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珍猴头菇的背后竟然有一段凄美动人的传说?

作者:农科专家在线

中国是最早食用、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如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

山珍猴头菇的背后竟然有一段凄美动人的传说?

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味道鲜美,是人们所喜爱的佐膳佳品。

研究发现,多种食用菌的菌类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菌类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促进剂,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通过对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系统等的作用,提高、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一些食用菌的多糖物质还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这些多糖物质可以刺激抗体的形成,从而提高并调整人体内部积极的防御系统。

山珍猴头菇的背后竟然有一段凄美动人的传说?

民皆好啖猴头美,虽五肉不然及之。

今天小农要来跟大家聊的这种食用菌,不仅营养味美,它背后的故事也十分动人。

Vol. 1 以“形似”而得名——猴头菇

山珍猴头菇的背后竟然有一段凄美动人的传说?

在森林里,如果你幸运地发现树枝上有一个猴头菇,你就要用线把它的根部拴起来,而不能采下来。因为在它不远处一定还有个长猴头菇的树,你摘下另一个猴头时,返回来再摘头一个,这样就可以收获两个猴头菇——两个猴头菇好像是在对望一样,它们互相感应,如果不拴住第一个,第二个就会找不到了。

在民间,流传着猴头菇总是成双成对出现的传说,这源自于哪里呢?

相传,当年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后,花果山上的群猴没有了依靠,只能四散奔逃,其中有两只猴子就一路向北逃到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里。

深山老林里各种野兽层出不穷,天气也越来越冷,两只猴子没有过冬的经验。为了躲避野兽的捕食,两只猴子白天都在树上活动,彼此之间还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就这样,它们白天面对面地为对方把风,而在晚上他们则相互依偎为对方取暖,扶持着度过了大兴安岭的第一个冬天。

山珍猴头菇的背后竟然有一段凄美动人的传说?

春天到来后,两只猴子更卖力地采集食物。不料有一天它们在寻找食物的时候惊动了一条毒蛇,虽然合力赶走了毒蛇,但公猴子却不幸被毒蛇咬中,中了毒,最终死在了他们冬天栖息的那棵大树上。在这之后,孤独的母猴子无心采食,总是静静地看着丈夫的遗体,身体日渐虚弱,最后也去世了。

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的风吹雨打,树上长出了两颗罕见的猴头菇,远远看去,就好像是两只猴子在相互守望。

所以只要在一棵树上发现了猴头菇,在对面不远处就一定会有另一只出现,他们永远都是彼此的依靠。

Vol. 2 猴头菇只生长在深山老林中吗?

作为“山珍”的猴头菇,自然是十分稀有的了,野生的猴头菇在2018年被列入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易危(VU)。

山珍猴头菇的背后竟然有一段凄美动人的传说?

相传,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有人采摘食用。明代的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如无花、麻姑、猴头之属,皆草木根腐坏而成者。”

1959年中国对猴头菇开始驯化,并在1960年用木屑瓶培植获得成功。时至今日,栽培猴头菇的方法更加完善,连栽培基料也有了新的突破。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的专家表示,用麻类副产品做栽培基料,栽培灵芝、羊肚菌、榆黄蘑、猴头菇、茶树菇、秀珍菇、真姬菇等珍稀食用菌。可有效促进麻类副产品资源化利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研究表明,利用麻类副产品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与未加入麻类副产物培养基相比,栽培周期缩短11%-21%。栽培产品以羊肚菌为例,蛋白质含量提高了21.4%,脂肪含量降低了2.4倍。

首次发现麻类副产品培养基能提高木质素降解酶蛋白表达水平与酶活性,木质素降解酶的活性与产量呈正相关,为筛选合适的培养基、提高食用菌生物学效率奠定了理论基础。

Vol. 3 猴头菇重组变异的遗传机制找到啦!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农产品加工微生物遗传改良与应用团队龚文兵副研究员介绍,猴头菇作为一种重要的大型真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

山珍猴头菇的背后竟然有一段凄美动人的传说?

科学家基于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表征了猴头菇重组交换事件,鉴定了59个重组交换热点区域及其富集基序,并挖掘了调控重组变异的遗传位点。

山珍猴头菇的背后竟然有一段凄美动人的传说?

猴头菇基因组特征及重组交换分布

同源重组是减数分裂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有性生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遗传变异,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进化适应性的基础。获得的猴头菇基因组,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高精度的遗传图谱是极为宝贵的大数据资源,为猴头菇生物学及遗传改良研究奠定了基础。

结合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科学家先期完成了猴头菇高质量基因组组装,构建了猴头菇首个微卫星标记数据库。采用基因组重测序,构建了猴头菇首张高精度的连锁图谱,也是目前食用菌中密度最高的遗传图谱。

这是首次在大型真菌中采用数量遗传学来解析重组变异的遗传机制,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大型真菌减数分裂同源重组的理解。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

猴头菇,

您喜欢吗?

天气转凉了,

煲一锅猴头菇鸡汤,

一起来试试?

山珍猴头菇的背后竟然有一段凄美动人的传说?

关注小农,和小农边吃边追溯果蔬的人文历史,探寻植物文化,从植物界中寻求启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