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部點名“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等詞:生造晦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950号建議的答複

教育部點名“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等詞:生造晦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950号建議的答複

11月13日,教育部網站釋出了《對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第3950号建議的回應》(以下簡稱《批複》),公開了教育部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對《關于規範中國語言傳統文化的建議》的答複的具體内容。

教育部在《批複》中指出,語言文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正确規範漢語古籍文字的使用,對弘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也是語言文字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正如你所說,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對語言文字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不僅出現了一些能夠反映時代特征的新詞,傳播了'給力'、'贊美'和'硬核'等正能量,還有一些不規範、不文明的誤讀和失實陳述的現象, 比如'人難不拆''十動拒絕'等晦澀難懂的字眼,甚至一些粗俗的語言、網絡生态環境、社會文化安全都産生了負面影響。根據《批複》,教育部和國家語言委員會對此高度重視,并采取積極措施加強指導。

《回信》稱,下一步,教育部将認真研究吸收您的建議,一是通過籌備召開新世紀以來首屆全中文會議,研究出台《關于全面加強語言文字新時代工作》的指導性檔案,發展"十四五"規劃,促進民族語言文字産業的發展, 完善出台《<全國通用語言文字法>實施辦法》等,繼續加強語言文本标準化頂層設計和政策指導。二是繼續與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及時監測全媒體時代語言生活動态,按語言發展規律,加強對重點領域語言文字運用的監督管理,引導社會語言生活健康和諧發展。三、推進漢語經典閱讀項目深入實施,繼續打造語言文化品牌項目,廣泛開展漢語經典讀寫、講解等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現代資訊技術優勢,創新"網際網路與語言文化",開發學習中音樂、讀中音樂的多樣化新媒體資源, 加大媒體管道,促進和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遺産的發展。

答複全文

<h1級"pgc-h-right-arrow">對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第3950号建議的回應</h1>

教學與語言咨詢(2020)第89期

您的《關于規範中國語言傳統文化的建議》已收到,答複如下:

語言文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正确規範漢語古籍文字的使用,對弘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也是語言文字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正如你所說,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對語言文字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不僅出現了一些能夠反映時代特征的新詞,傳播了正能量,如"力""表揚""硬核"等,還有一些不規則、不文明的誤讀和失實陳述現象, 如"人難不拆""十動拒絕"等晦澀難懂的字眼,甚至一些粗俗的語言、網絡生态環境、社會文化安全都産生了負面影響。對此,教育部、國家語言委高度重視采取積極措施加強指導。

一、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法律法規

一是在《全國中長期語言文字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和《民族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語言文字标準化建設"是重點任務之一,指出要推動機關等重點領域語言文字标準化, 學校、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公共服務行業,并在示範中發揮主導作用;糾正語言和寫作的不規律使用,引導社會語言生活健康發展。二是成立語言文字立法專責小組,研究推動《全國通用語言文字法》的修訂和實施,在修訂稿中對規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提出進一步明确要求。三是開展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考核和語言文字監督評價工作,通過考核進一步推動各地區、各行業系統将語言文字标準化要求納入綜合管理,加強檢查監督和使用語言文字違規行為的治理和整改, 特别是要進一步加大對網絡、手機等新媒體語言文字規範使用的監督,提高語言文字在全社會的規範化應用水準。

二、開展監督監督,加強規範引導

近年來,教育部、國家語言委和有關部門共同努力,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語言和文本規範的使用指導。如與廣播電視總局建立合作機制,實時監測廣播電視語言和文字使用情況,建立印刷媒體、音頻媒體、網絡媒體、教育材料語言文字使用監測研究中心,委托相關高校、科研機構、協會開展報刊活動, 政府網站、網絡語言等監測研究;在文明城市評價、圖書品質管理、文化、資訊産業等部門對語言文字标準化提出要求,由國家語言委牽頭,會同中央編纂局、外交部、教育部、民政部、廣播電視總局、 新聞出版管理局、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華社、中國科學院組成外語漢語翻譯規範部際聯席會議,密切關注現有和新興外文詞彙和漢語翻譯的中文翻譯應用

三、實施中國經典閱讀項目,大力弘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

為了進一步發揮語言和文字傳承在弘揚優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根本作用,教育部、國家語言委推動實施漢語經典閱讀項目,開展廣泛深入的漢語經典朗誦、寫作和講解實踐活動。例如,連續五年,中央廣播電視台舉辦"中國詩歌大會",網絡獲得超過30億的觀看次數,舉辦了兩個系列活動,包括閱讀、解釋、寫作、雕刻等中國經典朗誦大賽,建設"中國經典資源基地",制作并完成了五屆約12000分鐘的朗誦視訊資源, 聯合中央廣播電視台建設"中國小語言示範閱讀圖書館",打造高标準、高品質的"健全語言教材",每年開展古典朗誦講座專場教師面對面教育訓練,實施1萬名教師網絡專項教育訓練計劃,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和教學水準,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公衆熱愛祖傳漢語 文字,貼近中國文化經典,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接下來,教育部将認真研究和吸收您的建議,一是通過籌備新世紀以來的首屆全漢語會議,研究并介紹《關于全面加強語言文字新時代工作》的指導檔案,發展"十四五"規劃,促進民族語言文字産業的發展, 完善出台《&lt;全國通用語言文字法律&gt;實施辦法》等,繼續加強語言文字标準化工作的頂層設計和政策指導。二是繼續與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及時監測全媒體時代語言生活動态,按語言發展規律,加強對重點領域語言文字運用的監督管理,引導社會語言生活健康和諧發展。三、推進漢語經典閱讀項目深入實施,繼續打造語言文化品牌項目,廣泛開展漢語經典讀寫、講解等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現代資訊技術優勢,創新"網際網路與語言文化",開發學習中音樂、讀中音樂的多樣化新媒體資源, 加大媒體管道,促進和促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遺産的發展。

感謝您對教育事業和語言寫作工作的關心和支援!

教育部

十月 19, 2020

來源:新聞、教育部網站

編輯:胡德·程

流程編輯 吳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