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酷说老子》晦堂禅师为什么要偷学庄子:“道”真的不能教授吗?《第四章》:【参考资料】:

作者:日月堂国学院
《酷说老子》晦堂禅师为什么要偷学庄子:“道”真的不能教授吗?《第四章》:【参考资料】:
《酷说老子》晦堂禅师为什么要偷学庄子:“道”真的不能教授吗?《第四章》:【参考资料】: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第四章》:</h1>

㊣道冲,而用之或弗盈也。

(大“道”空虚无形,但用起来永不盈满。)

㊣渊兮!似万物之宗。

(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归宗之所。)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消磨其锋锐,解除其纷扰,调和于光辉,混同于尘垢。)

㊣湛兮!似或存。

(隐没不见啊,又好象恒常存在。)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以上就是一般的原文与译文。)

【第四句】

㊣原文:湛兮!似或存。

01

湛是什么意思呢?《说文》曰:

“湛,没也。”

《小尔雅▪广诘》曰:

没,无也。

所以一般人都把“湛”解释为“无”的意思。表示:

虚无,似无而实有。

不过,我觉得这个解释并不完美。因为“湛”是形声字, 形容水声。本义是:

清澈透明。

所以“湛”不是“无”,如果理解成“无”,那就是什么都没有!这样的话,“道”就变成了一具死尸,没有任何生机。那应该怎么解释?很简单,“湛”就像水一样,映千川,照万物,所以是“透明”的意思。

《酷说老子》晦堂禅师为什么要偷学庄子:“道”真的不能教授吗?《第四章》:【参考资料】:

02

再说“似或存”,“或”在第一句中讲过,是“常”的意思。所以这个字,也有多个版本:

王弼版本作:似“或”存。

河上公版本作:似“若”存。

唐玄宗景龙碑本作:“常”存。

敦煌本帛书本作:似“常”存。

因此,“湛兮!似或存”,这一句原文合理的解释应该是:

(道)透明无形,(看不到)但一直常存不灭。

也就是说,老子的道,仿佛是空气,我们肉眼无法看见却长存于天地之间。后来庄子受此启发,对“道”的形态进行过一番类似的描述:

《酷说老子》晦堂禅师为什么要偷学庄子:“道”真的不能教授吗?《第四章》:【参考资料】:

“夫道......无为无形......可得而不可见。①”

无独有偶,“道”的这一特点跟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所提出的“逻各斯”也十分相似。赫拉克里特认为:

“逻各斯”是宇宙事物的理性和规则,无时无处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但人们却不能看到它的存在②。

而且除此之外,“逻各斯”在西方还有“言语”的意思,所以学术界曾经一度用老子的“道”来直译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因为二者都有“规律和语言”双重含义,不得不说,中西方的古先哲们虽然在不同地域的思想森林里探索和冒险,但有时候还真是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同样巧合的是,佛教祖师释迦牟尼在《金刚经》中也有类似的描述,他曾明确警告弟子们: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③”(如果想通过外貌,通过声音寻求佛,这个人就走上了歧途,无法见到如来。)

没错,“如来”只能心悟,不能通过任何物理性质的东西去追寻。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道”、“逻各斯”和“佛”都不可见呢?

03

禅宗历史上有这样一则公案:

宋朝的大诗人黄庭坚,早年一直跟晦堂禅师学道。有一天两人在山上踏游,禅师走在前,黄庭坚紧随其后。

当时正桂花盛放,禅师问:

“闻到桂花香了吗?”

黄庭坚答:

“闻到了!”

晦堂禅师说:

“我没有隐瞒你吧?!”④

黄庭坚愣了一下,然后恍然大悟。为什么晦堂禅师会说“我没有隐瞒你”这一句话呢?因为黄庭坚跟我们一样,学道之初,总是每天缠着老师问:

老师,老师!“道”在哪里?赶快拿出来传给我。

但是“道”并非是皇帝的玉玺,随便拿出来传给一个人,他就能立地成佛。所以晦堂禅师根本就拿不出来,怎么办呢?他只好带着黄庭坚上山郊游,给黄庭坚上了一堂生动的禅课。幸好黄庭坚悟性非凡,闻到桂花香时瞬间就明白了:

不是晦堂禅师不想传给他,而是因为“道可传而不可授”⑤。

对啊!道虽然可以“心传”,但是根本没法教!

《酷说老子》晦堂禅师为什么要偷学庄子:“道”真的不能教授吗?《第四章》:【参考资料】:

04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同样求道心切,每天冥思苦想,但死活想不明白。后来有一天在路上遇见了当时的大哲学家庄子,高兴坏了,就跟看见救命稻草一样,立马抓住不放,从此中国哲学史上诞生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

东郭子:“请问,道究竟在哪里?”

庄子:“无所不在。”

东郭子:“说人话,具体一点,到底在哪里?

庄子:“在蝼蚁身上。”

东郭子:“至高无上的道怎么可能如此卑贱?”

庄子:“在杂草野种里。”

东郭子:“怎么更加卑微了?

庄子:“在破砖烂瓦之下。”

东郭子:“怎么越来越不堪了?”

庄子:“在屎尿里。”⑥

听到最后这句话,东郭子终于五官扭曲,三观崩坏,眼珠子掉到地上都都不知道怎么捡起来。本来他是想听大哲学家庄子能谈几分妙理,说几句人话的,最好还能端出一大碗鸡汤替他安抚迷失的心灵。结果没想到,庄子故意把“屎尿”两个字摆上桌,东郭先生怕是要恶心的连晚饭都吃不下,所以才愣在原地一言不发。

其实,庄子比东郭先生更无语,更失望。

本以为自己遇到的是一位满怀激情的后学狂生,毕竟没几个人一出场就有勇气去触碰“道”这个终极难题,没想到此人不仅没有黄庭坚的悟性,反倒有比黄庭坚更喜欢抬杠的毛病。

一千年后的晦堂禅师估计是吸取了庄子的教训,知道用语言教导没什么效果,于是抓住时机用行动亲自在现场演绎了一番,果然,点醒了黄庭坚。

05

、0

庄子想告诉东郭先生的,其实跟晦堂禅师想告诉黄庭坚的一样:

所谓“道”,就像是桂花香,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确实存在与天地之间。

但是,“道”只是“像”桂花香,而非“是”桂花香。

同样的,老子形容“道”也都用“似”或者“若”,从来不用“是”。因为“道”无法描写,只能用比喻来代替。所以,有鉴于《道德经》河上公本、景龙碑本、敦煌本等等众多版本。我认为老子本章中这两句的原文是应该是:

渊似,万物之宗;湛似,似或存(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归宗之所;隐没不见啊,又好象恒常存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9">【参考资料】:</h1>

1、《 庄子•大宗师 》

2、《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D1》

3、《金刚经·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4、《五灯会元•卷十七》

5、《 庄子•大宗师 》

6、《庄子•知北游》

《酷说老子》晦堂禅师为什么要偷学庄子:“道”真的不能教授吗?《第四章》:【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