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书法家们~第308篇
<h1 class="pgc-h-arrow-right">【原创连载】以诗影响清朝,穷困潦倒,翰林院致仕后以游幕为生</h1>
文/卢秀辉
查慎行算起来是查升的族叔,他和查升、陈亦禧一起长大的,三人长期处于游幕生活。黄宗羲是查慎行的老师,朱彝尊是他的表兄,查升是他的族侄。

查慎行原名查嗣璀,出身于海宁名门望族,传至父亲查松继时,家道中落。查崧继为人急公好义,家有赀产不过百金,而朋友以急难求告,无不慷慨解囊。他的母亲钟温,有《长绣楼诗集》若干卷。查慎行兄弟四人,慎行居长。
查崧继自许为明遗民,对清王朝不肯合作,对儿子们的教育,是不允许他们学习举业。查慎行年少时,着力于经史百家,于八股文更是不肯在意。他二十一岁了,才在康熙十年应童试,还没有考完,母亲就病重了。第二年春天,母亲去世了。六年后,他的父亲也撒手人寰。留下了一个大家庭,他在给他的二弟《减字木兰花·己未四月别家作》中说道:
父书盈簏。手泽犹新何忍读。
也要频开。卷帙须防饱蠹来。
阿奴碌碌。门户全生难免俗。
莫便如侬。气沮妻孥八口中。
减字木兰花词写了六首,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妻子、幼子、老仆,他对妻子说:“我为长贫还累汝”,贫寒的家境,使他他不得不为众人想,出外谋生也成了唯一的手段。
康熙十八年,杨雍建被任命为贵州巡抚,查杨两家是世交,查慎行与杨雍建的儿子杨中讷是同学关系,对查慎行的情况比较了解。杨雍建想到了招查慎行入幕,以解生计。
当时贵州地方治安十分恶劣,土匪横生。杨雍建的人马,遂组成了孤军,自铜仁间,山道崎岖,唯一旅深入。帐下能行军打仗的不过数十人。这其中包括查慎行这样的书生。靠着这样的一支队伍,打下了贵州军府的基础,查慎行于调遣征发间,居然适应了行伍。他随杨雍建用了两年时间,贵州治安开始好转。
当他听说二弟准备北游,急忙赶回家中,想早日回家安葬好父母,抚育年幼的孩子。临行,得杨雍建百余金酬劳。他知道,贵州地方苦,杨雍建也只能这样了。谁知道,随行的老仆因炎热而病倒,百余金花费殆尽。他只好又在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应族兄查培继招,赴江西入其幕。查培继对查家落难之人,不肯袖手旁观。当年,查继佐陷“文字狱”时,就是他一力操持。查慎行在查培继处盘桓了六个月,得到了他的资助。康熙二十三年四月起身前往京师。,入太学学习。时杨雍建已回京师任兵部侍郎,延查慎行在杨府设馆。杨辞官归里后,又将查慎行推荐给明珠,教授其次子纳兰揆叙。纳兰揆叙对他的老师一直很好,终其一生,都对查慎行执弟子礼,亦照顾有加。
康熙四十一年十月,康熙南巡驻跸德州,和直隶巡抚李光地闲聊:“昨天,张玉书荐浙江举人查慎行,说他的学问好,你知道此人?”李光地说:“读过他诗文,是好。”十月十七日,查慎行因著《苏诗补注》一书,被康熙召见,特旨入直南书房供奉。次年,查慎行五十三岁,中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进士。
当查慎行中进士后,他的学生揆叙特意奏请康熙帝免除查慎行教习,查慎行受到了康熙帝的恩宠,奉旨特授编修。按例进士中优选出的庶吉士,都要先教习三年,然后再经御试授职。
因为揆叙的作用,加上查慎行的诗名大震于外,康熙帝对他青眼有加,有恩宠就有嫉妒。当查慎行请假葬亲时,康熙答应了他的请求,而且还额外赏赐他白金二百两。好友们听说查慎行决定回乡葬亲时,都劝止他,君恩方重,不能擅离,否则,为人所间。可是,他坚持将行,给了排挤他的人一个绝佳的机会。他回京城没有多久,奉旨停免入值,赴武英书局编纂《佩文韵府》。
查慎行知道自己失宠了,出于避祸,他以手臂病风为由,请求准假回乡养病。时揆叙任翰林院掌院学士,他多次挽留自己的老师,但是,查慎行去意已决。查慎行辞官离京时,揆叙具千金为赠。揆叙为了让老师安心收钱,用了个很好的理由,让使者带口信给老师:“老师,这钱是给你回去筑初白庵而居的。”查慎行知道揆叙是怕他南下无力生活,他的一番真情打动了老师。于是,查慎行拿了百金,对使者说“路途舟车确实缺少花费,这钱我收下来做治装之资,余资退回吧。”使者往返再三,查慎行没有肯收。
归田后,经济问题又成了头疼的事。那时,他能干善持家的妻子已经去世了。妻子去世后的三十余年时间里,查慎行为了感念妻子对家庭的付出,连一婢都没有置,遑论娶妻妾了。他又过上了他诗中的生活:
官罢无祠禄,家贫斗石艰。
致炊谁巧手,欲乞我慙颜。
悬釡三秋后,倾囊一饱间。
瓶罂防鼠窃,莫笑老夫悭。
他又要为谋生奔波了。他没有外放过,官居翰林,说来好听,却是最穷的京官。
查慎行的同年满保时任福建巡抚,他准备去找他,路经江西铅山,正遇县令施湾如重修鹅湖书院,乃邀请查慎行作书志,满保更是出资帮助他建造了初白庵。这一次出游,让他收获满满。老而游幕,悲也!
雍正四年,他的三弟查嗣庭以讪谤罪被逮。查嗣庭曾为皇八子允禩宾从,查嗣庭案发,在他家中翻出日记,内中言及“康熙六十一年某月日,天大雷电以风电。予适乞假在寓,忽闻上大行,皇四子已即位,奇哉!”雍正登基,他认为“奇哉”,雍正能不震怒?于是,兴大狱。
查慎行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在审理查慎行时,刑部尚书励廷仪对查慎行暗中做了保护,二人曾经在南书房行走,为旧日同事。第二年五月,查慎行出狱南还,七月抵家后,即神气衰耗。至八月三十日辰时,与世长辞。
查慎行书法与查升书法作个简单的对比,就会发现:以书法闻名的查升飞逸飘动,极尽随意。而查慎行则写的认真多了,一笔一画,不肯松懈。两者对比,查慎行如老儒耕躬,砥砺前行。浅学如我,更喜欢查慎行的书法,如儒雅君子,持书一卷,坐于山间,任风涛轻过,得大自在。
查慎行(1650年6月5日—1727年10月14日),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杭州府海宁花溪(今袁花镇)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h1>
卢秀辉作品
<h1 class="pgc-h-arrow-right">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