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安9月7日(通讯员李梦轩)近日,秉承了解农村现状,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理念,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到威海、潍坊、济南、淄博、青岛村振兴实践服务团"在山东省, 韶格庄村、大溪墅村、昭庄村、大庄村、马家庄村等六个村开展夏令修行活动。7月18日至8月30日,团队成员积极走访调研,与农民进行深入的一对一交流,全面分析农村农药使用、残留和环境污染,立志寻求生物和化学防治方案的结合。
团队成员在附近村里分别进行三次调研,为了能够顺利开展活动,成员们提前对村落、海关、商业等进行了详细了解,设计了问卷调查,就如何更安全、更环保地使用农药等问题进行了讲座。
农业资本产业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产业,事实上,农业零售店在农资销售和农业技术服务技术人员之间起着双重作用,在农村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六位成员首先前往村里的植保站和农药站,拜访店主,了解农民如何购买农药,使用更多的农药以及各种农药的优点和污染,并向他们分发问卷。"我国农药供需模式已逐渐从紧平衡转向松散平衡,市场购买力不断下降,这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邵格庄村王叔叔告诉组长。生物农药具有安全、环保、无残留等特点,是未来农药产品的发展趋势。
委员们到田间走进村民家中,就农药储存、农药使用和残留、农药处理等问题交换意见。村民们抽出时间在百忙之中热情接待了委员们,他们说,一些当地人对农药问题关注度不高,甚至有些农药滥用、防控不力,农药用量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当地村民还向会员展示了喷洒器等农药设备,由于大部分村民年龄较大,使用时很少阅读说明书,导致使用方法不规范,防护措施不到位,身体直接接触农药,损害自身健康。在交流中,委员们还发现,村民在使用农药时存在很多问题,哪些农药杀虫效果好,哪一种使用,就不能下药。在访问期间,成员们发现,村里沿河、田地直接丢弃了农药瓶和农药袋,这些未定制的包装再次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图为问卷中的团队成员)
此外,团队成员充分利用微信、QQ等方式对公众进行农药相关问题的在线调研,团队共找回了147份问卷。成员们仔细分析了调查数据,从总体结果来看,大多数人对农药有一定的了解,但总体情况并不乐观。各位成员根据反馈的问题产生相应的宣传,在村里挨家挨户讲道,并用实际行动向村民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农药器具,使用过程中应采取何种防护措施,努力使规范的正常运行。在演讲中,委员们对某些害虫的滥用产生了耐药性问题进行了耐心和详细的解释,加强了村民对食物链中农药富集的认识。
(图为团队成员挨家挨户讲道)
村委会高度认可其成员的行为,村委会表示,相当一部分农民在使用农药时经验至上,这种说教很容易理解,提高了村民选择农药针对性的能力,在农药的科学使用上迈出了一大步,受到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
组员一致认为,在中央1号文件下发的推动乡村整体振兴工作中,组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农村农药实践活动,不仅要学会使用,学会结合,开辟一条在实践中学习的路子,还要保护村民的健康,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贡献适度力量。会员们也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支持参考建议,以期真正改善农村农药问题。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手段,减少农产品损失不可或缺的农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但在使用过程中暴露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危害人类健康等问题亟待解决。这种做法,会员们真正走进农村,锻炼才华,增加洞察力,锐化意志,有效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新时代青年听党、跟党的信心和决心!
(团队合影)(团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