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紐曼:一位溫醫大首批國際留學生的“變形記”

作者:楚天闊論
紐曼:一位溫醫大首批國際留學生的“變形記”
紐曼:一位溫醫大首批國際留學生的“變形記”

 

紐曼正在做臨床研究

昨天是努曼在溫州的第12個中秋節,按照慣例,他和一群朋友一起吃飯,吃了一個美味的月餅。

2006年夏天,作為溫州醫科大學(原溫州醫學院)招收的第一批留學生,來自巴基斯坦的國際學生紐曼首次踏上溫州的土地。當時,中國人連一句話都不說的紐曼,沒想到他和城裡已經形成了關系。

12年後的今天,他獲得了溫醫科大學的大學和碩士學位,成為畢業後唯一留在大學的外教。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訴我們他對校園的深厚感情,并感歎溫州的變化。

來自溫醫科大學的第一批外國留學生

2006年,作為溫州第一所"敢吃螃蟹"的大學,溫醫科大學,也就是當時還是溫州醫學院的溫醫科大學,率先成立了國際教育學院,招收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首批36名學生來自美國、印度、南非、斯裡蘭卡, 巴基斯坦等等來了。紐曼在他的家鄉巴基斯坦剛剛完成高中學業,就是其中之一。

談到選擇溫醫科大學,紐曼直言不諱地說,他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醫生,中國的醫療技術得到了發展。不僅如此,他的父親還是一個"中國迷":"他總是告訴我,中國文化是廣闊而深刻的,中國文化隻有在中國才能真正學習。"

正是帶着這個想法,他踏上了前往溫州的道路。但第一次離家出走,加上對中文的無知,在轉機當晚,他忍不住獨自在酒店裡哭了起來。幸運的是,所有這些陌生人在到達溫州和文藝大學後很快就消散了。紐曼回憶說:"開學的第一天晚上,我在宿舍樓裡遇到了來自巴基斯坦的室友,後來他們邀請我去學校的英語角。我很快就忘記了孤獨和陌生。一個學期過去了,我适應了這裡的生活,愛上了這所學校,愛上了溫州。"

我想念溫州來母校讀研究所學生

2012年1月,紐曼在溫哥華大學完成了為期五年半的臨床醫學大學學習,并傳回巴基斯坦參加醫學資格考試。拿到資格證書後,他迷茫起來,因為他發現自己非常想念溫州。

2012年8月,當他收到文藝大學的電子郵件,通知他可以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到文藝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時,他甚至沒有考慮過就送出了申請。于是離開8個月後,他回到了文醫科大學,開始了他的研究所學生生涯。

在談到自己在醫科大學的經曆時,他談到了這一點:"我還記得我第一堂解剖課的興奮,那是我第一次與人體器官和醫學的偉大接觸,課後,我也拉着老師問了很多問題。我還記得陳浩先生的課堂,他講了一些不同的東西,這為我們打開了很多視野。溫醫科大學的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也讓紐曼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夢想。

紐曼告訴記者,過去和他一起來溫州的國際學生現在定居在不同的國家,但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的室友成為巴基斯坦知名醫生,同學查爾斯成為加納駐華副大使,至今他們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聯系。

從國際學生到留在學校任教

經過多年的努力,溫醫科大學已形成中外合作教育、留學海外辦學辦學的辦學模式,擁有大學、碩士、博士、非學位等多專業、多層次的發展格局,820名留學生和學生分布在68個國家。

2015年研究所學生院畢業後,紐曼通過考試,成為溫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外籍教師,負責留學生的教學和管理,也是溫州醫科大學唯一留校任教的國際學生。

除了完成基礎工作外,他還在留學生中扮演着"知己兄弟"的角色,許多尚未适應新環境的新國際學生會發現紐曼有同樣的經曆可以交談。"因為我與許多國際學生的語言和文化差異較小,他們很高興來找我,我很高興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新的學習生活。

在紐曼眼中,溫州是一座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氣息濃厚的城市。"溫州雖然是個小城市,但生活非常友善,生活品質很高。他說。明年,他還計劃邀請他的父母和兩個妹妹來這座城市。

他成為溫州人

在溫州生活了12年後,紐曼直言不諱地說,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改變"。

"我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我去醫院實習,很多病人看到我,會說'Wa Gai Yi Si'(溫州方言音譯:外國醫生),會感到驚喜,因為當時他們幾乎沒見過外國醫生,他們猜測我是不是來這裡咨詢的知名外國專家。這時,紐曼忍不住笑了起來。"溫州人很熱情,就算語言不一樣,看到我的時候,也會盡量跟我說幾句話。但這些年來,随着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和溫州,人們看到他時的反應雖然熱情,但越來越平靜,也讓他感到一種融合。

如今的紐曼和所有溫州年輕人,聊着微信,出門不用錢包,支付寶什麼都能做完,用淘寶購物,閑暇會刷抖音,出差騎共享單車。沒人知道,12年前,他剛到中國,在買東西的時候需要請中國同學幫忙"買"。"用一部手機解決各種問題,在其他國家是很難想象的,即使在生活不那麼友善的美國也是如此。MixC的開業豐富了他的業餘生活,他有了一個新的地方去和朋友一起看3D電影,周末,健身,小聚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