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共同富裕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口号,而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同富裕"正在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也成为外媒关注中国的新热点话题。目前,关于共同富裕的内涵有各种理论,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解释和分析。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江山是立足于人民去争取的,执政党的地位是由人民来巩固的。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在民,力量在人民。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的生活。

早在100年前的1921年,就提出了"维护无产阶级利益"、"支持工人阶级"、"消除社会的阶级差别"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和《党纲》 。无产阶级是最贫穷的阶级,支持和维持最贫穷阶级的"支持理论"奠定了共同富裕观念的基础。

195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在毛泽东主持下制定的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提出"逐步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从落后的个体经济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的先进合作经济, 为了逐步克服工农业两个经济部门发展的不相容性,使农民逐步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1955年,毛泽东在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10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座谈会上讲话。 并建议他的党必须"带领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能够共同致富,穷人应该富有,所有农民都应该富有,财富程度应该比今天的富农高得多"。显然,毛泽东将共同繁荣与制度联系在一起。

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公有制、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后来,在1985年9月、1990年12月和1992年初,他多次提到"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使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他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如果我们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我们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这永远无法解决90%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动分配的原则,贫富差距不会过大。"很明显,邓小平把共同繁荣同社会主义目标联系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谈到共同富裕。2020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2035年愿景》的说明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人类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将取得更加切实和实质性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将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揭示了两者内在的逻辑和相互作用。

从"拥护""一大"、毛泽东的"制度"到邓小平的"宗旨",再到今天习近平的"本质"声明,它表明,共同富裕是中共的一贯主张,是人民的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共同繁荣不是当下的口号,而是中国发展的唯一途径。

共同繁荣是社会稳定团结的需要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共同繁荣是社会稳定团结的需要。社会发展,一般来说,要稳定团结,无序就是无序,动乱就难富强。即使是正义的、必要的动荡也是一种痛苦。而贫富差距太大,总会有不稳定。根据社会平衡的社会学理论,贫富差距大,社会紧张。它很像一根橡皮筋,短而紧,经常在触摸时"断裂"。两极分化,社会紧张容易引发社会冲突。社会冲突按强度和强度划分。差距越大,强度和强度越大,对社会的破坏就越严重。

在现实政治中,贫富差距过大也会导致国家分裂。如您所知,曾经有一个国家叫捷克斯洛伐克,但后来有两个国家。当然,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之一就是捷克富国和斯洛伐克穷国,这导致了社会矛盾。而南斯拉夫现在又分为六七个国家,第一和第二个领先独立于两个富裕国家。可以看出,贫富差距过大,不仅会导致不稳定,还会导致国家的分裂。

因此,要稳定和团结社会,包容包容,使城市成为城市,不断发展,必须树立社区观念,大力促进共同繁荣。

利用基本制度安排促进共同繁荣

中央财政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匹配的基本制度安排。

初始分配是指在市场起调节作用的条件下参与工作或投资市场,并依照市场规律获得自身收入的人。由于每个人获得的收入金额各不相同,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形成收入差距。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因此存在"再分配"。

再分配是指政府领导下的收入分配,是指政府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等对收入进行调整。例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也包括对财产较多的人征收财产税,再对贫困户发放津贴或补贴,这就是"再分配"。再分配后,每个人的收入都变成了税后收入,低收入人群不仅不必缴纳所得税、财产税,还接受政府补贴或补贴,从而有助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但即便如此,也可能存在较大差距,怎么办?这需要"三次分配"。

三分配是指基于道德力量的收入再分配,包括利用人们捐赠的钱通过社会福利事业帮助低收入家庭,以及帮助低收入家庭脱贫的自愿捐款,例如帮助丧偶老人,病人,残疾人,儿童和人们自愿提供的各级学校的奖学金。此外,面对洪涝、地震、台风、泥石流、抗旱救灾活动,该地区将有不少人向慈善捐款,或自己向受灾民众捐款,这些都属于"三派"范畴。

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一步深入分配,丝扣,从而达到极大细节,力争不错过一个人,共同财富。

三个分布不是"平等主义,懒惰"

对于共同富裕的基本制度安排,存在许多误解。在这里,我想举几个例子:

有人说,这样做会"走向市场化",这是多余的担忧。最初的分配不是在市场上运行吗?通过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不仅可以促进市场需求导向,实现资源和要素的充分合理配置,而且避免了单纯追求市场利润最大化,忽视社会需求;这三个分配主张以创新取胜,以创新缩短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监管体系,促进市场法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促进合作共赢。

与初始分配和再分配相比,三种分配属于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结果,有更多的误解。比如有人说三次分发都是"敲老板的竹条,吹老板的热情,不好的老板会搬走",这种恐惧令人担忧。新阶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课题。"先富后富",他们有感情,也有能力参与"中国治国",从事公益事业。有興趣和有遠見的人不僅不會動,而且他們也會日復一日地成長。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整体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加到今天的1.46亿户,年均净增长1000万户。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市场主体1394万只,整体市场活跃度稳定在70%左右。

还有人说这三种分布是"平等主义和懒惰的人",这也是一种误解。区别是绝对的。引入三种分布,使财富分配呈橄榄形,中大,两端小,贫富少,大多中等收入。分配制度仍然坚持按劳动、多工多分配。

在我们走向共同繁荣的过程中,有几件事需要注意

共同繁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唱高音不能,高和低;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请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处理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有了生产的果实,只有分销才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分配的水平和方式。因此,做好配血的前提仍然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就是所谓的"输血先产血"。

其次,要着眼于"共同"字来努力,缩小阶级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职业差距。共同是综合性的,要开展乡村振兴,提高农村承包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管理权,推动城镇化率提高到一个更高层次、几个楼层。提高最低工资并进行初步分配。

第三,做物质的、精神的和两者兼而有之。共同富裕"富"不仅指物质,更注重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精神就是灵魂,灵魂不能失去。现在中国的学前班、高中、大学总入学率正在上升。但据联合国称,中国在卫生、教育、科技和文化方面的投资仍远未达到GDP。这种情况必须迅速改变。

(作者为上海大学终身教授)

转载请注明"看得起眼的消息"的来源,违法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专栏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专栏编辑:王震 文字编辑:王震 标题 图片来源:新华社 照片编辑:朱伟

来源:作者:邓伟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