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作者:空镜solo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当人们目睹一场美丽的盛宴消逝时

反而能找到安心感

—— 村上春树

<h1 class="pgc-h-arrow-right">开端</h1>

“物哀”二字最初见于《源氏物语》,根据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的解释,这是一种个人的、淡泊的对于人生无常和宿命必然的完全接纳,是对万事万物的一种敏锐的包容与体察。

一言以蔽之,“心有所动,即知物哀”。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一部电影诞生之后,它想给你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感受到了什么。这种有点佛系的观影态度也许更加适合河濑直美的影片。

《澄沙之味》讲述了一个角落里的老人,从不奢求有一天社会能低下他的头颅看到自己,只愿热爱生命、热爱自由、热爱世间的万事万物。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河濑直美并没有将镜头直抵边缘人的悲惨,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相处,捕捉到了千疮百孔的生活中美丽的瞬间。克制且不参与,温暖而坚定有力,这就是影片的物哀之美。

“物哀”二字,在今日解读,有三个层次:一是对人的感动;二是对世相的感动;三则是对自然物的感动。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人</h1>

故事发生在街边铜锣烧小店,从一出场,树木希林饰演的德江老人就用佝偻的身形,斑红的手指,还有欲言又止的请求告诉观众,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铜锣烧店店长千太郎,是一个善良而温情的人,曾因一时冲动将人打伤,被送入监狱。出狱后,千太郎受到了世人的排挤。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若菜,一个经常来小店吃铜锣烧、和单亲妈妈不能和谐相处的初中女生,由于家境贫困,不想再继续上学,整天闷闷不乐。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德江老人生活在麻风病隔离区六十年,只因每周一次的散步,看到了千太郎眼里的悲伤、痛苦,便不顾一次次的拒绝,出现在店铺窗外前来应聘。

导演传达出的这种人生哀感,实则是静默,而不是痛诉。

被豆沙香味的吸引,千太郎同意老人来店里工作。小店因为老人的豆沙变得热闹起来。

人们常形容日本的摄影是“小清新”风格,不可谓不贴切。所谓“小”,便是将关注点放在个人。

老人德江,如一束光,照亮了千太郎和若菜,同样的情绪相互吸引,互相靠近,组合成一个“温情的家庭”。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不久,传言让人们再不光顾小店,因为老人是麻风病人,大家都说麻风病会传染。

老人黯然离开了小店,在隔离区的疗养院病逝。

“作为一个人,活成我们自己,也是有意义的吧!”

影片结尾,德江老人的“人生之味”成功“感染”了若菜和千太郎,改变了他们对“可怕的人世”和“无法融入的社会”的认识。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河濑直美说,“我想传达的就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友谊,让人感动的平凡幸福。”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世相</h1>

日本社会对麻风病人的恐惧与歧视由来已久,影片更像导演在表述个人立场,呼吁社会关注。

这个关于隔离与冲突的故事,河濑直美并没有把它拍得一波三折。她更相信书简的对话,能够隔空交流、安静思考。

日本一个重要的价值评判标准,是不为他人添乱、不做羞耻的事。

基于这样的羞耻心和在意他人感受的特质,日本人有着和谐意识和秩序感。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看到原来排队买铜锣烧的人,都不出现了,德江老人什么都没说,她什么都明白,和千太郎告别,并留下一封信。

“生活中即使我们努力不犯错,有时还是躲不过世人的误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我们自己的智慧。”

老人不是对社会问题一味的隐忍和逃避,该抗争也抗争,抗争不过就退出,离开,但并不是被打败了。

千太郎看着德江老人离开的背影,她一边仰望着樱花树的树冠,一边招了招手,你不知道她是在和樱花打招呼还是和千太郎挥手告别。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在老人卑微的外表下,有一个强大和骄傲的灵魂。

影片从头到尾只有“哀”而无“伤”,这种“物哀之美”已经如同自然法则一般,深深地烙印在日本电影文化的皮肉和骨骼里。

<h1 class="pgc-h-arrow-right">自然物</h1>

物的触发引起种种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对自然人性广泛的包容、同情、与理解,其中没有任何功利目的。

《澄沙之味》中制作红豆沙的镜头详细而冗长,河濑直美将对待食物与对待人生的态度对应起来。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豆沙是铜锣烧的灵魂啊!一定要亲手制作!”

于是浸泡、水煮、过滤、熬制、搅拌,不断地等待。

在熬制红豆馅儿的时候,德江老人会细细的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簌簌的风声、滴答滴答的雨声、沙沙的树叶声,这些声音让红豆拥有着饱满的生命。

“每次做豆馅的时候,我都会认真地听小豆子们讲故事。”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德江老人会和月亮、小豆子、樱花说话,和不能说话的“物”说话。

日本导演信奉“细微之处有神明”,他们在意个体生命的独特气质,认为周遭的平凡事物也能折射出迷人的光彩。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德江老人喜欢樱花,感叹樱花的早谢,她为随风婆娑的树叶而自言自语、手舞足蹈:“树叶在招手……”。

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h1 class="pgc-h-arrow-right">结语</h1>

这种纤细的情怀中感悟天地,了解自己,于是从飘零的樱花中看到生命的灿烂与消逝。

是美,是生灭,是局限,更是升华。

老人最后葬在她最喜欢的樱花树下,在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中,只有日本把死亡当作美学的一种终极形式。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影片看似波澜不惊,但于无声处听惊雷,是河濑直美让我们通过电影反思了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重。

“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这个人间冷漠压抑不完美、混沌残酷不公平,但只要活着、挣扎着、爱着,就值得,这人间也值得。

日本电影《澄沙之味》——美到极致是物哀开端人世相自然物结语

万物终将衰老、凋零,在此世上,没有和时间一样老的坐标。而“物哀之美”也从一种美学升华成一种面对人生的哲学。

本篇作者

孙溪

我手写我心,愿把感动的、美好的、幸福的一切诉诸于笔端,即使度过黑暗的时光,也想看最亮的星!

(文章为空镜solo原创,欢迎多多关注~另,抄袭必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