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纽曼:一位温医大首批国际留学生的“变形记”

作者:楚天阔论
纽曼:一位温医大首批国际留学生的“变形记”
纽曼:一位温医大首批国际留学生的“变形记”

 

纽曼正在做临床研究

昨天是努曼在温州的第12个中秋节,按照惯例,他和一群朋友一起吃饭,吃了一个美味的月饼。

2006年夏天,作为温州医科大学(原温州医学院)招收的第一批留学生,来自巴基斯坦的国际学生纽曼首次踏上温州的土地。当时,中国人连一句话都不说的纽曼,没想到他和城里已经形成了关系。

12年后的今天,他获得了温医科大学的本科和硕士学位,成为毕业后唯一留在大学的外教。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诉我们他对校园的深厚感情,并感叹温州的变化。

来自温医科大学的第一批外国留学生

2006年,作为温州第一所"敢吃螃蟹"的大学,温医科大学,也就是当时还是温州医学院的温医科大学,率先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首批36名学生来自美国、印度、南非、斯里兰卡, 巴基斯坦等等来了。纽曼在他的家乡巴基斯坦刚刚完成高中学业,就是其中之一。

谈到选择温医科大学,纽曼直言不讳地说,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中国的医疗技术得到了发展。不仅如此,他的父亲还是一个"中国迷":"他总是告诉我,中国文化是广阔而深刻的,中国文化只有在中国才能真正学习。"

正是带着这个想法,他踏上了前往温州的道路。但第一次离家出走,加上对中文的无知,在转机当晚,他忍不住独自在酒店里哭了起来。幸运的是,所有这些陌生人在到达温州和文艺大学后很快就消散了。纽曼回忆说:"开学的第一天晚上,我在宿舍楼里遇到了来自巴基斯坦的室友,后来他们邀请我去学校的英语角。我很快就忘记了孤独和陌生。一个学期过去了,我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爱上了这所学校,爱上了温州。"

我想念温州来母校读研究生

2012年1月,纽曼在温哥华大学完成了为期五年半的临床医学本科学习,并返回巴基斯坦参加医学资格考试。拿到资格证书后,他迷茫起来,因为他发现自己非常想念温州。

2012年8月,当他收到文艺大学的电子邮件,通知他可以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到文艺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他甚至没有考虑过就提交了申请。于是离开8个月后,他回到了文医科大学,开始了他的研究生生涯。

在谈到自己在医科大学的经历时,他谈到了这一点:"我还记得我第一堂解剖课的兴奋,那是我第一次与人体器官和医学的伟大接触,课后,我也拉着老师问了很多问题。我还记得陈浩先生的课堂,他讲了一些不同的东西,这为我们打开了很多视野。温医科大学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也让纽曼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

纽曼告诉记者,过去和他一起来温州的国际学生现在定居在不同的国家,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的室友成为巴基斯坦知名医生,同学查尔斯成为加纳驻华副大使,至今他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从国际学生到留在学校任教

经过多年的努力,温医科大学已形成中外合作教育、留学海外办学办学的办学模式,拥有本科、硕士、博士、非学位等多专业、多层次的发展格局,820名留学生和学生分布在68个国家。

2015年研究生院毕业后,纽曼通过考试,成为温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外籍教师,负责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也是温州医科大学唯一留校任教的国际学生。

除了完成基础工作外,他还在留学生中扮演着"知己兄弟"的角色,许多尚未适应新环境的新国际学生会发现纽曼有同样的经历可以交谈。"因为我与许多国际学生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较小,他们很高兴来找我,我很高兴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的学习生活。

在纽曼眼中,温州是一座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城市。"温州虽然是个小城市,但生活非常方便,生活质量很高。他说。明年,他还计划邀请他的父母和两个妹妹来这座城市。

他成为温州人

在温州生活了12年后,纽曼直言不讳地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改变"。

"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我去医院实习,很多病人看到我,会说'Wa Gai Yi Si'(温州方言音译:外国医生),会感到惊喜,因为当时他们几乎没见过外国医生,他们猜测我是不是来这里咨询的知名外国专家。这时,纽曼忍不住笑了起来。"温州人很热情,就算语言不一样,看到我的时候,也会尽量跟我说几句话。但这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和温州,人们看到他时的反应虽然热情,但越来越平静,也让他感到一种融合。

如今的纽曼和所有温州年轻人,聊着微信,出门不用钱包,支付宝什么都能做完,用淘宝购物,闲暇会刷抖音,出差骑共享单车。没人知道,12年前,他刚到中国,在买东西的时候需要请中国同学帮忙"买"。"用一部手机解决各种问题,在其他国家是很难想象的,即使在生活不那么方便的美国也是如此。MixC的开业丰富了他的业余生活,他有了一个新的地方去和朋友一起看3D电影,周末,健身,小聚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