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

作者:豫章太守张大人

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

诸葛玄,诸葛亮的叔叔,是带着诸葛亮离开琅琊来到荆州的关键人物。研究诸葛玄对了解诸葛亮在荆州的活动情况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诸葛玄曾任豫章太守

公元194年,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去世,无依无靠的诸葛亮姐弟依附唯一的亲人诸葛玄。诸葛玄又被任命为豫章太守,因此,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姐弟离开家乡前去豫章赴任,这是符合逻辑的。但在谁任命了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这个问题上,史料记载不一样:

《三国志》:“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于官。会汉朝更选朱皓所代,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①。《三国志》裴注引《献帝春秋》:“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刺史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②。裴松之也发现了这些问题,在注引《献帝春秋》后也加上按语“此书所云,与本传不同”。

这两个记录出入很大,出现了2个严重问题:1、谁任命了诸葛玄?《三国志》记录是袁术任命,《献帝春秋》记录是刘表任命。2、诸葛玄丢官后去了哪里?《三国志》记录是诸葛玄丢官后去投奔了豫州牧刘表,而《献帝春秋》记录是诸葛玄被杀了。而这两个问题又是研究诸葛亮在荆州的活动情况非常关键的问题,有必须对这两个史料之间合理性做出一个分析:

1、从史料权威性来看,《三国志》作者陈寿治学严谨,在世时已经有很高的声誉,在撰写《三国志》时,对不符合事实的材料不予录用。而裴松之在作注时,补入的很多材料恰恰是陈寿当年不用的材料。

2、从时间先后来看,《三国志》作者陈寿,距离诸葛亮时间最近,几乎处于同一时代。而《献帝春秋》出现较晚,裴松之在参考《献帝春秋》时,也曾感叹“袁晔(献帝春秋作者)、乐资等诸所记载,秽杂虚谬,若此之类,殆不可胜言也”,“不知资、晔之徒竞为何人,未能识别然否,而轻弃翰墨,妄生异端,以行其书。如此之类,正足以诬罔视听,疑误后生矣。实史籍之罪人,达学之不取者也”③。同时,裴松之在此处注引了《献帝春秋》的内容,并没有矫正《三国志》的意思,而是将此说作为“异闻”处理了。

3、从后期历史来看,诸葛亮曾对刘备讲到“荆州北据汉沔……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诸葛亮暗示刘备争夺刘表的荆州,这证明诸葛亮与刘表之间已经没有什么情份了。如果诸葛玄真的是刘表委任的话,诸葛玄则是“因公牺牲”,刘表自然会照顾诸葛玄的家属,但事实是诸葛亮在玄卒后自食其力“躬耕”生活,并没有得到刘表什么关照。

因此,《三国志》的记载是准确的。诸葛玄任豫章太守由原南阳太守袁术任命,诸葛玄丢官后,确实投奔了刘表,之后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开始了“躬耕南阳”的生活。无论哪种情况,诸葛玄与当时的袁术、刘表肯定都是互相认识的。

二、诸葛玄为何与袁术、刘表是“故交”

关于诸葛玄的资料非常少,特别是在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离开琅琊前的资料,几乎没有。但能被任命豫章太守,并与袁术、刘表都是故交这些情况来看,当时的诸葛玄也是很了不起的。此时有几个疑问问题:

1、诸葛玄为何不在琅琊?

诸葛玄家在山东,其兄又曾是泰山郡郡丞(相当于今天副市长)。一般情况下,此时的诸葛玄应该是在家乡就业,而不应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就业。但如果诸葛玄一直在山东,袁术又怎么会知道在远在千里之外的山东有一个年轻人叫诸葛玄,并委任他作豫章太守呢?可见在任命之前,诸葛玄一定与袁术之间有“旧交”并互相信任。

2、诸葛玄为何和袁术、刘表都有“旧交”?

刘表与袁术都是割据一方的地方诸侯,这样的身份是一般人接触不到的。诸葛玄选择从豫章投奔刘表,可见诸葛玄和刘表确实是“旧交”。袁术与刘表关系并不好,诸葛玄又为什么同时能和两个关系不好的人同时有“旧交”呢?

综合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分析到,诸葛玄最早应该是在南阳太守袁术的帐下工作并深得信任,又因袁术与刘表之间互有关系,因此诸葛玄也与刘表有了“旧交”。这一分析就解释了为何袁术任命了诸葛玄,而诸葛玄后期又去投奔刘表的问题。

三、诸葛玄生前最后的安排

诸葛玄在襄阳不久就去世了,诸葛亮姐弟再次面临无依无靠的境地。但诸葛玄临终前对诸葛亮姐弟也做出了安排,让诸葛亮姐弟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据丁宝斋《隆中志》的记录,诸葛亮来到襄阳时为14岁;诸葛玄把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家蒯良的大儿子蒯祺,把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家的庞山民为妻,均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诸葛玄的这一安排使诸葛亮姐弟进入了当地的“上层社会”,此时诸葛亮大约15岁。诸葛玄去世时,诸葛亮大约17岁,年龄尚小。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随后诸葛亮娶了沔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又为弟弟诸葛均娶南阳林氏为妻。

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诸葛亮在结婚后,他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诸葛亮自已娶了襄阳人,而弟弟诸葛均却娶了南阳人?很多学者认为,结婚后的诸葛亮带着妻子黄月英离开了妻子的娘家,到了南阳一带开始“躬耕南阳”的生活,因此才有了为弟弟诸葛均娶妻南阳林氏,才有了诸葛亮自述“躬耕于南阳”。

四、平山“诸葛遗墟”带来的重大信息

在今天河南平顶山卫东区(原属南阳郡叶县)发现了一处“诸葛遗墟”,有古碑记载“此处有诸葛之旧坟墟,在高阳华里,然后知侯之父若祖自琅琊避地,曾寓此而葬焉,躬耕南阳尚在厥后④”,这个记录说明诸葛亮的“父祖”曾在此处 “寓居”,并葬于此地。 “诸葛遗墟”的出现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此“遗墟”应该就是诸葛玄在南阳期间服务袁术时住过的“寓所”。

由此,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诸葛玄生前曾寓居在南阳,并此往返于南阳襄阳之间,对这一带都非常熟悉。而受到诸葛玄的影响,诸葛亮也对这南阳、襄阳一带很有感情,这就解释了为何在襄阳、宛城、新野、唐县、叶县一带留下这么多与诸葛亮有关的信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