媚。

当年骑马执辔握刀的手,如今拄着的是木藜藤杖。

当年铁甲金戈浴血沙场的名将,如今喜的是释道。入寺,进观,参禅,阅经。

“清凉居士”,这是武人韩世忠给自己取的号,颇似文人,内有禅意。

抬眼深深地朝西北看去,西北望,射天狼啊,在那望不穿看不到的故乡陕西老家,有座清凉山,有生之年再也回不去了——那里已不属大宋国土,归了金国!

再次把木杖往地上重重戳去。纵有一身经略抱负,空有一腔忠勇胆气,却收复不得故土。

或许是清凉峰这个名字,拨动了心里的思乡之弦,大宋临安行在的西北角——昌化县——也有一块与家乡同名的清凉之地。

清凉山,清凉峰,清凉居士……满朝议和声,谁解清凉意。

解兵罢政十年,旁人视我高卧,放意林泉壶觞,岂知这心中热血难凉,何曾一日不沸腾?

遇见汉潜唐昌|韩世忠墓前,十年血难凉

【二】

临安府昌化县清凉峰下的义干村,多了一座墓,韩世忠的墓。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卒,年六十三岁。

关于韩世忠的墓,国内现存四处:苏州市西郊灵岩山麓、湖州菁山、河南开封朱仙镇,还有一处就在现在的临安清凉峰镇杨溪村。

杨溪村,就是以前的义干村。村里老人说,义干原名“义涧”,之前叫“义江”,若再往前追溯,则为“义将”。

忠义之将,韩世忠也。

弯弯曲曲的村中小道尽头,豁然开朗,树木葱茏,绿荫如盖,一座小山丘前的开阔之地上,韩世忠墓庄严肃穆。拾级近看,墓碑上赫然“宋韩蕲王之墓”几个大字,顶额镌刻“恩荣”,中层额为“日月争光”。两侧各有碑文。墓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两侧碑当立于清嘉庆十四年,碑文字迹挺秀,尚清晰可辨,读后可知墓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邑令甘文蔚重新修葺,之后历任邑令护持。

遇见汉潜唐昌|韩世忠墓前,十年血难凉

△位于杭州临安区清凉峰镇杨溪村的韩世忠墓。王磊/摄

祖祖辈辈的口口相传,让村民们真诚地相信,韩蕲王就葬在此处。

传说中,被解除兵权的韩世忠,某日因仰慕吴越国王钱镠,遂远游钱王故里,一路西行,最后来到昌化清凉峰下。

从临安到昌化的山道,他不算陌生。20多年前,方腊自立,从者近百万,攻陷数十州县,威震东南。那时的韩世忠还只是征讨方腊大军中的一员偏将,走的就是这条道。《宋史》上有载,凭着艺高人胆大,他穷追至睦州清溪峒,潜行溪谷,渡险数里,捣其穴,擒获方腊。

韩世忠的嘴角微微一动,刚毅的脸上浮现笑意——那个意气风发的年岁啊。夫人梁红玉恰是在征方腊后因缘遇见,夫妇二人并肩作战,才有了后来黄天荡之战中梁红玉擂鼓助夫抗金。遥想当年,何等英雄气概?

如今,斯人已逝,空余报国之志、杀敌之心,收复河山遥遥无望。

遇见汉潜唐昌|韩世忠墓前,十年血难凉

【三】

逝去的,还有袍泽战友,和这个偏安朝廷的男儿血性。

从十年前的绍兴十一年腊月廿九开始,好像什么都变了。

那一天,岳飞被害。满朝噤若寒蝉。

岳飞父子下狱之时,韩世忠当面诘问秦桧。秦桧答以“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怒对:“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江南千古奇冤。

无人能知韩世忠内心难言的悲愤。人们看到的是韩世忠从此闭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或杖履幅巾,纵游西湖以自乐。

岳飞遇害两个月后,灵隐飞来峰的山坡上,悄悄建起了一座小亭子。建造者,正是韩世忠。

他让儿子韩彦直写了一则“题名碑文”:“绍兴十二年,清凉居士韩世忠,因过灵隐,登揽形胜,得旧基建新亭,榜名翠微,以为游息之所,待好事者。三月五日,男彦直书。”

语句淡淡,却似语意深深。

“好事者”应当知晓,安徽池州也有一座翠微亭,岳飞曾登山作《池州翠微亭》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如今,好山好水眼前依旧,写诗的人再无归日。

两座翠微亭,一东一西,静默无声。

遇见汉潜唐昌|韩世忠墓前,十年血难凉

△六舟拓《韩世忠翠微亭题名》(局部)浙江省博物馆藏/钱江晚报资料图片

【四】

对友义,对国忠。

韩世忠的谥号,是武将最高规格的“忠武”。这个谥号在他死后25年才姗姗来迟。此时,秦桧早死,高宗禅位做了十多年太上皇。

韩世忠对宋高宗无疑是忠的。他曾两次救驾平叛,高宗手书“忠勇”二字赐之。

但面对半壁江山、遍地烽烟,让韩世忠心头酸热的,是对国的忠诚。

秦桧主张议和,他慷慨涕泣,上了十多封奏章劝阻,“愿效死节,激昂士卒,率先迎敌,期于必战,以决成败”。甚至,在听说有金国使者前来时,悄悄设伏兵准备暗杀之。

如此行径,公然抵制,秦桧焉能不恨?有人劝说韩世忠莫要惹祸上身,他答得铁骨铮铮:“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指赵匡胤)殿下?”

古人讲究避讳,他却反复告诫家人:我名叫世忠,你们千万不要避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是言,今日闻之,犹掷地有声。

忠勇以魂,坚毅以魄,故而韩世忠驻守前线楚州十余年,虽兵仅三万,金人不敢来犯。

在赵雄撰写的“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碑文”中,盛赞韩世忠“大战数十,小战数百,丰功盛烈,光照古今”,“秦汉而下,可以言智谋忠义如古名将者,若诸葛亮、郭子仪,其庶几乎?”

请允许我在此一再引用原文,用古文读来,方显铿锵之壮色,译为今文,反而无味。

这样的韩世忠,必然会被权臣甚至皇帝所忌嫉。

于是,一腔忠勇,在岳飞被害后,化作郁郁之气,终不得解,所能做的唯有跨一驴,从二三童奴,负几杖,操酒壶!

遇见汉潜唐昌|韩世忠墓前,十年血难凉

△位于杭州临安区清凉峰镇杨溪村的韩世忠墓墓碑,上有“宋韩蕲王之墓”几个大字。王磊/摄

【五】

护佑他人者,自有人护佑。

临安清凉峰镇杨溪村的韩世忠墓,得到了历代县令和当地百姓的保护。

村里其实无人姓韩。

村民们感念韩大人的好,村里流传下来说,是韩大人办起了学堂,还请来了教书先生。

村里人说,自古忠孝一体,韩大人占了忠,我们未必能得如此高的境界,那就守住孝吧。当地后来果然出了一个被皇帝表彰的孝子,如今孝子祠就立在村中心。

遇见汉潜唐昌|韩世忠墓前,十年血难凉

△位于杭州临安区清凉峰镇杨溪村的孝子祠。王磊/摄

风雨沧桑数百年,虽朝代更迭,但韩世忠墓一直在那儿,受香火,受祭拜,受崇敬。

每年正月初一,是本村村民祭拜的日子,到了初四,则是韩姓人来祭拜,周边村子、淳安、安吉甚至安徽的韩姓人都会自发而来。我去的那日,墓前也簇着几束新鲜菊花,在暗色的墓前尤其明亮。

过去村规有约,韩蕲王墓后的韩坟山上,一草一木都不得砍伐,“风吹雪压,随山霉烂”。

“文革”时,为免破坏,有村民悄悄地将墓前的石碑用泥土掩埋,再在外面堆上柴火。

前些年重修时,村民曾发现一条墓道,通向韩坟山深处,因不知深浅,走了一段后不敢再往前;还传说就在墓碑下面挖出一把大刀,重140斤……

天净无云,微风朗朗。站在墓前树下,听着这一桩桩一件件琐细,来时关于墓地真伪的疑虑,在此刻突然变得不那么重要。

英魂归葬何处,在时间的长河中或许会逐渐模糊,但人间英雄气不灭。建墓,立庙,竖碑,后人的纪念里俱是历史的回响。

我想,无论是哪一处韩世忠墓,当我们看到它,触摸它,哪怕只是静静伫立,仍能感受到800多年前的风,带着斑驳的历史,壮志未酬的不甘,和爱国的呼喊。

(感谢临安区委宣传部提供部分图片,感谢临安区委党史研究室审核)

【之前,我们写了什么】

遇见汉潜唐昌|开篇语

遇见汉潜唐昌|遇见·汉潜唐昌

遇见汉潜唐昌|其耘陌上,四季耕织

遇见汉潜唐昌|邵氏金书铁券:嘉靖祖母的一生

遇见汉潜唐昌|元好问和滕茂实的一段往事

遇见汉潜唐昌|骆宾王: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遇见汉潜唐昌|於潜问“轼”

遇见汉潜唐昌|一面唐昌

遇见汉潜唐昌|韩世忠墓前,十年血难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