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倌
中共湖南省委接到前委书记毛主席1927年9月5日从安源送来的报告后,即于9月8日发布了《关于夺取长沙的命令》并火速通知各地:
“令各地赶紧动员,限于阳历本月16日会攻长沙,夺取省城、建立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分会。”
“打到长沙去!活捉唐生智!”随着湖南省委的一声总攻令,分处安源、修水、铜鼓各地的暴动队伍开始沸腾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也由何长工、杨立三等同志设制出来了!

各路起义部队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责民。下辖四个团:第一团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为骨干,由平江、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组成,团长钟文璋;第二团以安源矿队为骨干,由萍乡、醴陵、安福、莲花、衡山农民自卫军组成,团长王新亚;第三团以浏阳工农义勇队为基础,加上警卫团和平江农军各一部组成,团长苏先骏;第四团是收编夏斗寅的残部,团长邱国轩。合师共计四千余人枪,统辖在前委书记毛主席、总指挥卢德铭之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一、秋收起义爆发了</h1>
9月9日,卢德铭在修水县城向起义部队授旗,各地开始破坏铁路,震惊全国的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了!
这一天,一团率先暴动。总指挥卢德铭,一身戎装,器宇轩昂。起义官兵们臂膀上扎着红带子。英姿勃勃。同仇敌汽。只听得师长余洒度一声“稍息”后,部队目光一齐投向卢德铭。卢德铭即大声说道:“刚刚接接到铜鼓苏团长转来前委书记毛主席来信,说湖南革命委员会成立了,命令我们由平江直攻长沙。现在我宣布:勇敢杀敌者奖,退却萎缩者杀!”
全场顿时发出“英勇杀敌!”“杀进长沙!”“秋收暴动万岁!”的阵阵口号声。
部队迎着初升的太阳,浩浩荡荡从修水县城出发,经马坳、渣津、朱溪厂、龙门、金坪向平江长寿街挺进。9月12日,当一团二营进入金坪时,随一团行动的四团邱国轩部突然叛变,向一团二营袭击。一团二营因未防备,损失惨重。“出师未捷先折将兵”,团长钟文璋心中愧疚,出走失踪。师部赶上后,卢德铭当机立断,率部退平、浏边界向三团靠拢。
9月10日,二团从安源张家祠出发,兵分两路,进取萍乡。因敌人增兵,攻城未克。11日晨,二团乘火车攻取老关,翌日在当地群众农军合下攻占醴陵,打开监狱,释放了被囚群众,并与醴陵县委一起,在兴贤堂成立了醴陵县革命委员会。19日,长沙守敌派张国威部的两个营向醴陵反扑,二团即撤出醴陵,转攻浏阳。15日,在当地农民自卫军配合下,二团攻占浏阳县城。16日,醴陵追敌向浏阳发起突然袭击。二团由于连战皆捷,麻痹轻敌,疏于防范,仓促应战,损失大部。在突围中,团长王新亚生死不明,潘心源遂收集残部120人枪,退至文家市附近的岩前,又走散了。
9月11日,三团在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在铜鼓县城举起义旗。部队从铜鼓驻地肖家祠出发,向浏阳白沙挺进;根据侦察人员报告,白沙守敌虽然不多,但地形对我不利,易守难攻。于是三团在距白沙八华里的壕溪兵分三路:张子清为左翼,走金坑截敌退路;汤采之率部从正面楔入;其余为右翼,走渡岭占领制高点。三团发起攻击后。白沙守敌招架不住,逃往东门。
三团乘势追击,于12日攻占东门。革命军随即展开宣传,一时,张家嘴大屋、窑前女子学校、河背街何家祠,到处呈现一派革命气氛,“打倒国民政府!”“打倒土豪劣绅!”的红色标语遍布驻地。9月14日,敌周悼营向东门反扑。此时,由于一团在金坪失利,右路失去配合,平江之敌也开始向东门扑来。为了保存实力,毛主席要苏先骏带领部队撤退,部队遂经跳石、长茅冈,退至上坪。
至此,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三路人马在起义中虽然都打了一些胜仗,一度攻克醴陵、浏阳、白沙、东门,但后来均遭受严重损失:一团在金坪失利,二团在浏阳溃散,三团在东门受挫。此时,“军威因是不振”,“竟政溃不成军”。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二、关键时刻,毛主席力挽危局</h1>
真是出师不利,始所未料啊飞怎么办?……痛苦和焦虑折磨着毛主席。残军向何处去?如何向“江东父老”交待?此时此景,毛主席真有点关羽走麦城之状了。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这全军面临覆灭的关键时刻,毛主席于9月14日当晚在上坪村陈锡虞家召开了三团连以上干部紧急会议,苏先骏、张启龙、彭商仁、李运启等参加了会议。毛主席在会上说:
“现在部队伤亡很重,一团在金坪也失利了。长沙不能再打了,部队改道退萍乡再说。……明天一早,两团由原地,走小路限期到文家市会师!”
会议一开完,毛主席立即用五倍子写了一封短信,派通讯员送给一团,要卢德铭由平江走捷径赶到文家市。与此同时,毛主席又派人送信到长沙。向湖南省委报告了工农革命军主力在平、浏受挫的情况,建议省委立即停止省城暴动。
这一晚,毛主席在陈锡虞家彻夜未眠。
他怎么睡得着啊!他痛心疾首,焦躁不安,原计划三路大军得手后,长沙唾手可得,没料到出师仅四、五天,就溃不成军。问题出在哪里呢?是指挥失策吗?不,这边指挥上没有大同题,卢德铭也是行伍出身,经验很丰富的。是计划不周吗?从沈家大屋省委会议。到安源军事会议,整个暴动计划都参与了。
也没有什么漏洞啊。是准备不足吗?也不,四千多人枪,也颇具实力呵,既有农军主力,也有军事武装,攻打几个小县城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看来,问题出在……余洒度不该收编那个邱国轩,没有防备他会倒戈;王新亚也太骄气,太麻痹了,真是骄兵必败:苏先骏倒还好,就是有点不坚定。……
在晨曦中,毛主席精神倦怠,微闭双眼,在坐椅上打了一会吨。猛听见一声军号,催人集合。毛主席一跃而起,向门外走去。
部队从上坪开拔了,向文家市方向疾进。
从而,挽狂澜于既倒,挽狂澜于上坪。
上坪会议的中心和主旨是退兵,即放弃会攻长沙的军事计划,退兵文家市。上坪是毛主席向农村进军伟大决策的起点!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三、芦溪折将</h1>
上坪力挽危局后,毛主席仍然有点不放心。
在混乱的战事中,要防止不测啊!9月15日,毛主席率领三团从上坪出发,晚宿铜鼓的排埠。一路上,毛主席一言未发,仍在苦苦冥思。一团接到文家市会合的命令吗?余洒度能听调遣吗?王新亚到底怎么样了,会不会另作了主张?虽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可毕竟彼此面琉,交往不深呵!……思前虑后,毛主席决计再下一令,用五倍子草就后着人送出:
“为何久久不来?真是误事不小。务必明日上午前赶到排埠。前敌委员会毛令。”
然而,一团是日上午依然未到排埠。
16日晨,毛主席率三团从排埠出发,晚宿浏阳东乡张坊,准备次日向孙家塅进发。
这时,有探报云:一团已从上洪、盆斗、冯家庄、向孙家塅方向开进。
毛主席舒了口气:一团终于来了!
9月17日,一、三团在孙家搬会合。前委委员毛主席、卢德铭、余洒度、余责民、苏先骏等第一次聚首,在一起畅谈。大难不死,硝烟中相逢,其欣喜、亲切之情不可言状。……唯二团情况不明,杳无音讯,真令人担心啊!
接连两天(17、18日),一、三团在孙家塅休整,并等候二团消息。期间,毛主席召开了前委会议,研究部队现状和军事行动问题,议决“退往湘南”。同时,派人到岩前一带打探消息,寻找二团,要王新亚率部到文家市会师。
9月19日,一、三团先后到达文家市。这时,于17日从浏阳败退下来的二团余部(吴杰率领的二营残部和杨明率领的安源爆破队120余人)也闻讯赶到文家市。
文家市沸腾了!
文家市是湖南浏阳与江西万载、宜春、萍乡交界的一个山区小镇。这里地处边陲,敌人鞭长莫及。选择这里作三军集结地是颇为合适的。
三军集结时,原来四千余人的暴动队伍,仅剩一于余人。损失惨重啊!尤其是二团在浏阳败退、溃散的惨状,更是令人扼腕。……
入夜。疲劳过度的战士们都已进入梦乡,而里仁学校里却是灯火通明。中国革命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文家市前委会议,就在这里举行。
会议由前委书记毛主席主持。卢德铭、余洒度、余贵民、苏先骏等前委委员,以及师团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何长工等为工作人员。
前委委员们围绕着“进”还是“退”的问题,各抒己见,并且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师长余洒度力主“进攻”。他振振有词地说道:
“暴动以来,部队伤亡很大,但我们还有力量。还有千把人嘛!还没有输到一兵一卒嘛!我看还要打,还要进攻。中央、省委不是要我们拿下长沙吗?一次不成,再打!不打长沙就没有出路!前委应该再组织力量,攻打浏阳。直捣长沙!”
余洒度说完后,瞥了副师长余贵民一眼,示意他发言表态。
余贲民没有吭声。
三团团长苏先骏神色沮丧地开了腔,说道:“现在部队很乱,士气低落。军威不振。打也打不赢,退也退不成,难办哪!……”
军事总指挥卢德铭沉稳地抽着烟,眼光投向了毛主席。
毛主席力主“退却”。他说道:“我不赞成再打长沙。难道我们非要拚到一兵一卒不成?如若这样,何颜见江东父老?”毛主席这时有些温怒了!提高了语音:“打狗还要靠面墙呢!目前,张国威两个团在浏阳屯兵坚城,还有一个团驻守长寿街,我们就剩这点血本,不能鸡蛋碰石头了。”
接着,毛主席又说道:“洒度兄,现在情况变了,我们的计划也要变,不变就要吃亏唷!我们现在需要养精蓄锐,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毛主席一边说一边拿来一张地图,指着罗霄山脉中段说:“实在不行,我们就上山,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
“什么了当山大王?革命革到山上做大王去了,这叫什么革命?”不知是谁气冲冲地嘟嚷着。
“不,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泛、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是革命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薄弱的地方。比如罗霄山脉中段,就是一个好去处,北段靠大江,又有武汉三镇和南得铁路;南段,敌人调动比较方便,也不好。中段呢?是湘赣两省的结合部分,两省军阀有矛盾,各保实力,革命有可乘之机,我们有回旋余地。”
毛主席侃侃而谈,与会者点头称是。
这时,总指挥卢德铭霍然起身说:“润之兄讲得对,我完全赞成。现在交通要道和大中城市都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如果再打长沙,恐有全军覆没之虞!……时间已经很晚了,会再开下去就快天亮了。我看,还是举手表决一下吧,赞成润之意见的请举手!”
多数同志都举手了,表示赞同和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
他们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举起了一座大山。
毛主席最后宣布说:“现在以前敌委员会决议:为保存实力,应退萍乡。明天一早部队即向萍乡退却。”
作者简介:史倌,高校历史老师,历史研究员。长期耕耘于党史、军史、战争史。欢迎广大历史爱好者交流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