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的父亲母亲(续三)

父亲在农村算是活得非常精致的人,用我们常德话来说就是:活得灵醒得很。

我的父亲母亲(续三)

基本上没干过重活的父亲,始终有着不同于传统农民的形象:平时不苟言笑,说话不多,说话也常常引经据典,当然很多典不是来自史籍,大都是三国水浒红楼或者大小七侠五义之类的书中故事。

父亲很斯文,从不爆粗口,吃东西不讲究,但细嚼慢咽。父亲就算是做事干活,也能保持穿着整洁干净,打扮得体,腰身挺直,走路带风。父亲不太喜欢和外人相处,就算是亲戚间也基本不主动去走动。

我的父亲母亲(续三)

母亲去世后,老家的人都希望他去散心走动,有一次我特地开车送他去了满叔家,叮嘱他多玩住几天,亲戚们也很开心,结果只住了两天就让我弟弟接回了,理由是住不习惯。

我的父亲母亲(续三)

父亲爱看书,从不玩牌,看书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主要爱看三类书:史学类、故事演义类、医学类,他的床头平时就放着《资治通鉴》、《曾国藩文集》、《黄帝内经》等,几乎看不到现当代书籍。90高龄时还腰直腿不弯,而且头发以黑发为主,能骑三轮车,还能穿针引线。

我的父亲母亲(续三)

烟和酒,曾经是他的至爱。但后来经常咳嗽,而且是那种很厉害的咳嗽,在母亲的建议下,我强行要求他戒烟,一开始他表面听了我的,也不再买烟,但仍然偷偷地的抽,主要是别人递送的,到后来就慢慢地戒掉了。酒是他的命根子,我也觉得老人喝点酒,能把控住量,就可以了,所以,他一直坚持喝酒,每天两顿,每顿不超过2两,直到中风的前一天,我始终觉得他的长寿与这种小饮有关。

我的父亲母亲(续三)

父亲性格很刚,,独来独往,骨子里充满傲慢,外柔内刚,与亲友们也不大往来。做事认真得很,眼里揉不得沙子,不知道变通,更不懂权术,这也是他总是不得志的原因之一。县农业局多次抽调他参加工作组,却不懂得经营社会关系,始终被借调,也没有能够转为正式干部。

我的父亲母亲(续三)

在工作中,父亲也是原则性很强的人,由此也得罪了一些人,对此父亲倒是看得比较淡漠,认为工作就得有责任心和正义感,不能敷衍,特别是审计工作马虎不得。但母亲却觉得父亲被当枪使了,到后来大概是我快上高中了,再借调父亲参加这工作组时,母亲就出面阻拦,不再同意了,同时还要求姐姐和我一起出面阻拦,就这样,反反复复,也没有什么结果,父亲最终还是平头百姓一个。

我的父亲母亲(续三)

姐姐比我大8岁,应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通过考试进了县一中读的高中(我和姐姐高中是校友),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高的文化了。毕业后,只要主动去找喜欢父亲的农业局长说说,还是有机会的,结果父亲不愿意求人,最后姐姐也只能在农场就业当了话务员。

我的父亲母亲(续三)

恢复高考后,姐姐上了线,也参加了体检和政审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也不知是政审没通过,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后来就当了教师,最终也没有转为正式教师。父亲也没有去关心,某种意义上,父亲缺少人情世故这一课。可笑的是,我们姐弟仨都不约而同地继承了父亲这一性格,都是不懂得变通的人,这也是我们在各自的人生中都过得比较孤独和艰难的原因了。

我的父亲母亲(续三)

母亲去世后,父亲才开始和其他人相处多起来,同辈老人经常在社区聚集,父亲绝对是居于C位,大家都喜欢听他“纵论天下大事”,父亲也觉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天晚上守着电视机看,相当于备课之类,然后第二天再给大家宣讲,沉浸其中,其乐融融。我们也乐得父亲老有所乐,老有所寄,鼓励他参加这些活动,只是经常拿这事开他的玩笑,他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我的父亲母亲(续三)

父亲的离世,是有一定征兆的。春节期间,父亲告诉我,开始有些眼花了,不能看书了,而在这以前,看书是父亲的主要爱好之一,听力也下降得非常厉害。清明回家祭祖,父亲又对我说,小区的那些老人走得很快,春节后都走了好几个了。以前,父亲是不和我说这些的。

他是一个典型的有事都不愿意讲的人,过去,他有个三病两痛的或者跌打损伤之类,都是不吭气,自己偷偷地解决,他还自己种了一些三七啊之类的中草药植物,解决一般性的伤痛和炎症,自己买了《黄帝内经》研究。我每次知道后都责怪他,他都一笑说:没事,我能解决。然后跟我聊他曾经治好的那些人。

我的父亲母亲(续三)

果然清明刚刚过去不久,父亲就中风了,而且是直接不能开口说话了,前一天的晚上,他还在外面散步,跟邻居打招呼。侄媳妇打来电话时,我几乎不敢相信,人整个发懞,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处理,好不容易回过神来,打完县人民医院同学的电话,安排好其他事项,就往家里赶,赶回家,父亲已进了重症监护室。

从发病到离世,前后不到半个月,好在我和夫人几乎都在陪着他,他的弟弟我的满叔也赶来了,我看到叔叔跟他沟通时,他眼睛一直盯着,有着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叔叔是个很少动情的人,我看到他在医院和与兄长离别时,眼里润润的。

我的父亲母亲(续三)

父母间的婚姻,是包办婚姻,没有所谓的爱情,但有浓浓的家的亲情。就拿母亲的任性和霸道来说,换个思路来想想,那也是一种对家的依恋和维系,对失去的东西的追悔与回忆,虽有过但无妨,对外要争那口气,更是对家的一种保护和爱惜。没有了这些,母亲也就不会特别在意我们的成长,也更不会为我们能读书而自豪。

我的父亲母亲(续三)

在家的氛围下,中央集权和民主共和,各有其利弊,中央集权可以排除纷争,民主共和可以各善其事。特别是子女都各自成家后,两人更是相濡以沫,父亲外出,超过一小时不归,母亲便开始焦躁不安,在院子里来回走动,嘴里不停地念叨:怎么还不回,怎么还不回。有时就反复让人出去观望,实在忍不住了,就自己走出院门,到马路上去迎接父亲,直到父亲归来。

我的父亲母亲(续三)

(续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