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澄沙之味》:人生实苦,但人间依然值得

作者:夏日放映室

文/夏日放映室

电影《澄沙之味》

导演:河濑直美

《澄沙之味》是由日本、法国联合制片的剧情电影,改编自明川哲也同名小说。电影以甜甜的澄沙为载体,讲述了一个关于困境、迷惘、死亡与救赎的故事。

澄沙,读音dèng shā,汉语词语。澄,多音字,读dèng时,意思是指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所以澄沙在汉语词典中意为:"过滤后较细腻的豆沙"。

《澄沙之味》,顾名思义,意为细腻的豆沙的味道。台湾将电影翻译为《恋恋铜锣烧》,香港将电影翻译为《甜味人间》,其实港台的翻译都不太准确,电影中无关恋爱,也并非甜味人生,而是讲述了三个人苦涩的人生。

这部电影中的三个人,都陷入了生活的困境,彷徨又无助:因为伤人欠债而不得不为铜锣烧小店打一辈子工的男主,不苟言笑,浑身散发着悲伤的气息;因为来自单身家庭、又得不到母亲关爱的女中学生,形单影只;因为身患麻风被家人抛弃,又丧夫丧子的老人,孤苦无依。三人因为一家铜锣烧甜品店相识,慢慢为对方解开心结,并自我救赎。

《澄沙之味》始于的标志性手持跟拍,镜头随着永濑正敏饰演的千太郎,他搭着毛巾,拖着沉重的脚步,爬上楼梯,上了天台,点燃了一根烟,眼神充满了沮丧的气息。与此同时,清冷的配乐响起,明媚的朝阳与灿烂的樱花,更反衬出这个男人的沉重与疲惫。他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些什么。

日复一日的生活,似乎看不到一丝希望。直到老人德江的到来,她像一道光,扫开了店主千太郎天空密布的阴云。七十五岁的老人德江,看到铜锣烧门口的招聘启事,想到店里打工。千太郎顾忌她年纪太大拒绝了她,并送给她一个铜锣烧。第二天,老人去而复返,告诉店主千太郎,他做的铜锣烧豆馅不好吃,并给了千太郎一盒自制的红豆沙。从不吃甜食的千太郎,却被老人自制的美味豆沙馅惊艳到。在女中学生若菜的建议下,千太郎决定接纳老人。

老人进店后,发现店里的豆沙原来都是买来的。导致店里的生意总是不温不火,连千太郎自己都从没完整的吃完过一个铜锣烧。于是,老人开始教店主如何自制豆沙馅。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一遍遍的冲洗,一颗颗挑选,慢慢的等待,耐心的熬煮,聆听豆子在水中翻滚的声音。如同招待客人一般,招待红豆,因为红豆都是大老远跑来的。并虔诚的对红豆说"努力好好工作,加油"。

《澄沙之味》:人生实苦,但人间依然值得

在很多日本电影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仪式感。电影《小森林》里,每次吃饭前,市子都会双手合十,说一句"いただきます!"( i ta da ki ma su,我开动了);在制作纳豆糯米团子,孩子们也会双手合十,对着纳豆说道"喜欢你变得好吃"。日本人喜欢用这样充满仪式感的方式,来感谢上天给予食物,感谢万物生灵。

因为老人德江的细心,耐心和诚心,制作出的铜锣烧,好吃到让人想哭泣。人们纷纷议论着,铜锣烧的豆馅变了,变得好吃了,非常感谢,实在太好吃了。小店的生意突然就兴旺的了起来,不足10平米的小店外排起了长队。男人似乎被老人的温柔和笑容所感染,他的脸上第一次漏出了笑容。这个被金钱所累,困在这家小店,为生计疲于奔命的男人,如同溺水的人,突然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般。老人的出现如同一道光,照亮了千太郎阴郁的背影,拂去了他身上晦暗的气息。

常常来做客的女学生若菜,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骑着自行车,仰着头,微笑着穿过种满樱花树的街道,身上似乎有了光。三个人的身上有暖流在慢慢流动,内心深处的冰似乎开始慢慢融化。

突然有一天,店老板造访,要求千太郎赶老人离开。原来老人德江曾患有麻风病的事在外面疯传,传说得这种病的人手脚会慢慢融化,直到死亡。千太郎苦苦求情,但老人弯曲古怪的手指,依然让所有客户惊慌不已。不得已,老人回到了隐匿在森林中的隔离疗养院。

老人离开小店后,给千太郎写了一封信,在信里她说道:

我认为这个世间的一切 都有可以诉说的故事

即使是阳光和风

也可以听到它们的故事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昨天晚上 微风吹进来

吹过冬青树的篱栏

似乎在对我说 我应该和你联系一下

我们想要远离是非 过自己的生活

但有时会被这个社会的愚昧所伤害

有的时候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智慧

千太郎和女学生于是决定去看她,带着若菜的金丝雀"马尔维"——老人答应若菜帮她照顾金丝雀。在这里,他们第一次知道了老人的身世。老人因为身患麻风,被家人抛弃在疗养院,在这里认识了丈夫,并怀了孕,但是这里的人不准她生育,后来她失去了孩子,又失去了丈夫,独自一人在此生活了半个世纪。她眼泛泪光,对千太郎说,"谢谢你,店长,你对我很和善,我度过了很快乐的时光,我会没事的"。千太郎潸然泪下。

老人德江遭受着世界的恶意,她本来有权利和理由,去抱怨去仇恨,但并没有把这份恶意回报以世界,而是用温柔细腻的心态去感化世界。她依然明媚地生活着,还是那个对着樱花微笑的人。我们所说的内心强大,并不是意味着内心坚硬如刚,冰冷如铁,或者看淡一切,麻木不仁,而是当我们遭遇了世间一切磨难摧残,依旧心怀感恩,相信世间的美好、纯真和善良,把最珍贵的东西保护完好。

故事到这里,千太郎也吐露出了自己的身世。他曾经在酒吧打工,因为调节争斗,无意把一个人打残,被抓入狱,在狱中的时候,母亲去世。店老板帮他付了赔款,出狱后他帮老板看店,偿还债务。怀着对母亲的愧疚苦苦挣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初中女生若菜则生活在单身家庭,从小缺少父爱,母亲也对她漠不关心,不准她读高中,跟她说"上学又不能当饭吃",于是她总是形单形只。

三个落魄的人,彼此惺惺相惜,形成了一段奇妙的人际关系组合:老人没有儿子,男人怀念母亲,女学生缺少父爱。每个人获得慰藉的同时,又在不同程度上,弥补了另一个角色心灵上的空缺和遗憾。他们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都遭遇了命运的折磨;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有人闯入他们阴暗的世界,打破牢笼,将他们解放出来。

《澄沙之味》:人生实苦,但人间依然值得

有些时候,世界就是这么残酷。老人德江去世了,千太郎的小店也被老板侄子霸占。老人在去世前给千太郎和若菜留了一段录音。告诉若菜,她把她的金丝雀放了,给了它自由。告诉千太郎,

"我们被生到这个世界上,去听去看,是为了去亲眼见识这个世界。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必一定要成为某个人,我们有自己生存的意义。"

老人的去世,解脱了自己,也解脱了千太郎和若菜,解开了束缚在他们身上的牢笼。在他们苦涩的人生里,老人的到来,就像那甜腻的的铜锣烧一样,为他们增添了一点希望,慰藉着他们的心灵。老人让他们得到救赎,从而有勇气去拥抱自己想要的生活。

《澄沙之味》:人生实苦,但人间依然值得

来年的春天,樱花再次盛开。若菜考上了高中,她穿着高中的校服,穿过樱花丛,身上散发着从来没有过的自信。千太郎开始在公园摆摊,脸上流淌着笑容,并勇敢的吆喝了起来。

这一次,他的眼睛里,有了光。

参考文献:

电影《澄沙之美》

【当你陷入绝境,就吃一口糖】. 杨时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