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月几时有

作者:二钊频道

又是一年中秋节,不知道大家是返回家乡还是在外,是与家人团聚还是独在异乡。

中秋节对中国人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个节日。

于我而言,中秋,是那些精心折好、叠得高高的纸塔,是一对对播着“十五的月亮”的红烛,是供奉在案头的水果、芋头和米糕,是人们对着“月娘”祭拜的虔诚。

小的时候,我喜欢过中秋,像过年一样喜欢。因为在这个时候,爸妈会早早准备好一大桌吃的当做供品。

太阳一下山,月亮快要升起,便将案桌摆到门口空旷处,摆上供品纸塔,插好蜡烛,点好香,虔诚地向月娘跪拜。

香要上两三柱(太久了不记得是两柱还是三柱),在上几柱香的间隔期间,大人们在周边赏月谈笑,孩子们则在一边嬉笑玩闹。光影绰绰,秋风微凉,空气中夹杂着笑声、交谈声,还有些许汗液的味道。

等最后一柱香燃烧过半,最后一次跪拜“月娘”。把纸元宝、纸塔等纸祭品烧完,收好案台,我就会迫不及待地问妈妈要一块米糕吃。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中秋,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区里举办了中秋活动,我已经是个大孩子了,被允许自己去参加游园活动找同学们玩。

当时的路灯并不太亮,我一个人穿过长长的马路,看着影子在身前身后不断变化长短,满心期待广场上有什么新奇的玩意。

头上悬着的又圆又大的月亮、五花八门各色精美的灯笼、灯笼下挂着的一条条灯迷还有各种游园小活动、熙熙攘攘的人群,多年之后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那繁华热闹,和我归家的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我在返程路上回头看时,生出了两个世界的错觉。

这好像是一个寓言。

童年的新奇好玩热闹繁华最终还是被留在了童年,而长大后的我,要独自一人踏上寻找归处的旅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