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雖有開疆之功,卻不觊觎君主之貴,這正是老子推崇的“無欲”之舉

作者:幸福44960

老子在《道德經》中闡述了"無為"、"無欲"的治國理念,主張統治者應當遵循自然規律,淡泊名利,不自恃才能。那麼,在曆史上是否就沒有一位明君做到過這一點呢?讓我們借助曆史之鏡,看看某位名垂青史的帝皇,究竟是如何展現"無為而治"的。

雖有開疆之功,卻不觊觎君主之貴,這正是老子推崇的“無欲”之舉

帝王無欲,不貪戀君主之尊榮

朝陽初升,金光萬丈,籠罩着一座不太寬闊卻極為雄偉的宮阙。這是大唐貞觀年間的長安城,也是當朝聖上李世民的行宮所在。一位身着朝服的中年文武正邁着矯健的步伐走過長長的複道,他的身後跟随着十數名侍衛,面色肅穆。

行至宮門,那中年文武人曲身而入,一名太監上前奏報:"陛下駕到!"

隻見宮裡有幾十人迎面而來,躬身跪拜道:"萬歲,萬萬歲!"

李世民打量着這些人,不禁微微一笑。原來,這些人都是一些自封的"王爺""侯爺",平日裡好吃懶做,唯一的事情就是在宮裡巴結朝拜。李世民雖已是一方之主,可他對這些虛榮之徒卻嗤之以鼻。

"都起來吧。"李世民揮手示意衆人起身,語氣平和。

一衆"王爺侯爺"面面相觑,這位明明是統帥天下的大唐皇帝,怎的如此謙遜?他們本以為能如往日一般,在李世民面前卑躬屈膝,以取歡心。

李世民見狀,更加不以為然。他略帶嚴肅道地:"你們這是做什麼?我等了你們太久了,趕緊列隊,我們該去上朝了。"

衆人這才醒悟過來,慌忙排成一隊,跟随在李世民身後。一路上,李世民卻始終保持着從容淡定的神态,沒有半點對權力虛榮的留戀。

到了朝房,李世民徑自入座龍椅,示意文武百官入場。不久,大家就按次序就坐完畢。這時,隻見一人身着灰色長袍,帶着幞頭,神色泰然自若地走來,在衆人行注目禮後,徑自入座。

雖有開疆之功,卻不觊觎君主之貴,這正是老子推崇的“無欲”之舉

這人正是李世民最得力的谏臣魏征。作為一代名相,魏征向來敢于直言進谏,從不對皇帝的威嚴束手束腳。今日朝會開始,魏征也許會如常一般,直陳己見。

不過李世民卻從不以此為忤。他雖已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卻從未迷戀這虛名,反而希望有賢臣如此幹谏,以補己之短。李世民深知,一味濫用權力可能會釀成災難性的錯誤,是以決不可恃才放曠。

朝會一開始,果然魏征就抓住一件小事直言不諱地批評了李世民,口氣甚是嚴厲。然而李世民并未動怒,反而認真聆聽魏征的建言,最後還當衆表示"朕之過錯,卿之職責"。可見,他是個真正能"挫其銳"的明主。

在座的文武百官無不對李世民肅然起敬。一個真正尊賢重賢的明主,才會不倦于虛榮。也正因如此,李世民才能避免驕奢淫逸,勵精圖治,造就一個空前的盛世……

帝王無為,任人唯賢,納谏若渴

一日,朝會已畢,李世民正要回宮歇息。忽有一名侍從快步走來,低聲向李世民禀報道:"陛下,魏大人又要進谏了。"

李世民聽罷,并未覺得意外,隻是點了點頭。随即,他揮手示意侍從離去,然後徑自走向一處小院。

那裡果然已等候多時的魏征了。一見李世民駕臨,他連忙單膝跪地,沉聲道:"陛下,臣有一事相谏。"

"說吧。"李世民坐定後,平靜地說道。

魏征便直截了當地說:"陛下近日頒布的那份诏書,臣以為其中涉及百姓田畝、賦稅的部分,恐有欠周全。"

說完,他便一五一十将自己的分析和建議娓娓道來。李世民靜靜聆聽,偶有會心的點頭,偶有沉思的搖頭。

很快,魏征就把自己的谏言說完了。他深吸口氣,期待地望向李世民。

雖有開疆之功,卻不觊觎君主之貴,這正是老子推崇的“無欲”之舉

李世民卻并未急于回應,而是陷入了沉思。過了良久,他終于開口了:"朕明白卿的良苦用心。确實,這份诏書草拟之初,有些地方考慮不周延。幸好有卿這般直言相告,否則一旦頒行,必定會有太多的疏漏和弊端。"

說着,李世民起身走到魏征面前,伸手将他扶起,親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這次是朕考慮不周,多虧卿能如此直言不阿。以後,朕定當虛心聆納賢士的高見。"李世民誠懇地說。

魏征卻颔首道:"陛下實在是太過謙遜了。再說,臣這番奉勸,也不過是勉為其難而已。如果有其他更高見的賢士,臣願聞其詳。"

李世民聞言,微微一笑:"卿就是如此謙遜。不過這樣最好,一味自恃聰明,反而會誤事。來,卿且待在院中歇息片刻,朕這就命人傳旨,讓有關诏書重新修改。"

說罷,李世民親自招呼魏征在亭中就坐,然後轉身離去,吩咐身邊的侍衛前去召集文武大臣開會修改诏書。

片刻後,院中隻剩下魏征一人了。他懷着濃濃的敬佩之情,看着那個挺拔的背影,喃喃自語道:"當今之主這般虛懷若谷,實在是萬世明君之楷模啊!"

就在不久之後,京城裡便傳開了一件令很多人始料未及的事。

那一天,李世民正在禦書房批閱奏章。忽有一名太監手捧奏折匆匆而來,雙膝跪地,哆哆嗦嗦地說:"啊......陛、陛下,魏、魏大人又來了......還帶了幾名朝中大臣......說、說是要谏、谏陛下的某件事......"

李世民微微皺了皺眉,随即便揮手示意那太監退下。隻見許久都未見人影的魏征逆光而來,身後跟着宰相、尚書等幾名顯貴。看樣子,這番谏言可不同小可啊!

"陛下。"魏征畢恭畢敬地行了一禮,旋即便開門見山地說道:"近來邊塞多有撥亂之事,臣恐皇家正朔無虞,特地與衆位大臣一同而來,希陛下能多加留心。"

說罷,他便把關于邊疆局勢的分析和對策一一道出。魏征平素雖然性格嚴峻,措辭也多直率,但論及國家大事卻是滔滔不絕、層層遞進,可見其知識之淵博和才學之高超。

雖有開疆之功,卻不觊觎君主之貴,這正是老子推崇的“無欲”之舉

于是,李世民便放下手中公務,認真聆聽起來。一直到魏征等人說完,他才沉吟良久,開口問道:"那麼朕既已決定如此,諸卿可有異議?"

宰相等人面面相觑,沒人再多說什麼。李世民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對魏征說:"卿等所言極是。不過朕也早就有所防範了。但有諸位這般規谏,定可杜絕了朕一切的疏漏和錯謬。有如此忠心直谏之臣,朕實在是三生有幸啊!"

聽到李世民如此謙虛有加的贊許,魏征等人無不備受感動。一代明主,尤其需要有賢臣這般犀利的目光,才能纾其視聽之短,補其決策之憾啊!

于是,京城裡流傳着一句話:李世民承認"智慧有限",需臣下"時正常谏"。可謂帝王之典範,實在令人欽佩!

帝王慎獨,知過必改

一日,李世民來到一處邊疆軍營視察。隻見大軍呼嘯陣陣,箭矢飛射,熱火朝天。他滿意地點了點頭,正要轉身離去,忽聽一旁一名官員大聲呼喝着,疾步走來。

"陛下恕罪!"那官員一把拽住李世民的袖子,大喝道:"這些都是些無能之徒!陛下何必親自視閱,隻會贻誤軍機!"

李世民一怔,向來以謙遜處世的他竟然在這個時候被人如此無禮對待!他正想發作,身邊的一名谏議大夫卻眼疾手快,一把将那官員按倒在地。

"放肆!妄言陷犯君上,死有餘辜!"那大臣咬牙切齒地說。

李世民這才定睛一看,原來那官員已然面目猙獰,雙目炯炯有神,顯然是一名瘋子。他不由得尴尬地咳了一聲,揮手制止了大臣的動作。

"且慢!這人病重了,還是先給他送往軍醫院治療吧。"李世民說着,面色已恢複平和。

就在這時,一名身着華貴的中年婦人快步走來,低頭跪拜在李世民面前。

雖有開疆之功,卻不觊觎君主之貴,這正是老子推崇的“無欲”之舉

"陛下萬福。"那婦人說,"臣妾聽聞您老人家剛才遭了那瘋子的無理謾罵,還望恕其罪過。他已年老糊塗了,還望陛下冰釋前嫌。"

李世民倒也沒料到竟會有這檔子事。他看着眼前的婦人,不禁微微一笑,說道:"朕倒是沒将這事放在心上。不過你既然是他的妻室,朕希望你以後能多加留意,切勿讓他再冒犯他人了。"

"謹遵,謹遵。"那婦人如蒙大赦,連連謝恩。

待那婦人離去後,侍從們都以為李世民一定會對這事惱羞成怒。誰知他并沒有生氣,隻是對大臣們說:"這事你們都看見了,那瘋子雖然無理,卻也說出了一些朕的不足之處。以後朕倘若又視閱軍事,一定要慎之又慎,勿讓軍心渙散了。"

大臣們聽了,無不欽佩李世民這般明智睿智。要知道,對于一個執掌江山的君主來說,能從一名瘋子的無理謾罵中汲取教訓,實在是罕見的。正所謂"慎獨",才能避免驕奢淫逸。

不久之後,一件更加令人觸目驚心的事情發生了。那一年初夏,李世民正在行宮中歇息。一名婢女端來熱茶,不慎一頭撞到了李世民身上,熱水盡數澆到他的身上。

"啊!"李世民痛呼一聲,掙紮着要站起來,卻被滾燙的水澆得遍體鱗傷。

"陛下!"一旁的侍衛和太醫們慌了手腳,連忙将他扶到一邊。可就在這時,李世民卻突然暴跳如雷,一把将那婢女推開,當衆大罵道:"你這個無能的奴才!朕才是主子,如何被你這般侮辱!"

見狀,太醫們趕緊給李世民簡單包紮一番,送上禦醫院靜養。至于那可憐的婢女,當即被獄卒拽出去,準備重重責罰。

李淵靜心養傷的這一兩日,整個宮中鴉雀無聲,彌漫着一股惶惶然的氛圍。就在第三日,忽有一聲宮人嬌啼傳來。

原來,這是皇後窦氏聽聞丈夫受傷一事,不禁痛哭失聲。作為明眼人,她自然知道婢女的無心之過根本無須懲罰,而李世民一時的震怒也是大錯特錯。

于是,窦氏便匆匆來到禦醫院,跪在李世民的床前,千恩萬謝地苦口婆心地規勸道:"陛下,您一怒之下處置那婢女的确有失公允。家臣之過,何須如此......您應當先寬恕她,然後再檢讨自身,這才是明君應有的仁德啊!"

雖有開疆之功,卻不觊觎君主之貴,這正是老子推崇的“無欲”之舉

一番話說得字字珠炯,句句入理。李世民沉吟良久,不由得慚愧不已。他趕緊命人寬釋那婢女,并當衆對大臣們說:"朕昨日一時糊塗,懲治無辜,其過當誅。朕此番受傷,全賴窦後及時規谏,才能醒悟過來。有如此賢内助在側,叫朕何啻不慎獨耳!"

大臣們無不驚歎于李世民的胸懷坦蕩,這位明主不僅能虛懷納谏,收攬賢臣,就連妃子的一句話也能虛心聽從。自此之後,朝野百姓無不折服于他的智慧之高,才德之盛啊!

帝王薄欲,近者懷柔,遠者漸疏

盛夏時節,長安城内一座雄偉的宮阙前,已有不少文武百官恭候多時了。他們都是應聖上李世民的召喚前來,進行一場季節性的朝會。隻是,如今日頭已西垂,聖上卻還未現身,不免讓他們有些焦慮。

"這到底是怎麼了?"有人小聲嘟哝道:"陛下從不躊躇于會期,定是出了什麼事。"

就在此時,宮門忽然洞開,一個身影快步走出,正是李世民的心腹宦者剛來。見諸臣一臉惶惑,他連忙解釋道:"陛下母妃臨寝染疾,已召太醫前去請安了。各位還是先回去歇息片刻吧,待得了音耗,定會立即複命。"

說着,他快步跟了進去,宮門也緊緊合攏。文武百官這才面面相觑,依次離開了。

那一日,李世民竟然親自伺候病危的太後起居,幾乎日夜不離左右。看到母親飽受疾病的折磨,他時常雙眼濕潤、面有惆怅之色。終于,在太醫們的精心調養下,太後的病情稍緩了些。

一天,李世民正陪伴在母親的龍床旁,太後忽然開口,虛弱地說道:"朕今年已步入暮年,恐怕也撐不了多久了。兒啊,朕隻有一個囑咐,望你切記——"

李世民連忙把耳朵湊了過去,滿臉關切:"母親請盡管吩咐,兒一定遵旨。"

太後深吸一口氣,說:"你我皆是人主,必須慎獨慎微,切記勿因一時的榮華富貴而沉迷其中,更不可被權力所蒙蔽雙眼。否則,必将遭天譴......你可謹記朕今日這番話?不要辜負先人的期望啊......"

李世民一陣心酸,連連點頭道:"是,兒謹記母親的教誨了。"

雖有開疆之功,卻不觊觎君主之貴,這正是老子推崇的“無欲”之舉

從那之後,李世民便徹底收斂了鋒芒,日理萬機,夙夜匪懈。不僅如此,他對周圍的親信和寵妾也漸漸疏離了,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治國理政這件頭等大事上。

有一次,魏征前來進谏,對朝中一些散淫風氣表示嚴厲指責。然而,李世民隻是略一沉思,便當即下诏将朝中一些不檢點的人員革職。這從側面可見,他如今已然摒棄了一切雜念,專心緻志地為國家操勞着。

終于,有一天清晨,當朝中文武百官彙聚在谘議之處時,魏征站起身來沉聲宣讀了一道旨意。

隻見上面寫道:"朕聞聖人無欲,智者無求。朕自反思頗多得人之過,必将戒驕戒奢,從心所欲。有違背者,堅決懲治,務求匡複先王遺風......願諸位同僚引為戒!欽此。"

讀罷,魏征肅然一揖,坐下了。而整個會場瞬間嘩然一片。所有人都為李世民的這番豁達和決心所動容。正如周頌所言:"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颠颃必于是。"李世民此舉,着實令人景仰無已!

朝會結束後,魏征就着李世民的新诏令寫下一篇檄文,廣為流傳。那其中有這樣一段話:"皇上終日惦念先朝之訓,如今正是大治之世。惟望諸位上下同心,皆如聖主一般,用足'無欲'二字,倡風作俑,莫作亵渎之徒!"

時人讀罷這篇檄文,無不對李世民刮目相看。朝野上下,于是也都遵從聖旨,在"薄欲"這條道路上,走得更加笃定和堅實了。

艱苦樸素,率先垂範

日理萬機的歲月總是過得飛快,轉眼間,李世民執政已有數載。這一年春季,太行山區突發一場大旱,民間流離失所者甚多。李世民得訊後,立刻遣人開倉赈濟,并親自前往視察。

眼見黃沙飛揚、幹涸的河川、稀疏的莊稼,李世民面色凝重。當他步入一座村落時,隻見到處是饑民的哭号聲,一幕幕凄慘的景象令他痛心疾首。他當即傳令,調撥大量軍糧支援當地。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窮苦人家卻引起了他的注意。隻見那家中除了一口破釜和幾件陳年破爛外,竟然别無他物。李世民不禁心生疑慮,上前詢問緣由。

"啊,陛下!"那戶人家的主人一見到他,吓得跪伏在地,戰戰兢兢地回道:"小人家中實在太過貧窮了,抗旱根本無力,這才會如此......實在是自歎不過啊!"

雖有開疆之功,卻不觊觎君主之貴,這正是老子推崇的“無欲”之舉

"不過如何?"李世民皺眉問道。

"臣......臣家中隻有這些破釜爛硯,也隻能靠它們勉強維生了。"那人低眉順眼地說,"陛下您老人家實在是高看小人家了。"

話音剛落,李世民便倏地站直了身子,沉聲道:"朕此行宗旨,就是要看看你們老百姓現在的生活狀況。誰說你家太過貧窮就該被忽視了?聖人之言曰:'居陋之裡,則忘其所陷矣',你應當以自己的處境為戒,而不是驕奢淫逸!"

那人吓得幾乎backwards無語。他隻得慌忙領受聖主的訓誨,不敢多言。李世民見狀也不再為難他,隻是命從人給他們發放了一些救濟糧食。

事後有人對李世民說:"陛下今日的所作所為,着實太過樸素嚴峻了些。畢竟您是天子,怎能如此卑躬屈膝地與那等貧民計較?"

"不錯。"李世民點點頭,正色道:"不過朕之是以如此,也是有原因的。那人雖然生活清貧,卻也沒有放棄自己的操守。相反,他時常以自身的環境為鑒戒,這才讓朕佩服得很。你看,在天子身居萬乘之尊的時候,豈不更應該如此謙遜謹慎?否則,等到有一天真的富貴到極緻的時候,必然會驕奢淫逸,最終淪為貪婪之徒!"

說到這裡,李世民頓了頓,又道:"為此,朕決意從今日起,便要在日常起居上做出一些表率。比如朕将舍棄昂貴的禦服珍寶,隻穿樸素布袍;上朝時也将不再騎馳坐駕,隻步行前往便是......你們說,這樣可好?"

衆位大臣聽罷無不拍案叫絕,都由衷贊歎李世民胸懷如此坦蕩。正所謂"上行下效",這位明主身先士卒,艱苦樸素,定能為萬世開太平!

自那以後,朝野上下無不學着聖主的作風,都穿着質樸的服飾,過着清貧的生活。有些貴戚子弟們起初還有些不太習慣,但看在聖主的面子上,也都逐漸克制住了奢靡之風。

一轉眼,整個大唐上下再也看不到錦衣玉食的場景了。宮阙富室,也都裝潢得非常樸實。如此一來,浪費就大大減少了。加之聖主又提倡勤儉節約,終于使百姓的生活開始緩步向好。

李世民的這一作為甚至影響到了當時的詩人們。就連大詩人窦叔通也被感染,寫下了一首脍靈人口的佳句:"曩昔陛下時,惟衣樊紽耳;豺狼在簡草,不取亦不私。"直抒聖主樸素的胸懷。

結尾

就這樣,大唐國家勤儉建德的新風漸漸形成,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深受四方人等的欽佩。正應了那句"克勤克儉,惟則無恙"的箴言。有着如此一位傑出的君主統領,大唐的前景一定會一片光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