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社交媒体时代,蒙娜丽莎的“观看之道”

作者:澎湃新闻
社交媒体时代,蒙娜丽莎的“观看之道”

一位观众在法国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前举起手机

在巴黎的卢浮宫内,一对年轻夫妇穿过人群走向蒙娜丽莎。几秒钟后,妻子转过身来,微笑着拿起手机,拍了一张自拍照。然后,她把手机递给丈夫拍了一些姿势,两人手拉手拍了一张自拍照,然后转身离开。

"这幅画太小了,太拥挤了,无法近距离看到细节。这位妻子说,她是一名来自上海的28岁金融分析师,她正在巴黎与外国丈夫度蜜月。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但她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可以在图画书或互联网上更清楚地看到蒙娜丽莎。选择参观卢浮宫的原因是,蒙娜丽莎神秘的笑容是有名的,而在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中,她对自己的作品和卢浮宫博物馆有了更多的想象。

这对夫妇与这幅拥有500年历史的画作互动的方式反映了数字媒体时代的艺术体验。在卢浮宫的开放时间内,蒙娜丽莎被大约150名游客包围,其中大多数人都在拍摄蒙娜丽莎或蒙娜丽莎。在数字媒体时代,蒙娜丽莎面前的人不仅仅是在看真实的艺术,他们是一种体验和体验,当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蒙娜丽莎的照片时,这是"我去过那里"的证据。

2017年,卢浮宫吸引了810万游客,仍然保持着其作为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的地位。其中,蒙娜丽莎是一幅无限复制的女人的肖像,据信是佛罗伦萨商人的妻子丽莎·乔孔多。在16世纪初,莱昂纳多·达·芬奇用他的油画技巧完成了它。《蒙娜丽莎》最初收藏在法国王室的枫丹白露宫,卢浮宫完工后被移至卢浮宫。早期的画作并不为人所知,也没有被用作市政厅。直到1911年8月20日,曾在卢浮宫当过画家的佩鲁贾在关闭博物馆时躲在储藏室里,下周一才脱下他的画作,从他的外套上偷走了它们。博物馆在22日发现《蒙娜丽莎》被盗,因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封闭调查,并提供了很高的奖励。由于这幅画仍然下落不明,《蒙娜丽莎》在各种报纸的报道下获得了人气。两年后,佩鲁贾因试图将《蒙娜丽莎》卖给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而被警方逮捕。《蒙娜丽莎》回归卢浮宫,两天内吸引了10万人,或许因为被盗而成为"世界名画"。今天,这幅77厘米长、53厘米宽的"小画"在防弹玻璃和层温控制下陈列在卢浮宫。

社交媒体时代,蒙娜丽莎的“观看之道”

2014年10月,美国音乐明星Jay-Z和碧昂丝在卢浮宫与蒙娜丽莎合影留念。

2014年10月,美国音乐明星Jay-Z,碧昂丝和他们的女儿Beau Ivey参观了卢浮宫,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发布了这次访问的照片,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反应,在线新闻媒体公司BuzzFeed将其描述为"没有比碧昂丝和Jay-Z站在蒙娜丽莎面前更重要的形象了!他补充说:"这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照片。"

也许对于专业艺术家,评论家或策展人来说,将蒙娜丽莎视为旅游自拍很容易,但对于卢浮宫的游客,如Jay-Z和碧昂丝,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包含真实蒙娜丽莎的照片表明他们实际上已经看到了原作。

对于评论家或策展人来说,很容易将蒙娜丽莎的体验视为一次自拍之旅。然而,Jay-Z和碧昂斯确实看到了这幅画,就像几乎所有参观卢浮宫的人一样。

事实上,今天看待《蒙娜丽莎》的方式代表了数字媒体和视觉文化时代大多数艺术形式的饱和。

"她比她坐的岩石还要老。像吸血鬼一样,她已经死了很多次了,她知道死亡的秘密。1873年,英国评论家沃尔特·佩特(Walter Pate)著名的《文艺复兴之书》(Book of The Renaissance)中最著名的一段是关于蒙娜丽莎的。早在大众旅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等出现之前,他就唤起了蒙娜丽莎的永恒。

但机械复制的时代改变了艺术,数字时代的到来变得更加明显。另一位英国评论家约翰·伯杰(John Berger)在他1972年出版的《看得见之道》(The Way to See)一书中写道,在数字复制时代,"绘画的意义不再是画面的附属品,而是可传播的。"

去年去世的约翰·伯杰(John Berger)可能已经注意到,碧昂丝在2014年与卢浮宫蒙娜丽莎(Mona Lisa)的instagram照片获得了近84万个赞。

社交媒体时代,蒙娜丽莎的“观看之道”

碧昂絲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發布的照片已收到近840,000個讚

同样,富有的艺术收藏家也不必花费数百万美元在克里斯托弗·伍尔(Christopher Wool)和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身上观看原作,因为在数字复制时代,收藏家已经多次看到他们作品的数字版本,并且确切地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

虽然著名机构的当代艺术质量足以让收藏家放心,但他们可以通过印刷来提升作品的价值。另一方面,经典通过复制削弱了它们的神圣性,如蒙娜丽莎的例子。

"这太不可思议了,它又小又黑。一位第二次看到蒙娜丽莎的33岁工程师说。

相比之下,在佳士得预展上观看《救世主》有一种准宗教的体验,而这部被认为是达芬奇的作品,得益于一部名为《最后的达芬奇》的广告公司视频,感动了数千万人,也影响了《救世主》最终赚到4.55亿美元的纪录。

约翰·伯格(John Berg)在《看得道而行》(The Way of Seeing)一书中指出,在"机械可复制的时代",原创艺术作品的价值就是市场价格,而目前的复制手段已经摧毁了艺术的权威。

回到卢浮宫,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无视"岩石中的麦当娜",直接前往蒙娜丽莎,卢浮宫收藏中的"岩石麦当娜"被认为是在1483年至1486年间完成的,它是莱昂纳多达芬奇作品的完整记录,想象它出现在市场上并打破了数亿美元的记录。因此,专业人士不一定会挤掉《蒙娜丽莎》的喧嚣,而是会在无人关注的《岩石圣母》面前停留很长一段时间。

社交媒体时代,蒙娜丽莎的“观看之道”

列奥纳多·达·芬奇,岩石圣母,卢浮宫收藏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作品,《蒙娜丽莎》背负着她的名气,她的意义不仅仅是达芬奇的原创作品,更是社交媒体喧嚣的"炫耀"。

也许这就是当代的"观看方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