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97年10月23日,郭汝瑰遭遇车祸去世,享年90岁。在他离世之后,中央军委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对他的一生作出评价,称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赞颂他的一生是“惊险曲折、丰富深刻的一生”。

图|郭汝瑰晚年照片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8">01 郭汝瑰入党后为何与组织失去联系</h1>
1949年1月19日,国民党72军长余锦源在徐州以西的陈官庄地区缴械投降。于是,蒋介石便将这个番号给了郭汝瑰。但是让蒋介石没想到的是,72军又出现一个余锦源。
郭汝瑰出生于1907年的四川省铜梁县,家中是书香世家,原名唤作郭汝桂。12岁的时候,他跟随父亲来到成都求学。
1925年,他顺利从就读的高中毕业。后来,他在堂兄郭汝栋时任川军师长的建议下报考了黄埔军校。就这样,郭汝瑰顺利成为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科第五学生队的学生,改名叫郭汝瑰。
当时,随着北伐战报的频传,国民政府将首都迁到武汉,而郭汝瑰也跟随学校来到武昌。当时,国共正值第一次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里很多都是共产党员。像我们熟知的萧楚女、吴玉章、恽代英等人都在黄埔军校任职,当过郭汝瑰的老师。
在这些人影响下,郭汝瑰逐渐意识到:只有彻底推翻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统治,才能真正将中国统一,只有实行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真正复兴中国。
图|年轻时期的郭汝瑰与老师、同学
接受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后,郭汝瑰由崇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逐渐向共产主义思想转变,认为共产主义更为进步、更为革命,而他也逐渐萌生了加入共产党的思想。
当他得知和他一起进入黄埔军校的好友袁镜铭就是共产党员时,郭汝瑰便请求他能推荐自己入党,但考虑到郭汝瑰的特殊身份,袁镜铭便告知他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才能入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南京拥兵自重,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武汉国民政府针锋相对。
没多久,主持校务的吴玉章将郭汝瑰和傅秉勋叫到办公室,通知他们赶紧回到四川,提前从学校毕业。
图|黄埔军校
此外,吴玉章还交代了他们一项特殊的任务:尽快回到四川,通知郭汝栋想办法阻止杨森出川攻打武汉,如果阻止了也没有办法,可以让他等到杨森出四川后,伺机而动,让其崩溃。即便这样也无济于事,那就让郭汝栋不要出一兵一卒支援杨森。
郭汝栋是郭汝瑰的堂兄,是傅秉勋的妻兄弟,当时他已经是川鄂边防司令部的副司令,拥有两个师一个旅的兵力。于是,带着吴玉章交给他们的嘱托,郭汝瑰和傅秉勋便回到了四川,来到郭汝栋的驻地涪陵,向他传达了吴玉章的意见。
郭汝栋表示自己不会支持杨森,但背地里却派特使到南京国民政府表示效忠。对于这一些,郭汝瑰都并不知情。
在川期间,郭汝瑰到处发表演讲,同当地百姓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很快,他便成为涪陵当地的著名人物。
不久,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合流”,轰轰烈烈地大革命失败了。而郭汝瑰也与吴玉章失去联系,他也只能继续留在郭汝栋的部队中。
图|吴玉章照片
当时,全国处在一片白色恐怖当中。目睹了这一切,他郭汝瑰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更加强烈了。1925年月8日,他在袁镜铭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以来的心愿。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0">02时隔十几年,郭汝瑰与组织取得联系</h1>
1930年,国内爆发了中原大战,蒋介石让郭汝栋率领部来到湖北驻防。同年7月,已经担任独立旅一团三营长的郭汝瑰受命来到到广水一带、平汉路花园护路。
当时,袁镜铭已经从郭汝栋的部队离开,负责平汉路交通的地下工作。一天晚上,他秘密找到郭汝瑰,让他率领自己的部队配合红军游击队作战,举行兵暴。
但由于通讯联络出现偏差,导致敌我混淆,准备配合红军作战的第三营遭到红军攻击,而郭汝瑰也因此中弹负伤,被送到汉口同仁医院进行医治。
等到他病愈出院后,郭汝瑰才知道由于三营遭到的损失太大,已经取消了建制,而他的入党介绍人袁镜铭也被国民党残忍杀害。从此,郭汝瑰便和组织失去了联系。
不久,他被调到黄州20军担任参谋。蒋介石为了加强对20军的控制,他便命令郭汝栋将军中的共产党清除干净。
尽管郭汝瑰和傅秉勋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但为了应付蒋介石,郭汝栋便劝他们来日本军官学校读书。原本他以为来日本留学,可以为革命做出更多贡献。但他没想到的是,直到15年之后他才和组织取得联系。
对此,郭汝瑰晚年回忆道:
“岂料,这居然成为我政治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此后走了十几年的弯路。”
就这样,郭汝瑰东渡来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郭汝瑰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教育。与此同时,由于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他也受到很多的歧视屈辱。
图|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对此,郭汝瑰回忆:
“在日本留学期间,对于新式武器和一些关键军事技术,日本军官想尽办法阻挠我们学习。”
1931年,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九一八事变,日军悍然侵占了东三省。听说此事后,郭汝瑰和一群群情激奋的留学生,自发来到日本陆军省申请退学,要求回国。
于是,爱国心切的郭汝瑰回到祖国,来到中国陆军大学第十期学习。在陆军大学读书的三年间,他成绩优秀,接着他还来到陆军大学研究院第三期继续学习。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爱国心切的郭汝瑰在同学的推荐下,来到陈诚所率领的部队18军担任军长,专门负责打仗和部队训练。
很快,郭汝瑰在战场上崭露头角。后来,他接连打了几个漂亮仗。尤其是在淞沪会战中,还创造了一个旅歼灭3000敌人的战果。
图|将士们正在战斗
在武汉会战中,郭汝瑰擅长战略谋划。很快,他的作战能力受到陈诚的赏识,他还被提拔成为18军的少将参谋长。
1940年,郭汝瑰带着部队移防重庆之际,遇到了早年和他一同加入共产党的任廉儒。就这样,他与组织中断多年终于有了联系。
当时,任廉儒在中央军校工作,领导是董必武。很快,任廉儒便将郭汝瑰带到董必武这里。经过组织考察后,董必武认为他虽然和组织多年失去联系,但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共产党气质,便让他留在国民党内部从事地下工作。
就这样,郭汝瑰不仅找到了党组织,还成功恢复了组织关系。
图|董必武照片
1940年9月,在军政部长陈诚的推荐下,郭汝瑰被调到总参军令部担任处长,主要负责编制军务工作。同年10月,郭汝瑰负责主编《国民党战斗部队序列》,而这属于军事机密。
郭汝瑰将其打印了五份,分别交到陈诚、蒋介石、何应钦手中。此外,郭汝瑰还偷偷将其中的一份交到董必武手中并将其转送到延安八路军总部。
1945年2月,在军政部长陈诚的推荐下,郭汝瑰担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军务副署长,掌管全国各军师编制和装备,同时还兼任国防研究院副院长。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36">03 郭汝瑰红色间谍生涯</h1>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何应钦让郭汝瑰作为自己的跟随员接受日本投降。没想到,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不久,内战便开始了。
图|郭汝瑰早年照片
随后,美国出面“调停”成立了军调小组,其中包括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而郭汝瑰则在张治中身边担任副手。
在重庆上清寺尧庐,郭汝瑰见到了昔日在黄埔军校的故人周恩来。见到周恩来,郭汝瑰握着他的手喊了一声:“老师!”此时此刻,他有很多话要说,但终究是有口难言。
不久,郭汝瑰又见到董必武。董必武告诉他,组织上原则上可以恢复他的党籍,但必须耐心等待一段时间。与此同时,董老还嘱咐他:一定要小心行事,切不可暴露身份,最终功归一篑。
渐渐地,郭汝瑰进入国民党上层,逐渐与国民党的军政要员有了直接接触的机会。仅仅是在中央训练团,他便有机会听蒋介石多次发表的讲话。
1946年春,国民党政府回到南京,郭汝瑰跟随陈诚来到南京黄埔路陆军总司令部。不久,陆军总司令部改为国防部。在陈诚的力荐下,郭汝瑰担任国防部第三厅厅长。
图|蒋介石旧照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郭汝瑰也受到了一些人的猜疑。在一次国防部部长会议上,蒋介石提出让郭汝瑰担任第三厅厅长,向大家征求意见。
何应钦与陈诚之间有矛盾,便在会上表示郭汝瑰早年和共产党之间有瓜葛。原来,何应钦来到郭汝瑰居住的公馆探望,见他家中非常简陋,除了一个书柜,什么家具都没有。经过他的仔细观察,何应钦还发现他从来不去青楼、不贪图女色。
在会上,何应钦说:“大家说说,除了共产党,我们中间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
会后,蒋介石派儿子蒋经国实地进行考察。来到郭汝瑰家中,看到他们一家正在吃午饭,饭桌上只摆着几道非常简单的素菜,桌子上放着《孙子兵法》等几本兵书。
蒋经国回去之后,将自己看到的情况汇报给蒋介石,并且感慨的说道:“郭汝瑰满腹经纶,两袖清风。如果我们党内所有的高级将领都和他一样,我们党和国家就有救了。”
图|蒋经国从苏联回来后和蒋介石的合影
听了儿子的一番话,蒋介石说:“郭汝瑰是我们党国的栋梁,第三厅长非他莫属。”
在担任第三厅长的两年多时间里,郭汝瑰几乎每周都要向地下党递交一份情报,甚至有时候还会一天送一次,冒着生命危险为解放军提供了许多核心军事情报,为接发那个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许多贡献。
而郭汝瑰由于人品出众,越来越受到国民党高层领导的重视,在陈诚、顾祝同、何应钦、白崇禧几人中间周旋。
1947年5月12日下午,郭汝瑰收到蒋介石身边侍从室主任俞济时的一通电话,让他在晚上出席官邸的晚宴,研究在山东如何作战。
原来,山东方面的军情紧急。陈毅率领我华东野战军搞得手忙脚乱。会上,陈诚汇报了作战方案和兵力部署。当场,蒋介石当场便确定了进攻的目标和进攻方向:
以汤恩伯兵团进攻沂水,以欧震兵团攻打南麻,王敬久兵团攻打博山,对共军实施合围。
图|就任东北保安司令时的杜聿明
对于此次的作战计划,郭汝瑰赶紧记下来。回到住处后,郭汝瑰便将这次的作战部署写在纸上。
刚刚写完,正好任廉儒来访,他便将这次的作战部署交给任廉儒,还特别强调:这次的战斗序列中,有整编74师,全部都是美式装备,下辖三个旅,一共3.7万人,战斗力十分强大。师长是抗日名将张灵甫,一定要特别小心。
果然,在这次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由于提前获得情报,成功全歼了这支部队,击毙师长张灵甫,让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彻底破灭。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54">04 郭汝瑰率部起义,蒋介石捶胸顿足</h1>
1948年10月29日,淮海战役前夕,顾祝同邀请何应钦、郭汝瑰等人召开作战会议。会上,他们提出了“守江必守淮”的主张,还作出决定:
集中优势兵力在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形成重点,寻机与共军决战。并责成郭汝瑰制定作战方案,送蒋介石审批。
这个歌方案还没有下达到有关国民党军队,就被郭汝瑰通过任廉儒报达到解放军的指挥机关。
图|任廉儒照片
同年11月,辽沈战役还没有结束之际,淮海战斗打响,蒋介石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其中包括九个绝密作战计划,郭汝瑰都将其交给任廉儒交给组织。
没想到任廉儒的直接联系人有事离开上海,只能由特派员王葆真交给地下党的相关负责人。适逢地下组织遭到破坏,王葆真不幸被捕,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都没有暴露郭汝瑰的真实身份。
郭汝瑰如此频繁向中共中央提供绝密情报,不免遭到有心人的怀疑。杜聿明看到华东和华北战场上屡战屡败,便怀疑时任总参作战部长兼第三厅长郭汝瑰是间谍,但此时的蒋介石并不相信。
1948年11月28日,蒋介石嫡系部队在双堆集被解放军围歼后,蒋介石便召杜聿明来到南京参加军事会议。当时,杜聿明决定坚守蚌埠,放弃徐州。
图|王葆真被捕时的新闻
没想到移师途中,郭汝瑰多次劝蒋介石三次改变主意。最终增加了部队的混乱和被解放军围歼分割的机会。当时,杜聿明非常忐忑不安,但他一个人相信郭汝瑰是间谍也无济于事。
淮海战役后,郭汝瑰组织72军全体官兵于1949年12月11日在四川宜宾发动起义。这天中午,川南宜宾古城上空晴空万里,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欢庆四川宜宾解放。
当天中午,72军全体兵官浩浩荡荡进入城内,庄严地举行了盛大的起义大会。会上,郭汝瑰首先宣读了向朱总司令和毛主席的起义通电,还同参加大会的军民讲话,郑重宣布:72军起义了!
起义之后的第二天,解放军第十八军相继来到宜宾。郭汝瑰向18军军长汇报了部队起义的情况,军长张国华则向他传达了二野首长对72军的工作指示。紧接着,第十八军还在宜宾城内召开了欢迎72军队起义的大会。
图|解放战争旧照
12月19日,新华社正式发布了郭汝瑰率部起义的消息:
国民党七十二军全部万余人,在军长郭汝瑰和师长赵德树率领下,于11日在四川西南的宜宾起义。郭将军等已将起义经过报告刘伯承和邓小平两将军。刘、邓两将军已复电嘉慰。
郭汝瑰成功起义的消息,很快便传到蒋介石耳中。他一时间被气得吐血,捶胸顿足说道:“原来他是国民党当中最大共谍,难怪我的一举一动,毛泽东知道的这么清楚。”
新中国成立后,郭汝瑰先后担任川南行署委员兼交通厅长,后来又在南京军事学院担任教员。当时,南京军事学院院长是刘伯承,他多次让郭汝瑰和学生们介绍自己的经验。
对此,郭汝瑰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做了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其实也没什么好讲的。我现在只是一名普通教员,而且学员大部分都是高级指挥员和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英雄,他们的功绩是值得我学习一辈子的。”
退休后,郭汝瑰回到老家养老,享受副兵团级待遇。在这期间,郭汝瑰多次回到南京故地重游。此外,他还开始编写兵法方面的相关书籍。为了写好书,他还经常来到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查找相关资料。
不久,郭汝瑰还在南京遇到已经特赦,并且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杜聿明,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1982年,郭汝瑰和朋友前去探望杜聿明,忍不住问道:“你当年为什么非说我和共产党有联系,是猜测还是有根据呢?”
杜聿明回答:“有根据,是一个山东人和我说的。”郭汝瑰问:“是谁?”杜聿明回答:“这是秘密,不能告诉你。”
对于这个问题,两人各自有各自的猜想。杜聿明病重后,还抓住郭汝瑰的手说:“我最后问你一次,你当时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图|杜聿明早年照片
郭汝瑰只是断断续续地回答:“光亭啊,我们两个属于政见不同。”
郭汝瑰由于在国民党内部潜伏多年,被称为是“古今中外最成功的大间谍”。而毛泽东之所以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与郭汝瑰忠心耿耿,多年来为党提供情报,也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