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酷說老子》晦堂禅師為什麼要偷學莊子:“道”真的不能教授嗎?《第四章》:【參考資料】:

作者:日月堂國學院
《酷說老子》晦堂禅師為什麼要偷學莊子:“道”真的不能教授嗎?《第四章》:【參考資料】:
《酷說老子》晦堂禅師為什麼要偷學莊子:“道”真的不能教授嗎?《第四章》:【參考資料】: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第四章》:</h1>

㊣道沖,而用之或弗盈也。

(大“道”空虛無形,但用起來永不盈滿。)

㊣淵兮!似萬物之宗。

(深遠啊!它好象萬物的歸宗之所。)

㊣锉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消磨其鋒銳,解除其紛擾,調和于光輝,混同于塵垢。)

㊣湛兮!似或存。

(隐沒不見啊,又好象恒常存在。)

㊣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以上就是一般的原文與譯文。)

【第四句】

㊣原文:湛兮!似或存。

01

湛是什麼意思呢?《說文》曰:

“湛,沒也。”

《小爾雅▪廣诘》曰:

沒,無也。

是以一般人都把“湛”解釋為“無”的意思。表示:

虛無,似無而實有。

不過,我覺得這個解釋并不完美。因為“湛”是形聲字, 形容水聲。本義是:

清澈透明。

是以“湛”不是“無”,如果了解成“無”,那就是什麼都沒有!這樣的話,“道”就變成了一具死屍,沒有任何生機。那應該怎麼解釋?很簡單,“湛”就像水一樣,映千川,照萬物,是以是“透明”的意思。

《酷說老子》晦堂禅師為什麼要偷學莊子:“道”真的不能教授嗎?《第四章》:【參考資料】:

02

再說“似或存”,“或”在第一句中講過,是“常”的意思。是以這個字,也有多個版本:

王弼版本作:似“或”存。

河上公版本作:似“若”存。

唐玄宗景龍碑本作:“常”存。

敦煌本帛書本作:似“常”存。

是以,“湛兮!似或存”,這一句原文合理的解釋應該是:

(道)透明無形,(看不到)但一直常存不滅。

也就是說,老子的道,仿佛是空氣,我們肉眼無法看見卻長存于天地之間。後來莊子受此啟發,對“道”的形态進行過一番類似的描述:

《酷說老子》晦堂禅師為什麼要偷學莊子:“道”真的不能教授嗎?《第四章》:【參考資料】:

“夫道......無為無形......可得而不可見。①”

無獨有偶,“道”的這一特點跟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裡特所提出的“邏各斯”也十分相似。赫拉克裡特認為:

“邏各斯”是宇宙事物的理性和規則,無時無處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但人們卻不能看到它的存在②。

而且除此之外,“邏各斯”在西方還有“言語”的意思,是以學術界曾經一度用老子的“道”來直譯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因為二者都有“規律和語言”雙重含義,不得不說,中西方的古先哲們雖然在不同地域的思想森林裡探索和冒險,但有時候還真是不謀而合,殊途同歸。

同樣巧合的是,佛教祖師釋迦牟尼在《金剛經》中也有類似的描述,他曾明确警告弟子們: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③”(如果想通過外貌,通過聲音尋求佛,這個人就走上了歧途,無法見到如來。)

沒錯,“如來”隻能心悟,不能通過任何實體性質的東西去追尋。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道”、“邏各斯”和“佛”都不可見呢?

03

禅宗曆史上有這樣一則公案:

宋朝的大詩人黃庭堅,早年一直跟晦堂禅師學道。有一天兩人在山上踏遊,禅師走在前,黃庭堅緊随其後。

當時正桂花盛放,禅師問:

“聞到桂花香了嗎?”

黃庭堅答:

“聞到了!”

晦堂禅師說:

“我沒有隐瞞你吧?!”④

黃庭堅愣了一下,然後恍然大悟。為什麼晦堂禅師會說“我沒有隐瞞你”這一句話呢?因為黃庭堅跟我們一樣,學道之初,總是每天纏着老師問:

老師,老師!“道”在哪裡?趕快拿出來傳給我。

但是“道”并非是皇帝的玉玺,随便拿出來傳給一個人,他就能立地成佛。是以晦堂禅師根本就拿不出來,怎麼辦呢?他隻好帶着黃庭堅上山郊遊,給黃庭堅上了一堂生動的禅課。幸好黃庭堅悟性非凡,聞到桂花香時瞬間就明白了:

不是晦堂禅師不想傳給他,而是因為“道可傳而不可授”⑤。

對啊!道雖然可以“心傳”,但是根本沒法教!

《酷說老子》晦堂禅師為什麼要偷學莊子:“道”真的不能教授嗎?《第四章》:【參考資料】:

04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東郭子的人同樣求道心切,每天冥思苦想,但死活想不明白。後來有一天在路上遇見了當時的大哲學家莊子,高興壞了,就跟看見救命稻草一樣,立馬抓住不放,從此中國哲學史上誕生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對話。

東郭子:“請問,道究竟在哪裡?”

莊子:“無所不在。”

東郭子:“說人話,具體一點,到底在哪裡?

莊子:“在蝼蟻身上。”

東郭子:“至高無上的道怎麼可能如此卑賤?”

莊子:“在雜草野種裡。”

東郭子:“怎麼更加卑微了?

莊子:“在破磚爛瓦之下。”

東郭子:“怎麼越來越不堪了?”

莊子:“在屎尿裡。”⑥

聽到最後這句話,東郭子終于五官扭曲,三觀崩壞,眼珠子掉到地上都都不知道怎麼撿起來。本來他是想聽大哲學家莊子能談幾分妙理,說幾句人話的,最好還能端出一大碗雞湯替他安撫迷失的心靈。結果沒想到,莊子故意把“屎尿”兩個字擺上桌,東郭先生怕是要惡心的連晚飯都吃不下,是以才愣在原地一言不發。

其實,莊子比東郭先生更無語,更失望。

本以為自己遇到的是一位滿懷激情的後學狂生,畢竟沒幾個人一出場就有勇氣去觸碰“道”這個終極難題,沒想到此人不僅沒有黃庭堅的悟性,反倒有比黃庭堅更喜歡擡杠的毛病。

一千年後的晦堂禅師估計是吸取了莊子的教訓,知道用語言教導沒什麼效果,于是抓住時機用行動親自在現場演繹了一番,果然,點醒了黃庭堅。

05

、0

莊子想告訴東郭先生的,其實跟晦堂禅師想告訴黃庭堅的一樣:

所謂“道”,就像是桂花香,你看不見摸不着,但是它确實存在與天地之間。

但是,“道”隻是“像”桂花香,而非“是”桂花香。

同樣的,老子形容“道”也都用“似”或者“若”,從來不用“是”。因為“道”無法描寫,隻能用比喻來代替。是以,有鑒于《道德經》河上公本、景龍碑本、敦煌本等等衆多版本。我認為老子本章中這兩句的原文是應該是:

淵似,萬物之宗;湛似,似或存(深遠啊!它好象萬物的歸宗之所;隐沒不見啊,又好象恒常存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9">【參考資料】:</h1>

1、《 莊子•大宗師 》

2、《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D1》

3、《金剛經·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4、《五燈會元•卷十七》

5、《 莊子•大宗師 》

6、《莊子•知北遊》

《酷說老子》晦堂禅師為什麼要偷學莊子:“道”真的不能教授嗎?《第四章》:【參考資料】:

本文部分圖檔素材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