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川菜之龙抄手与竹林白肉的历史

作者:学海无涯AAA

春熙路分东南西北四段,全长约1000米。四段路中,尤数春熙北段与南段热闹。春熙南段靠东大街一方的龙抄手是春熙路上的亮点。

川菜之龙抄手与竹林白肉的历史

龙抄手1941年开业于悦来场,上世纪50年代迁往新集场,60年代以后迁现址。创办人为张光武。龙抄手的店名颇有意思:据传龙抄手的几个股东开业前在浓花茶园商议开店,谈到店名,一位股东提出借用浓花茶园的“浓”字作为谐音的“龙”字,以表示吉祥如意,还说我们是龙的传人,可以预示事业代代相传,永远不衰,获得大家的赞同。抄手有汤,如龙得水,更是相得益彰。于是,“龙抄手”便诞生了。

当时成都卖抄手的较多,为了提高抄手质量,打开市场,张光武在抄手的制作中,吸取前人的制作经验:汤要清,馅要细,皮要薄。于是在和面时,加入适当的鸡蛋液,使面皮具有韧性。调味上增加各种不同的调料,有清汤、红油、海味、炖鸡、酸辣等多种味型。

龙抄手的海味面也是一绝。80年代每天早上九点以前,火爆的食面人群在春熙路南口形成一道独特风景线,人人端着一模一样的碗,或蹲或站,从龙抄手店内蔓延到对面的春兰商场,以至这里发展成了说事聚散场所。九点以后,一切都消失了,横七竖八的八仙桌没了踪影,漂亮的矮桌矮椅白餐布摆了出来,这是为经营小吃套餐准备的。女儿小时我常带她来吃,15元一套我们两爷子吃不完,碗碟都是一大堆。

川菜之龙抄手与竹林白肉的历史

1987年龙抄手投巨资将店重新修建,经营范围除抄手外,还增添了滋补药膳、配套小吃、小吃宴会等。1989年,龙抄手小吃店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企业”的称号;1990年该店的龙抄手、波丝油糕等小吃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成都名小吃”; 1995年被国家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竹林白肉”是川菜“蒜泥白肉”的别称。早年因成都“竹林小餐”餐馆制作的这道菜形、色、味俱佳,引得食客不叫“蒜泥白肉”而直呼“竹林白肉”,因而得名。

川菜之龙抄手与竹林白肉的历史

制作蒜泥白肉的肉取自猪后腿,一头猪大约只能取下6斤左右的肉。生肉沸水下锅煮熟捞起,趁热片成长7厘米、宽4厘米的薄片。片肉片是蒜泥白肉成败的关键。 “竹林小餐”的蒋海山师傅是片肉片的高手。蒋师傅片肉片的)J有两把菜)J长、半边菜)9宽,月牙形,JJ口朝外。片肉时手按住肉,JJ平行切进肉,采用川菜)9工中的“推拉)9片”又称“锯片”)J法走)J,片下的肉片光滑如镜,不仅肉片薄如纸,速度还快如飞。吃蒋师傅的蒜泥白肉有如“关羽温酒斩华雄”,从片肉片到将红酱油、红油、蒜泥、盐、香油、冷汤兑成蘸水碟子端上桌,肉片尚温。

川菜之龙抄手与竹林白肉的历史

蒋师傅做的蒜泥白肉肉白汁红,咸鲜微辣,蒜香味浓。久而久之,因其所在餐馆名为“竹林小餐”,食客将蒋师傅制作的蒜泥白肉冠以“竹林白肉”美誊,着实火了一把。

岁月不在,先人已去,地处盐市口的“竹林小餐”不知去向, “竹林白肉”也随之淡去, “蒜泥白肉”却传承了下来,仍是川菜中的名菜,蒋师傅魂可安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