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守麦人”的负重与“拾穂”的关联

作者:梧恬静

可能是言辞过激,有关的文章,或许是被黑了。现在,心平气和的捋一捋根源,此后就不再关注这些破事了。

一,“拾穂”,是大集年代的特定行为规划范。大集体下的农民,就如同现在的上班族,纳入集体劳动力的人口,工作时间全部由集体组织支配。集体分配劳作任务,出工社员完成任务,集体登记工分,未完成的不予登记,丧失工分。工分,就是我们现在支取工资的凭证。那个年代,年轻的新中国才诞生不久,百废待兴。吃不饱是普遍国情。我们伟大的国家领导,同样饿的满脸菜色。因此,田地出产的每一粒粮食,就弥足珍贵,珍惜了!捡穂,就成了集体劳动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守麦人”!收获季节,集体组织收割任务。收割完毕,捡穂是是最后的工序。主攻的打谷,运粮任务未完成前,大田里的遗麦便先让“守麦人”看管着。吃不饱的日子,谁都会想方设法获得粮食。最容易获得的办法就是捡拾集体遗漏的麦穂了。所以,收获季节,没有分配任务的集体社员,就会云集在工作组的周围,亦步亦趋的跟着工作组转战每一块大田,仔细抠挖大田解封后遗漏的每一棵麦穂,帮补家庭。守麦人的工作职责,就是不让私人行为的“拾穂”,进入未完成工序的麦田里捡麦。收割有时因天气,环境,劳力的因素,会作出调整,有时会一块一块田地完成,有时是一项一项工序集中完成。比喻,南方,有些稻田淤泥太深,造成打谷困难。这时候就会先收割,然后收拢集中到一处地方打谷,收拢时顺便组织捡拾遗留,这些田地解封就快,非劳力人员这时就会跟在后边抠挖捡漏了。被不小心踩入淤泥里的稻穂,拉出来时的满满幸福感,那是我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之一。

三,工分。这是大集体年代农民的主要生活手段。凭着为集体劳动或贡献获得的工分,可以向集体兑换粮食,是一家老小温饱的生计所在。或是报酬,用来进行衣食住行的各项开销。在吃不饱,普遍挨饿,又没有其它生活来源的情况下,争抢出工是常有的事。每一点工分,就是一份救命的粮食。试问,谁敢,谁原意丢失或被扣工分!

上述就是“大集体”年代的基本实情。或有大同小异,本文不予一一细述。无论什么年代,人性的表现,都是不会缺失的。守麦人,看护未完成工序的田地是他的工作,保护集体的利益是他的职责。工作未完成,会丢失工分,集体利益损失,被扣工分也有可能。那么,莫言“拾穂”里母亲的出现,后续的表述就大有文章了。谁都有家庭,父母兄弟姐妹,那一个不是鲜活的生命!“守麦人”,他也不过一普通凡人,于私,须要吃饱,须要保障家庭亲人的生计。于公,保护公共财产,支持国家建设。从夺下麦穂可知,莫母是在破坏秩序,抗拒守麦人维护国家财产的正当行为,如果守麦人不予以坚决打击,就会给外界一个信息:只要脸皮够厚,撒泼耍横,就能获得填饱肚的粮食。如此一来,人人学莫母那样,麦田就会被哄抢。守麦人得一个,捡穂人却很多。守麦人任务失败,他,他身后的所有人,挨饿或饿死!

不想点评归纳了!人性,在网络上,是最没用的措辞。明者自明,不明者,心里明。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地行键,君子以厚德载物。人心隔肚皮,不可思量也!

“守麦人”的负重与“拾穂”的关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