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墨子救宋”,靠的不是道德说教,而是“善守御”

“墨子救宋”,靠的不是道德说教,而是“善守御”

当然,最终,墨子成功阻止了楚王进攻宋朝。他是怎么做到的?(IC照片/照片)

莫子救宋的故事,对于那些介绍墨子的人来说,是必讲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信息量实在是相当大。

莫子的第一步,就是去看公众输了,说我会给你一笔钱,你会为我杀了人。我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不能杀人。墨子说,那你发明云梯,让楚王攻打宋国,杀了那么多人,难道你不应该负责吗?

在这里,墨子指出了一个问题:不愿意做小坏事的人,可能会做大坏事,但不会感到任何道德障碍。因为用自己的双手杀人,那种内疚感直接打入内心;前线有很多人,但他们需要莫子提醒他们,这个事实不可能避免。

与受害者保持距离的心态,以及认为没有必要对作恶感到内疚的心态当然是非常普遍的。甚至,因为我们不想让受害者在我们面前,所以在遥远的地方制造更多的受害者并不罕见。亚历山大·P·R·唐斯(Alexander P. R. Downs)在《战争中的平民》(Civilians in War)一书中提到一项研究,认为与许多人想象的热衷于扩张和屠杀的专制帝国相反,"民主国家"更害怕杀害自己的人民,因此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对外国平民的屠杀往往更加干脆利落。

墨子向功夫强调的另一个重要一点是,宋国无罪,楚国进攻宋国是不公正的。

在其他辩论中,墨子区分了战争的本质:邪恶的战争被称为"攻击",正义的战争被称为"诅咒",如商唐和周武王。

莫子只反对进攻,不反对诅咒。

这种心态对战争的影响实际上有点难以说。

春秋时期,楚庄王打败了晋国,但楚庄王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无法与周武王相提并论,晋国的将领忠于自己的国家,从未与商国军队相提并论, 所以他们打的不是一场正义的战争。结果,楚庄王拒绝了下属羞辱晋军尸体的要求,没有全部杀掉,让战败的晋军逃回黄河北岸。換句話說,殺戮不是自稱是正義的,而是減少了。

相反,如果你自信地把你与敌人的较量看作是善与恶之间的较量,或者文明与野蛮之间的战争,你就可以放纵自己的残忍而不受惩罚。从近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在世界各地扩张:欧洲人之间的战争是一种模式,欧洲人之间对殖民地人民的战争是另一种模式。至少在理论上,前者会认为虐待战俘和屠杀平民是错误的,而后者则没有那么多顾忌。正是因为欧洲人认为殖民地人民野蛮不文明,文明和正义的优越感更加具有爆发力。在这个层面上,庄子比墨子看得更透彻,他说:"对于义兵来说,是军队的根基。"以追求正义的名义要求消除战争是战争的根源。

无论如何,谈论道德是没有用的,所以进入第二步,墨子去见楚王,计算经济账目,并谈论是否值得与宋国作战。

莫子说,楚国很富,宋国很穷,楚国打宋国,就像富人偷穷人的东西一样。

《墨子》一书没有提到楚王是如何反驳墨子的,我怀疑,其实楚王当时对墨子做了非常有力的反驳,这让墨家不好意思写下这一段。

因为驳斥莫子太容易了,在弱强时代,强者与富者不会抛弃财富,攻击弱国和穷国太常见了。如果不愿意打仗,只能是战争的代价太高,收益太少,更何况宋国不是穷国。

对楚王的反驳台词是:"亲爱的子墨子,按照你的逻辑,即使打赢了仗,死的也是人,得到的是土地,人口是稀缺资源,一些不发达的土地才是。因此,开战并不划算。我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世界上的土地太多了,世界下的人口增长没有限制。打过仗,现在又有一点点人死了,但土地的征用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而且,正如贵子墨子在《节日》中所说,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生育政策,加快人口增长速度。事实上,人口稀少的时代很快就会结束。"

两百年后,韩非子可以证明这一点,因为在他的时代,他已经是"一个财物少贵、物有所苦、一个物资匮乏的民族,所以百姓争吵不休,虽然得到了奖赏和惩罚,但并非一帆风顺。

当时,墨子很可能输掉这场辩论。

当然,最终,墨子成功阻止了楚王进攻宋。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是第三步,故事的高潮,墨子和龚在楚王面前输了,进行实战模拟,结果证明,凭借莫家的军事技术水平,他们协助保卫了城市,你楚国的攻击歌根本无法战斗。

莫家的"非冒犯性"思想,其实在前秦时期并不是很有特色。除了佛法,所有派系都是反战的。不同之处在于,孟子是反战的,善于发表高度文学化的人道主义演讲。庄子是反战的,他犀利的言辞胜过别人的千言万语,但真的有办法面对屠刀和战火吗?

只有Mozi拥有它。

司马迁的《史记》中,提到墨子只有24个字,其中提到"好留皇帝,节俭",不提命题,只强调实践实践,或者很擅长把握要点。

(作者为大学教师、历史学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刘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