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60~前347年左右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出生于雅典附近的埃癸那岛的一个贵族家庭中。他的家系可以上推到雅典古老的帝系,其母是改革家梭伦之后,其舅是当时希腊三十僭主之一的克里底亚。柏拉图早年受良好教育,青年时对哲学产生兴趣,遂从学百家,博采众长:他曾就学于赫拉克利特之门徒克拉底鲁,又研习过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和爱利亚学派的学说。柏拉图从20岁起追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不期8年后苏氏被判死刑,柏拉图为了逃避迫害而来到麦加。后来他又出游列岛列国,到过埃及、南意大利、西西里等地。其间他详细地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制度,进一步研究和掌握了当时的数学、天文学、力学、音乐等理论和各种哲学学派的学说。正是在这样广博的知识基础之上,柏拉图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哲学体系以及对改革希腊的社会、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制度的见解。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办起了阿卡德米学园,讲学授业,著书立说。柏拉图的学园不仅成为雅典的最高学府,而且蔚为全希腊的学术中心,亚里士多德也曾就学于此学园。柏拉图的晚年,不仅在雅典,而且在整个希腊世界,都享有相当高的声誉。传说,他在80岁的高龄时,平安地死于一次婚礼的宴席上。

柏拉图是西方古代著作丰富而作品完整齐全留传下来的唯一著作家,他为后人留下了30多篇对话集。其中《理想国》和《法律篇》包含着丰富的法哲学思想。《法律篇》是柏拉图晚年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其最长的一部对话体著作,共12卷,195章。参与对话的是三位老人:雅典陌生人、克里特人克莱尼斯和斯巴达人迈吉卢斯。一般认为,雅典人就是柏拉图自己。据后世学者考证,该书大约成于公元前360~前347年之间。公元3世纪的希腊哲学史专家拉埃狄奥斯认为,柏拉图去世时,《法律篇》是刻写在蜡板上的草稿,其学生菲力浦将书稿誉写整理后出版。书中包含了柏拉图对法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最成熟的看法。这篇著作的风格迥异于柏拉图的其它作品,其早期作品人物栩栩如生,到处了充满了隐喻、明喻、神话、讽刺甚至插科打诨,这部书却将“戏剧成分缩减到最低程度”,并“严格地注重实际”,“更直接涉及写成它的时代的政治生活”。这种转变体现了柏拉图晚年思想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