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虽有开疆之功,却不觊觎君主之贵,这正是老子推崇的“无欲”之举

作者:幸福44960

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了"无为"、"无欲"的治国理念,主张统治者应当遵循自然规律,淡泊名利,不自恃才能。那么,在历史上是否就没有一位明君做到过这一点呢?让我们借助历史之镜,看看某位名垂青史的帝皇,究竟是如何体现"无为而治"的。

虽有开疆之功,却不觊觎君主之贵,这正是老子推崇的“无欲”之举

帝王无欲,不贪恋君主之尊荣

朝阳初升,金光万丈,笼罩着一座不太宽阔却极为雄伟的宫阙。这是大唐贞观年间的长安城,也是当朝圣上李世民的行宫所在。一位身着朝服的中年文武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长长的复道,他的身后跟随着十数名侍卫,面色肃穆。

行至宫门,那中年文武人曲身而入,一名太监上前奏报:"陛下驾到!"

只见宫里有几十人迎面而来,躬身跪拜道:"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打量着这些人,不禁微微一笑。原来,这些人都是一些自封的"王爷""侯爷",平日里好吃懒做,唯一的事情就是在宫里巴结朝拜。李世民虽已是一方之主,可他对这些虚荣之徒却嗤之以鼻。

"都起来吧。"李世民挥手示意众人起身,语气平和。

一众"王爷侯爷"面面相觑,这位明明是统帅天下的大唐皇帝,怎的如此谦逊?他们本以为能如往日一般,在李世民面前卑躬屈膝,以取欢心。

李世民见状,更加不以为然。他略带严肃地道:"你们这是做什么?我等了你们太久了,赶紧列队,我们该去上朝了。"

众人这才醒悟过来,慌忙排成一队,跟随在李世民身后。一路上,李世民却始终保持着从容淡定的神态,没有半点对权力虚荣的留恋。

到了朝房,李世民径自入座龙椅,示意文武百官入场。不久,大家就按次序就坐完毕。这时,只见一人身着灰色长袍,带着幞头,神色泰然自若地走来,在众人行注目礼后,径自入座。

虽有开疆之功,却不觊觎君主之贵,这正是老子推崇的“无欲”之举

这人正是李世民最得力的谏臣魏征。作为一代名相,魏征向来敢于直言进谏,从不对皇帝的威严束手束脚。今日朝会开始,魏征也许会如常一般,直陈己见。

不过李世民却从不以此为忤。他虽已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从未迷恋这虚名,反而希望有贤臣如此干谏,以补己之短。李世民深知,一味滥用权力可能会酿成灾难性的错误,所以决不可恃才放旷。

朝会一开始,果然魏征就抓住一件小事直言不讳地批评了李世民,口气甚是严厉。然而李世民并未动怒,反而认真聆听魏征的建言,最后还当众表示"朕之过错,卿之职责"。可见,他是个真正能"挫其锐"的明主。

在座的文武百官无不对李世民肃然起敬。一个真正尊贤重賢的明主,才会不倦于虚荣。也正因如此,李世民才能避免骄奢淫逸,励精图治,造就一个空前的盛世……

帝王无为,任人唯贤,纳谏若渴

一日,朝会已毕,李世民正要回宫歇息。忽有一名侍从快步走来,低声向李世民禀报道:"陛下,魏大人又要进谏了。"

李世民听罢,并未觉得意外,只是点了点头。随即,他挥手示意侍从离去,然后径自走向一处小院。

那里果然已等候多时的魏征了。一见李世民驾临,他连忙单膝跪地,沉声道:"陛下,臣有一事相谏。"

"说吧。"李世民坐定后,平静地说道。

魏征便直截了当地说:"陛下近日颁布的那份诏书,臣以为其中涉及百姓田亩、赋税的部分,恐有欠周全。"

说完,他便一五一十将自己的分析和建议娓娓道来。李世民静静聆听,偶有会心的点头,偶有沉思的摇头。

很快,魏征就把自己的谏言说完了。他深吸口气,期待地望向李世民。

虽有开疆之功,却不觊觎君主之贵,这正是老子推崇的“无欲”之举

李世民却并未急于回应,而是陷入了沉思。过了良久,他终于开口了:"朕明白卿的良苦用心。确实,这份诏书草拟之初,有些地方考虑不周延。幸好有卿这般直言相告,否则一旦颁行,必定会有太多的疏漏和弊端。"

说着,李世民起身走到魏征面前,伸手将他扶起,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次是朕考虑不周,多亏卿能如此直言不阿。以后,朕定当虚心聆纳贤士的高见。"李世民诚恳地说。

魏征却颔首道:"陛下实在是太过谦逊了。再说,臣这番奉劝,也不过是勉为其难而已。如果有其他更高见的贤士,臣愿闻其详。"

李世民闻言,微微一笑:"卿就是如此谦逊。不过这样最好,一味自恃聪明,反而会误事。来,卿且待在院中歇息片刻,朕这就命人传旨,让有关诏书重新修改。"

说罢,李世民亲自招呼魏征在亭中就坐,然后转身离去,吩咐身边的侍卫前去召集文武大臣开会修改诏书。

片刻后,院中只剩下魏征一人了。他怀着浓浓的敬佩之情,看着那个挺拔的背影,喃喃自语道:"当今之主这般虚怀若谷,实在是万世明君之楷模啊!"

就在不久之后,京城里便传开了一件令很多人始料未及的事。

那一天,李世民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忽有一名太监手捧奏折匆匆而来,双膝跪地,哆哆嗦嗦地说:"啊......陛、陛下,魏、魏大人又来了......还带了几名朝中大臣......说、说是要谏、谏陛下的某件事......"

李世民微微皱了皱眉,随即便挥手示意那太监退下。只见许久都未见人影的魏征逆光而来,身后跟着宰相、尚书等几名显贵。看样子,这番谏言可不同小可啊!

"陛下。"魏征毕恭毕敬地行了一礼,旋即便开门见山地说道:"近来边塞多有拨乱之事,臣恐皇家正朔无虞,特地与众位大臣一同而来,希陛下能多加留心。"

说罢,他便把关于边疆局势的分析和对策一一道出。魏征平素虽然性格严峻,措辞也多直率,但论及国家大事却是滔滔不绝、层层递进,可见其知识之渊博和才学之高超。

虽有开疆之功,却不觊觎君主之贵,这正是老子推崇的“无欲”之举

于是,李世民便放下手中公务,认真聆听起来。一直到魏征等人说完,他才沉吟良久,开口问道:"那么朕既已决定如此,诸卿可有异议?"

宰相等人面面相觑,没人再多说什么。李世民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对魏征说:"卿等所言极是。不过朕也早就有所防范了。但有诸位这般规谏,定可杜绝了朕一切的疏漏和错谬。有如此忠心直谏之臣,朕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听到李世民如此谦虚有加的赞许,魏征等人无不备受感动。一代明主,尤其需要有贤臣这般犀利的目光,才能纾其视听之短,补其决策之憾啊!

于是,京城里流传着一句话:李世民承认"智慧有限",需臣下"时常规谏"。可谓帝王之典范,实在令人钦佩!

帝王慎独,知过必改

一日,李世民来到一处边疆军营视察。只见大军呼啸阵阵,箭矢飞射,热火朝天。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正要转身离去,忽听一旁一名官员大声呼喝着,疾步走来。

"陛下恕罪!"那官员一把拽住李世民的袖子,大喝道:"这些都是些无能之徒!陛下何必亲自视阅,只会贻误军机!"

李世民一怔,向来以谦逊处世的他竟然在这个时候被人如此无礼对待!他正想发作,身边的一名谏议大夫却眼疾手快,一把将那官员按倒在地。

"放肆!妄言陷犯君上,死有余辜!"那大臣咬牙切齿地说。

李世民这才定睛一看,原来那官员已然面目狰狞,双目炯炯有神,显然是一名疯子。他不由得尴尬地咳了一声,挥手制止了大臣的动作。

"且慢!这人病重了,还是先给他送往军医院治疗吧。"李世民说着,面色已恢复平和。

就在这时,一名身着华贵的中年妇人快步走来,低头跪拜在李世民面前。

虽有开疆之功,却不觊觎君主之贵,这正是老子推崇的“无欲”之举

"陛下万福。"那妇人说,"臣妾听闻您老人家刚才遭了那疯子的无理谩骂,还望恕其罪过。他已年老糊涂了,还望陛下冰释前嫌。"

李世民倒也没料到竟会有这档子事。他看着眼前的妇人,不禁微微一笑,说道:"朕倒是没将这事放在心上。不过你既然是他的妻室,朕希望你以后能多加留意,切勿让他再冒犯他人了。"

"谨遵,谨遵。"那妇人如蒙大赦,连连谢恩。

待那妇人离去后,侍从们都以为李世民一定会对这事恼羞成怒。谁知他并没有生气,只是对大臣们说:"这事你们都看见了,那疯子虽然无理,却也说出了一些朕的不足之处。以后朕倘若又视阅军事,一定要慎之又慎,勿让军心涣散了。"

大臣们听了,无不钦佩李世民这般明智睿智。要知道,对于一个执掌江山的君主来说,能从一名疯子的无理谩骂中汲取教训,实在是罕见的。正所谓"慎独",才能避免骄奢淫逸。

不久之后,一件更加令人触目惊心的事情发生了。那一年初夏,李世民正在行宫中歇息。一名婢女端来热茶,不慎一头撞到了李世民身上,热水尽数浇到他的身上。

"啊!"李世民痛呼一声,挣扎着要站起来,却被滚烫的水浇得遍体鳞伤。

"陛下!"一旁的侍卫和太医们慌了手脚,连忙将他扶到一边。可就在这时,李世民却突然暴跳如雷,一把将那婢女推开,当众大骂道:"你这个无能的奴才!朕才是主子,如何被你这般侮辱!"

见状,太医们赶紧给李世民简单包扎一番,送上御医院静养。至于那可怜的婢女,当即被狱卒拽出去,准备重重责罚。

李渊静心养伤的这一两日,整个宫中鸦雀无声,弥漫着一股惶惶然的氛围。就在第三日,忽有一声宫人娇啼传来。

原来,这是皇后窦氏听闻丈夫受伤一事,不禁痛哭失声。作为明眼人,她自然知道婢女的无心之过根本无须惩罚,而李世民一时的震怒也是大错特错。

于是,窦氏便匆匆来到御医院,跪在李世民的床前,千恩万谢地苦口婆心地规劝道:"陛下,您一怒之下处置那婢女的确有失公允。家臣之过,何须如此......您应当先宽恕她,然后再检讨自身,这才是明君应有的仁德啊!"

虽有开疆之功,却不觊觎君主之贵,这正是老子推崇的“无欲”之举

一番话说得字字珠炯,句句入理。李世民沉吟良久,不由得惭愧不已。他赶紧命人宽释那婢女,并当众对大臣们说:"朕昨日一时糊涂,惩治无辜,其过当诛。朕此番受伤,全赖窦后及时规谏,才能醒悟过来。有如此贤内助在侧,叫朕何啻不慎独耳!"

大臣们无不惊叹于李世民的胸怀坦荡,这位明主不仅能虚怀纳谏,收揽贤臣,就连妃子的一句话也能虚心听从。自此之后,朝野百姓无不折服于他的智慧之高,才德之盛啊!

帝王薄欲,近者怀柔,远者渐疏

盛夏时节,长安城内一座雄伟的宫阙前,已有不少文武百官恭候多时了。他们都是应圣上李世民的召唤前来,进行一场季节性的朝会。只是,如今日头已西垂,圣上却还未现身,不免让他们有些焦虑。

"这到底是怎么了?"有人小声嘟哝道:"陛下从不踌躇于会期,定是出了什么事。"

就在此时,宫门忽然洞开,一个身影快步走出,正是李世民的心腹宦者刚来。见诸臣一脸惶惑,他连忙解释道:"陛下母妃临寝染疾,已召太医前去请安了。各位还是先回去歇息片刻吧,待得了音耗,定会立即复命。"

说着,他快步跟了进去,宫门也紧紧合拢。文武百官这才面面相觑,依次离开了。

那一日,李世民竟然亲自伺候病危的太后起居,几乎日夜不离左右。看到母亲饱受疾病的折磨,他时常双眼湿润、面有惆怅之色。终于,在太医们的精心调养下,太后的病情稍缓了些。

一天,李世民正陪伴在母亲的龙床旁,太后忽然开口,虚弱地说道:"朕今年已步入暮年,恐怕也撑不了多久了。儿啊,朕只有一个嘱咐,望你切记——"

李世民连忙把耳朵凑了过去,满脸关切:"母亲请尽管吩咐,儿一定遵旨。"

太后深吸一口气,说:"你我皆是人主,必须慎独慎微,切记勿因一时的荣华富贵而沉迷其中,更不可被权力所蒙蔽双眼。否则,必将遭天谴......你可谨记朕今日这番话?不要辜负先人的期望啊......"

李世民一阵心酸,连连点头道:"是,儿谨记母亲的教诲了。"

虽有开疆之功,却不觊觎君主之贵,这正是老子推崇的“无欲”之举

从那之后,李世民便彻底收敛了锋芒,日理万机,夙夜匪懈。不仅如此,他对周围的亲信和宠妾也渐渐疏离了,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治国理政这件头等大事上。

有一次,魏征前来进谏,对朝中一些散淫风气表示严厉指责。然而,李世民只是略一沉思,便当即下诏将朝中一些不检点的人员革职。这从侧面可见,他如今已然摒弃了一切杂念,专心致志地为国家操劳着。

终于,有一天清晨,当朝中文武百官汇聚在谘议之处时,魏征站起身来沉声宣读了一道旨意。

只见上面写道:"朕闻圣人无欲,智者无求。朕自反思颇多得人之过,必将戒骄戒奢,从心所欲。有违背者,坚决惩治,务求匡复先王遗风......愿诸位同僚引为戒!钦此。"

读罢,魏征肃然一揖,坐下了。而整个会场瞬间哗然一片。所有人都为李世民的这番豁达和决心所动容。正如周颂所言:"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颃必于是。"李世民此举,着实令人景仰无已!

朝会结束后,魏征就着李世民的新诏令写下一篇檄文,广为流传。那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皇上终日惦念先朝之训,如今正是大治之世。惟望诸位上下同心,皆如圣主一般,用足'无欲'二字,倡风作俑,莫作亵渎之徒!"

时人读罢这篇檄文,无不对李世民刮目相看。朝野上下,于是也都遵从圣旨,在"薄欲"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加笃定和坚实了。

艰苦朴素,率先垂范

日理万机的岁月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李世民执政已有数载。这一年春季,太行山区突发一场大旱,民间流离失所者甚多。李世民得讯后,立刻遣人开仓赈济,并亲自前往视察。

眼见黄沙飞扬、干涸的河川、稀疏的庄稼,李世民面色凝重。当他步入一座村落时,只见到处是饥民的哭号声,一幕幕凄惨的景象令他痛心疾首。他当即传令,调拨大量军粮支援当地。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穷苦人家却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那家中除了一口破釜和几件陈年破烂外,竟然别无他物。李世民不禁心生疑虑,上前询问缘由。

"啊,陛下!"那户人家的主人一见到他,吓得跪伏在地,战战兢兢地回道:"小人家中实在太过贫穷了,抗旱根本无力,这才会如此......实在是自叹不过啊!"

虽有开疆之功,却不觊觎君主之贵,这正是老子推崇的“无欲”之举

"不过如何?"李世民皱眉问道。

"臣......臣家中只有这些破釜烂砚,也只能靠它们勉强维生了。"那人低眉顺眼地说,"陛下您老人家实在是高看小人家了。"

话音刚落,李世民便倏地站直了身子,沉声道:"朕此行宗旨,就是要看看你们老百姓现在的生活状况。谁说你家太过贫穷就该被忽视了?圣人之言曰:'居陋之里,则忘其所陷矣',你应当以自己的处境为戒,而不是骄奢淫逸!"

那人吓得几乎backwards无语。他只得慌忙领受圣主的训诲,不敢多言。李世民见状也不再为难他,只是命从人给他们发放了一些救济粮食。

事后有人对李世民说:"陛下今日的所作所为,着实太过朴素严峻了些。毕竟您是天子,怎能如此卑躬屈膝地与那等贫民计较?"

"不错。"李世民点点头,正色道:"不过朕之所以如此,也是有原因的。那人虽然生活清贫,却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操守。相反,他时常以自身的环境为鉴戒,这才让朕佩服得很。你看,在天子身居万乘之尊的时候,岂不更应该如此谦逊谨慎?否则,等到有一天真的富贵到极致的时候,必然会骄奢淫逸,最终沦为贪婪之徒!"

说到这里,李世民顿了顿,又道:"为此,朕决意从今日起,便要在日常起居上做出一些表率。比如朕将舍弃昂贵的御服珍宝,只穿朴素布袍;上朝时也将不再骑驰坐驾,只步行前往便是......你们说,这样可好?"

众位大臣听罢无不拍案叫绝,都由衷赞叹李世民胸怀如此坦荡。正所谓"上行下效",这位明主身先士卒,艰苦朴素,定能为万世开太平!

自那以后,朝野上下无不学着圣主的作风,都穿着质朴的服饰,过着清贫的生活。有些贵戚子弟们起初还有些不太习惯,但看在圣主的面子上,也都逐渐克制住了奢靡之风。

一转眼,整个大唐上下再也看不到锦衣玉食的场景了。宫阙富室,也都装潢得非常朴实。如此一来,浪费就大大减少了。加之圣主又提倡勤俭节约,终于使百姓的生活开始缓步向好。

李世民的这一作为甚至影响到了当时的诗人们。就连大诗人窦叔通也被感染,写下了一首脍灵人口的佳句:"曩昔陛下时,惟衣樊紽耳;豺狼在简草,不取亦不私。"直抒圣主朴素的胸怀。

结尾

就这样,大唐国家勤俭建德的新风渐渐形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深受四方人等的钦佩。正应了那句"克勤克俭,惟则无恙"的箴言。有着如此一位杰出的君主统领,大唐的前景一定会一片光明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