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茶陵人谭延闿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是民国早期的重要人物之一。官居国民政府主席。他在官场一生不倒,由此受到一些人的非议,说他圆滑世故。如果仔细解剖其人生,他做人做事,私德官德,均有值得称赞之处。
谭延闿是一个大才子,1904年,他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试,中试第一名贡士即会元,4月参加殿试,列为二等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谭延闿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去世后,他的墨宝等文物全部捐赠,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晚清时期,谭延闿的父亲湖南也算得上是个大人物,他的母亲却是丫环出身,出身低贱,一生得不到族人的尊重。谭延闿属于“妾生”,母亲在家里的地位不高,因此他对母亲尤其孝顺。他做官也要去告诉母亲一声,做湖南都督时,首先取得了母亲的同意后才去。他母亲去世后,按照家规习俗,不是正房夫人不能从正大门出殡。谭延闿含泪伏在棺盖上说:“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族人见状,连忙让他母亲的棺木从正门抬出,这些孝道至今感人肺腑。他第一次跟随父亲回乡省墓时,只有12岁,到石床老家见着长者就主动下跪叩拜,在桌席上吃饭时,帮着长者夹菜添饭。这种孝心曾在乡间一度传为佳话。
谭延闿的妻子共生育有一子三女,产后体弱多病,很早去世。辞世前,嘱咐丈夫续弦。但谭延闿受母病故,“妾死后不能从族祠大门出殡”的族规、其只能从族祠侧门抬出的刺激,发誓一辈子不纳妾。谭延闿上海做寓公时,仅携小女谭祥同住,鳏居,以追逐天下美食为乐。
谭延闿对自己的私生活要求很严。妻子去世时,他刚40岁,正值精力充沛、情感旺盛之时,有不少人为他做媒,他都以“故人恩情重,不忍寻新颜”作为回绝媒人的理由。妻子去世后,他年复一年给妻子写悼亡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
1922年,陈炯明起兵叛变,孙中山被驱逐出粤,到了上海。谭延闿待孙中山甚厚,为帮孙中山东山再起,他变卖田地,斥资5万光洋给孙中山以充军饷。孙中山于是大加重用谭延闿,让谭延闿出任内政部长、北伐军总司令。
谭延闿在孙中山落难之际全力扶救,使孙大为感激,孙谭关系,也更加密切。孙中山筹建黄埔军校时,是想让谭延闿出任校长的。奈何谭延闿的雄心已泯,让给了蒋介石。黄埔军校也因此成为了蒋介石最大的军事和政治资本。
官职让给了蒋介石可以理解,然而,谭延闿还把本属于自己的痴爱也让给蒋介石让人不可思议。宋美龄从美国留学归国之初,孙中山一门心思想让宋美龄充当谭延闿的继室,不但把宋美龄介绍给谭延闿,还给谭延闿制造了很多与宋美龄独处的机会,并促成了谭延闿认宋母为干妈的事实。
谭延闿一开始是“当局者迷”,不知中山的好意,等省悟过来,直呼“我不能辜负亡妻”“我不能背了亡妻,讨第二个夫人”为由拒绝了。停止了与宋美龄的交往,反过来充当月下老人,积极为蒋介石牵线搭桥,把他介绍给宋美龄。
孙中山曾想要把小姨子宋美龄嫁给谭延闿,没想到的是却遭到了谭的一口拒绝。为了不辜负孙中山的好意,也不愿伤了宋家的脸面和宋小姐的自尊,谭备了厚礼来到宋家,郑重其事地给宋老太太叩头跪拜干娘,并认了宋美龄为干妹妹。谭的这种做法,让当时的宋家和宋美龄大受感动。
蒋介石和宋美龄能够结婚,谭延闿是主要功臣。孙中山去世后,谭延闿和蒋介石的关系日渐密切,1927年12月,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谭延闿为介绍人。蒋介石第一次下野重新上台后,蒋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任行政院长,两人在工作上和私下里经常有交往,他的小女儿谭祥有时便随谭延闿会蒋家。谭祥字曼怡,上海女子学校毕业,是宋美龄在美国留学时的同学,当过南京陆军子弟学校教员。谭品貌端庄、聪颖出众,又辈份小嘴甜,所以甚得蒋介石夫妇喜爱,谭延闿“经常到蒋官邸漫谈,每来必须携曼怡同行”。
1930年9月,谭延闿因为脑溢血住院,生命垂危。蒋介石和宋美龄到医院看望这位大媒人,谭延闿挣扎着向蒋介石夫妇提了两个要求:一是在青年军官里帮他的小女儿谭祥找一位丈夫;二是希望蒋介石能好好对待他赖于起家的第二军。蒋介石自然满口答应。1930年9月22日,谭延闿逝世,时年仅50岁。谭延闿去世后,国民政府下令国葬,其墓就建在孙中山先生陵墓的东面数公里处。
蒋介石没有忘记老友的委托,于1931年春,把谭祥介绍给了自己的手下干将陈诚,玉成了一桩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