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農藥研究引領鄉村振興

作者:山農李夢瑤

台安9月7日(通訊員李夢軒)近日,秉承了解農村現狀,傳播先進文化和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理念,山東農業大學植保學院"到威海、濰坊、濟南、淄博、青島村振興實踐服務團"在山東省, 韶格莊村、大溪墅村、昭莊村、大莊村、馬家莊村等六個村開展夏令修行活動。7月18日至8月30日,團隊成員積極走訪調研,與農民進行深入的一對一交流,全面分析農村農藥使用、殘留和環境污染,立志尋求生物和化學防治方案的結合。

團隊成員在附近村裡分别進行三次調研,為了能夠順利開展活動,成員們提前對村落、海關、商業等進行了詳細了解,設計了問卷調查,就如何更安全、更環保地使用農藥等問題進行了講座。

農業資本産業是農業生産中的重要産業,事實上,農業零售店在農資銷售和農業技術服務技術人員之間起着雙重作用,在農村農業發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六位成員首先前往村裡的植保站和農藥站,拜訪店主,了解農民如何購買農藥,使用更多的農藥以及各種農藥的優點和污染,并向他們分發問卷。"我國農藥供需模式已逐漸從緊平衡轉向松散平衡,市場購買力不斷下降,這與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和綠色農業的發展密切相關,"邵格莊村王叔叔告訴組長。生物農藥具有安全、環保、無殘留等特點,是未來農藥産品的發展趨勢。

委員們到田間走進村民家中,就農藥儲存、農藥使用和殘留、農藥處理等問題交換意見。村民們抽出時間在百忙之中熱情接待了委員們,他們說,一些當地人對農藥問題關注度不高,甚至有些農藥濫用、防控不力,農藥用量增加,形成惡性循環。當地村民還向會員展示了噴灑器等農藥裝置,由于大部分村民年齡較大,使用時很少閱讀說明書,導緻使用方法不規範,防護措施不到位,身體直接接觸農藥,損害自身健康。在交流中,委員們還發現,村民在使用農藥時存在很多問題,哪些農藥殺蟲效果好,哪一種使用,就不能下藥。在通路期間,成員們發現,村裡沿河、田地直接丢棄了農藥瓶和農藥袋,這些未定制的包裝再次對生态系統産生了負面影響。

以農藥研究引領鄉村振興

(圖為問卷中的團隊成員)

此外,團隊成員充分利用微信、QQ等方式對公衆進行農藥相關問題的線上調研,團隊共找回了147份問卷。成員們仔細分析了調查資料,從總體結果來看,大多數人對農藥有一定的了解,但總體情況并不樂觀。各位成員根據回報的問題産生相應的宣傳,在村裡挨家挨戶講道,并用實際行動向村民展示如何正确使用農藥器具,使用過程中應采取何種防護措施,努力使規範的正常運作。在演講中,委員們對某些害蟲的濫用産生了耐藥性問題進行了耐心和詳細的解釋,加強了村民對食物鍊中農藥富集的認識。

以農藥研究引領鄉村振興

(圖為團隊成員挨家挨戶講道)

村委會高度認可其成員的行為,村委會表示,相當一部分農民在使用農藥時經驗至上,這種說教很容易了解,提高了村民選擇農藥針對性的能力,在農藥的科學使用上邁出了一大步,受到全體村民的一緻好評。

組員一緻認為,在中央1号檔案下發的推動鄉村整體振興工作中,組員積極響應國家号召,開展農村農藥實踐活動,不僅要學會使用,學會結合,開辟一條在實踐中學習的路子,還要保護村民的健康, 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貢獻适度力量。會員們也從自己的專業出發,在專業指導老師的幫助下,提出了一系列理論支援參考建議,以期真正改善農村農藥問題。

農藥作為農業生産的重要生産手段,減少農産品損失不可或缺的農藥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和農業生産力,但在使用過程中暴露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生态環境的破壞,進而危害人類健康等問題亟待解決。這種做法,會員們真正走進農村,鍛煉才華,增加洞察力,銳化意志,有效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新時代青年聽黨、跟黨的信心和決心!

以農藥研究引領鄉村振興

(團隊合影)(團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