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艰不拆”等词被教育部点名,专家:对网络用语要宽容但不能纵容

作者:京报网

11月13日,教育部网站刊登了《对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第3950号建议的回应》。

“人艰不拆”等词被教育部点名,专家:对网络用语要宽容但不能纵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语言和文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反映时代特点、传播正能量的新词语和短语,如'给予力'、'表扬'和'硬核',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现象,"答复说,"不文明的误读和写错的现象,如'人难不拆''十招拒绝'等晦涩难懂的词语, 甚至一些粗俗的语言,对网络生态环境,以及社会语言的生活和文化安全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教育部、国家语言委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指导。

教育部在10月19日的书面答复中指出,语言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正确规范汉语古籍文字的使用,对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也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宽容,不放纵

不可避免地,目前网络语言下也存在泥泞、鱼混珠的问题,粗俗、粗俗、华丽的语言并不少见。在田立信看来,由于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缺乏看门人"的特点,一些风格不高、低档甚至粗俗的语言充斥着网络,网络庸俗语言已经到了非治理的境界。

有专家表示,对于网络语言,既要宽容又不纵容,语言规范应以势利为指导,区分使用语言场合,针对不同性质、不同使用网络语言采取不同措施:涉及公众和大众传播领域,应严格规范;

原标题:教育部提及误读和误写语言文字的现象,"人难不拆"等被点名

<h4>来源:综合新闻人民网</h4>

<h4>进程编辑: u004</h4>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