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伟大的毛主席去世了,在那长长的守灵人名单中,有一个平凡几乎没有知名度的守灵人,她就是孟锦云,一个最后陪伴毛主席489个日夜的人。

她是毛主席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见证人。也曾经是主席的舞伴、护士!
孟锦云,湖北人,12岁考入了空政歌舞团。
1963年4月,孟锦云第一次有幸来到了中南海,此时她才14岁。
她们来到这里是来参加舞会的。
当舞会开始之后,孟锦云有幸与毛主席跳了一支舞。
与毛主席跳舞,孟锦云内心是非常紧张的,有些手忙脚乱,她匆忙上阵,不知该怎么跳,什么节奏、音乐、舞步都乱成了一团,不知该迈哪只脚,该向哪一边转。
毛主席看出了她的慌张,就安慰孟锦云说她舞跳得不错,过了一会,孟锦云逐渐放轻松,找回了跳舞的感觉。
“你是新来的?”
“我第一次来。”
“怪不得没见过你。小同志,叫什么名字?”
“孟锦云。”
“噢,孟锦云,跟孟夫子同姓。这个名字好听,锦上添云比锦上添花还美呢。你是什么地方人?”
“是湖北武汉。”
“噢,湖北,一湖之隔,是我的半个小同乡呢!”
孟锦云感觉毛主席是一个非常容易亲近的人。毛主席的亲切驱散了孟锦云的紧张与慌乱。
就这样,她和毛主席认识了。
此后孟锦云几乎每周都会去中南海参加舞会,每次都会和主席跳舞。
年轻的孟锦云单纯、机敏、活泼,充满了稚气的发问,常常引导主席开怀大笑,。
“主席,您嘴巴下面有一个痣子,听我奶奶说,这是有福气的痣子呢。”
毛主席听后看看了看孟锦云白白净净的脸,也有一个小小的痣,便笑着说:
“你的脸上也有一个痣子,那你也有福噢。”
“那可不是,您的痣子是湖南痣子,我的痣子是湖北痣子,长的地方不一样。”
毛主席不禁哈哈大笑:“没想到,你还是个小九头鸟呢。”
“什么?九头鸟?”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你知道吧?”
“当然知道,九头鸟可厉害呢。”
“那也就是说,你这个小九头鸟很厉害啦。”
“我可不愿意当九头鸟,我不愿意人家说我厉害。”
“噢,还有这么大的顾虑?我可愿意当个九头鸟呢,只是想当而当不上噢。”
“我觉得九头鸟不好听,怪可怕的。”
毛主席和孟锦云交谈着武昌鱼的鲜美,孝感麻糖的甜香,东湖的美景,龟山蛇山的故事,武当山的传奇,毛主席都非常了解。
毛主席对新来的小同志非常喜欢,对于自己这半个小同乡尤其喜欢。
1967年,由于孟锦云向她的哥哥讲述了很多空军的情况,让她哥哥意识到了当时的小将们在打探主席的消息,立马写下了两份材料,决定向上反应情况。
一份放在自己的箱子里,妥善保管,另一份,密交蒯大富,由蒯转给了江青。当时天真的他们以为转给了江青,就转给了毛主席,可惜却不知道这份材料却落在了叶群手中。
不久孟锦云哥哥就被抄家了,而孟锦云则在1968年春天也被关了起来。
之后孟锦云被劳动改造了,她下地、种田、拔草,一年后又送到了西安大力农场,之后又被送到甘肃兰州。几年后又到了涿县,之后回到了湖北武汉。
从1968年春天到1973年春天,整整5年时间,她都是与世隔绝的。
不久以后,孟锦云被分配到了武汉一个医院做护士,她从一名舞蹈演员成了病人的护士。
不久她结婚了,生活看似平静了,但是有许多问题萦绕在她的心里:为什么我的问题一下子得以解决?为什么说我没有问题,而又不让我回文工团,为什么武汉医院的领导再三强调,对谁也不要讲自己文化大革命中的问题?为什么和我同时参军的人定为二十二级,而只给我定为二十三级?
她认为自己的档案中还有黑材料,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决定到北京问清自己的问题。
在北京她幸运地遇见了一个和她同受审查的小丽,而小丽已经见过毛主席了。
有一次,小丽又来到了毛主席身边,向主席讲了孟锦云,令人高兴的是,毛主席没有忘记他这半个老乡。
“小孟能不能回北京?”
“当然可以,这么大个北京,盛不下我的半个小同乡!”
“小孟能不能回空军文工团?”
“可以嘛!”
“小孟能不能回文工团跟我们一起跳舞?”
“可以,可以嘛!”
有了主席的关心,很快,孟锦云就再次见到了毛主席。
1975年8月,孟锦云怀揣着紧张与不安,再次来到了中南海。
从1967年到1975年,8年的时间,毛主席经过了非常多的国家大事,也接触了许许多多的人,接触到了无法想象的人,但是当孟锦云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立马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那就是十几年前在舞会上认识的那半个小老乡。
孟锦云兴奋地向主席问好:“主席,我是湖北来的孟锦云。”
“记得,你不就是我的半个小同乡吗?”
“主席,我是来找你平反的。”
毛主席看着此时的孟锦云,还是八年前的那个纯洁爽快的姑娘。
“你这么多年不来看我,见面就让我给你平反,这个反莫法平噢。”
“我怎么不想来,只是来不了啊。”
孟锦云向主席一一述说了自己这几年的遭遇和经历……
毛主席眼睛湿润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坦率的姑娘曾经遭受过这么重大的折磨。
“你不要讲了,你来了,就什么都好办了,你就留在我这里工作。”
孟锦云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但是这话又是主席说的。
“你就留在我这里工作!”主席又肯定地说道!
孟锦云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但是性格直爽的她却回答:“我是找您来平反的,我的档案里肯定有黑材料。”
“你在我身边工作,就是平了反,你是我的女儿,也是我的朋友。”
从此以后,孟锦云就进入了中南海,留在了主席的身边成为了主席身边的一名医护人员,成为了陪伴主席最后489个日夜的最后一个护士。
这一天是1975年5月24日。
进入中南海工作的第二天,她和毛主席聊天:
“主席,我这么匆匆地来,连换洗的衣服都没带来,我想请几天假,去拿我的衣服。”
“看来,你在我这里还是不安心噢。在我这里工作,是吃饭不要钱,穿衣不要钱,住房不要钱,看书管够。你的衣服可以在这里做。我出钱。”
“您可真大方,我来的衣服放在武汉,不也浪费了吗?要不然,我让小裴给我送来吧。”
“这倒也是办法,你这个孟夫子,要不是你的档案里放了黑材料,你还不来看我呢。一去就是八年啊,看来档案里还是放了黑材料好。”毛主席也开玩笑地说道。
“您怨我有什么用,您这么大一个领袖,能想来就来吗,您要早叫我来,我不就来了吗。”
“是啊,你有你的难处,我有我的环境,中南海的红墙把你挡住了。”
孟锦云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之后很少回家,每周都有一天回家的时候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多少亲朋好友都想去看她,是想从她那里得知点儿机密,但是都不敢去打听。
梦锦云刚到主席身边的时候,主席身边有两个工作人员,除了张玉凤,是她的生活机要秘书,还有一个护士,后来这个护士被调走了,主要照顾主席的任务就落在了孟锦云的身上。
孟锦云和主席的关系非常好,总是有说有笑的,不论是茶余饭后还是花园小径,都是显得非常和谐。
毛主席喜欢体育锻炼,不过进入耄耋之年身体却不愿意运动了,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没有了白天黑夜之分,服药、吃饭、睡觉、看书、听读、圈阅文件,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
不过孟锦云在的这段时间里,她陪着主席去过王府井看了看,还在一天早上劝主席去花园走走,主席都同意了。
孟锦云的丈夫就住在与中南海的一街之隔,但是由于孟锦云的工作性质,导致丈夫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1976年9月的一天,孟锦云请假回家看望自己久别重逢的丈夫。
孟锦云晚上5点到家的,晚上7点15的时候突然就被紧急召回了中南海,这才知道主席生病了。
9月8日,孟锦云再次来接班,7点的时候,她在主席按摩,这个时候主席用很低的声音说:“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抢救了4个多小时,但是主席一直没有醒过来。
他最后一句话就是对孟锦云说的这句:“我很难受,叫医生来。”
孟锦云被留了下来整理主席的遗物,她把主席没读完的书合了起来,又把主席最后换下来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一起……
毛主席的卧室平时没有特别批准,从来都不让人进来,只有孟锦云与张玉凤,但是此时各方人士都到了。
1976年9月10日,深夜,毛主席离开了他生活20多年的中南海,来到了人民大会堂。
在大会堂的正面大厅,毛主席的遗体被抬着放在了大厅中央的,早已摆放好了的平台上。华国锋、陈锡联在前,张春桥、王洪文在后,四人拉着一面火红的党旗,轻轻地盖在毛泽东的遗体上。盖完之后,又四面拉拉,一面党旗覆盖了他的身躯。接着,又盖上了水晶玻璃棺罩,在水晶棺的四周摆放了鲜花翠柏。
一切都布置完毕,政治局委员留下四个人今夜守灵。
此时的张玉凤和孟锦云依旧没有离开,却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整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