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教育部点名“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等词:生造晦涩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950号建议的答复

作者:北京日报客户端
教育部点名“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等词:生造晦涩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950号建议的答复

11月13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3950号建议的回应》(以下简称《批复》),公开了教育部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对《关于规范中国语言传统文化的建议》的答复的具体内容。

教育部在《批复》中指出,语言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正确规范汉语古籍文字的使用,对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也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正如你所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语言文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出现了一些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新词,传播了'给力'、'赞美'和'硬核'等正能量,还有一些不规范、不文明的误读和失实陈述的现象, 比如'人难不拆''十动拒绝'等晦涩难懂的字眼,甚至一些粗俗的语言、网络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安全都产生了负面影响。根据《批复》,教育部和国家语言委员会对此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指导。

《回信》称,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研究吸收您的建议,一是通过筹备召开新世纪以来首届全中文会议,研究出台《关于全面加强语言文字新时代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发展"十四五"规划,促进民族语言文字产业的发展, 完善出台《<全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等,继续加强语言文本标准化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二是继续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及时监测全媒体时代语言生活动态,按语言发展规律,加强对重点领域语言文字运用的监督管理,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和谐发展。三、推进汉语经典阅读项目深入实施,继续打造语言文化品牌项目,广泛开展汉语经典读写、讲解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创新"互联网与语言文化",开发学习中音乐、读中音乐的多样化新媒体资源, 加大媒体渠道,促进和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发展。

答复全文

<h1级"pgc-h-right-arrow">对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3950号建议的回应</h1>

教学与语言咨询(2020)第89期

您的《关于规范中国语言传统文化的建议》已收到,答复如下:

语言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正确规范汉语古籍文字的使用,对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也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如你所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语言文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出现了一些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新词,传播了正能量,如"力""表扬""硬核"等,还有一些不规则、不文明的误读和失实陈述现象, 如"人难不拆""十动拒绝"等晦涩难懂的字眼,甚至一些粗俗的语言、网络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安全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教育部、国家语言委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指导。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

一是在《全国中长期语言文字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和《民族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是重点任务之一,指出要推动机关等重点领域语言文字标准化, 学校、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公共服务行业,并在示范中发挥主导作用;纠正语言和写作的不规律使用,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发展。二是成立语言文字立法专责小组,研究推动《全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和实施,在修订稿中对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提出进一步明确要求。三是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考核和语言文字监督评价工作,通过考核进一步推动各地区、各行业系统将语言文字标准化要求纳入综合管理,加强检查监督和使用语言文字违规行为的治理和整改, 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监督,提高语言文字在全社会的规范化应用水平。

二、开展监督监督,加强规范引导

近年来,教育部、国家语言委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语言和文本规范的使用指导。如与广播电视总局建立合作机制,实时监测广播电视语言和文字使用情况,建立印刷媒体、音频媒体、网络媒体、教育材料语言文字使用监测研究中心,委托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协会开展报刊活动, 政府网站、网络语言等监测研究;在文明城市评价、图书质量管理、文化、信息产业等部门对语言文字标准化提出要求,由国家语言委牵头,会同中央编纂局、外交部、教育部、民政部、广播电视总局、 新闻出版管理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华社、中国科学院组成外语汉语翻译规范部际联席会议,密切关注现有和新兴外文词汇和汉语翻译的中文翻译应用

三、实施中国经典阅读项目,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为了进一步发挥语言和文字传承在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根本作用,教育部、国家语言委推动实施汉语经典阅读项目,开展广泛深入的汉语经典朗诵、写作和讲解实践活动。例如,连续五年,中央广播电视台举办"中国诗歌大会",网络获得超过30亿的观看次数,举办了两个系列活动,包括阅读、解释、写作、雕刻等中国经典朗诵大赛,建设"中国经典资源基地",制作并完成了五届约12000分钟的朗诵视频资源, 联合中央广播电视台建设"中小学语言示范阅读图书馆",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健全语言教材",每年开展古典朗诵讲座专场教师面对面培训,实施1万名教师网络专项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公众热爱祖传汉语 文字,贴近中国文化经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接下来,教育部将认真研究和吸收您的建议,一是通过筹备新世纪以来的首届全汉语会议,研究并介绍《关于全面加强语言文字新时代工作》的指导文件,发展"十四五"规划,促进民族语言文字产业的发展, 完善出台《&lt;全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律&gt;实施办法》等,继续加强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二是继续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及时监测全媒体时代语言生活动态,按语言发展规律,加强对重点领域语言文字运用的监督管理,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和谐发展。三、推进汉语经典阅读项目深入实施,继续打造语言文化品牌项目,广泛开展汉语经典读写、讲解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创新"互联网与语言文化",开发学习中音乐、读中音乐的多样化新媒体资源, 加大媒体渠道,促进和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和语言写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十月 19, 2020

来源:新闻、教育部网站

编辑:胡德·程

流程编辑 吴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