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百明
记者 穆玉丁 周阳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中国喜剧电影有"恨铁不是钢"的遗憾——有些电影烂了,却能拿到高票房;
但近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2015年,喜剧片占当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20%以上,国产电影占据绝对主流。不过,业内人士也认识到,我国喜剧电影发展势头迅猛,但尚未到黄金时代,喜剧片类型单一和同质化等问题依然存在。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资金、技术、人才库都在逐步完善,用喜剧来讲述中国故事,这是中国喜剧电影人在新时代面对的新命题。
还记得小时候,一边忙着处理作业,一边唠叨着父母,一边看着电视《快乐鬼暑假》,忍不住笑了起来。这种情况,大概是大多数80后的情况,已经经历过。
《快乐鬼魂》《家里的快乐事》《最佳搭档》《开发的秘密》......这些电影已经成为一代青春回忆中欢乐的印记,而这些港式喜剧的创作者黄柏明,也成为喜剧电影的象征,一个标签和一种感觉。
穿着薄框黑框眼镜,黑白羊毛西装外套和一条白色裤子。衣冠楚楚、风格缜密的黄百明就像从一部熟悉的电影中走出来,他是一个坚强的身影,声音洪亮,完全看不到的只是他70岁生日后的"难得人物"。
"你看我这么年轻,因为我每天都很开心。"黄百明笑着说道。
然而,时代的步伐已经改变。近年来,黄百明投入或参与制作了很多平淡的喜剧电影。谈起《幸福幽灵》系列,就连黄百明都忍不住感叹:"这些都是上个世纪的作品,现在需要集思广益一些新的东西。"
如今,随着宁浩、徐伟、黄薇、董诚鹏、快乐麻花等一大批中国大陆喜剧新势力的诞生,选择和表达的多样性,"黄氏"喜剧回荡的日子似乎很难回头。
黄百明很清楚格局的变化,"喜剧电影其实很有地域性,每个地方都有文化差异,跨文化喜剧表达难度大。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他说:"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地喜剧演员会创作出非常受观众欢迎的作品。"
不过,对于即将在内地上映的电影《赏金猎人》的制片人,黄柏明显得也非常自信,希望改写当年的动作喜剧类型《最佳搭档》的辉煌。"但这是一个年轻的,标志性的版本,被制作成一个时尚的动作IP。
小制作赚很多钱
"你们都是看着我的电影长大的,不是吗?"在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领奖台上,黄百明问了一个问题,引来了舞台上的笑声。
他小时候,人们嘲笑他的电影,却很少听到他电影背后的故事。
"我为什么喜欢喜剧?"黄百明问自己,在他没有拍电影之前,他演过舞台剧,他不仅作为舞台演员,还作为导演,做改编,把欧洲古代经典舞台剧写成粤语对白。"从那以后,我发现喜剧非常有吸引力,尤其是当我在舞台上的时候,观众的笑声和掌声让我觉得真正的喜剧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于是我就进入了电影行业,主要是喜剧。"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黄百明最广为人知的是《快乐幽灵》系列,它是一部小制作、小成本的电影,是电影圈当年"向小广"的经典案例。
在谈到如何制作《快乐鬼》系列电影时,黄百明兴奋地讲述了当年的故事。
"1984年,《最佳搭档》拍了三部电影,每部电影都越来越贵。我当时在想,不能用低价拍一部校园喜剧,准备拍《快乐鬼》。导演是新人,女主角也是学生演员,我是男主角,所以下来,《快乐鬼》当然便宜。我们以200万港元的价格出售了它。"黄百明说。
那么,这部耗资200万港元的电影向黄先生的公司支付了多少钱呢?
"Happy Ghost非常受欢迎,因为它把它留在了香港,赚了1200万港元。"当时1200万港元的概念是什么?"黄回忆道。当你在香港以20万港元买到一栋漂亮的房子时,你做了多少房子?于是《快乐幽灵》拍了五部电影,成为1980年代最成功的喜剧片。
至于是大片还是小制作,黄百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制作可以,小制作也可以。喜剧电影的种类很多,比如我的大预算"最佳搭档",我会请好莱坞特技花很多钱;小成本的《Happy Ghost》也可以用新导演赚很多钱,小成本,《家有开心》系列跟大明星一起,也赚了很多钱。喜剧是各种方法都可以的,最重要的是剧本好,制作好,题材好。"
喜剧《星际穿越者》也有一段麻烦时期
在黄百明的电影中出现过很多超级巨星,包括张万煊、张国荣、周星驰等。在黄百明30年的电影创作生涯中,总有一席之地,在选人、就业上。他特别利用了新人,坚持给他们机会,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造星者"。同时。这些明星演员和导演也拍了黄百明。
"我喜欢使用一些新人。黄百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电影中首先需要看到的,《快乐幽灵》需要一些学生,我不会找大明星来扮演学生,花更多的钱就不喜欢了。最近我也用了很多新人,包括拍了《快乐花2010》的安吉拉宝贝(杨莹饰),她后面很红。而从未演过戏的熊大林,我让她演叶的妻子,现在大家都同意她的看法。"
在导演这边,黄百明也敢用新人。
第一部《幸福幽灵》电影的导演高志森此前从未拍过电影,当时他只有24岁。《Happy Ghost》第三部我一直在找电视朋友拍的,他就是杜七轩,包括《叶乔》导演叶维信,当时叶维信在新艺术城影业是练习生的时候,让他从第一集《叶Q》慢慢成长为现在的导演。"黄百明说,要给新人更多的机会。
在香港电影的光辉岁月里,黄柏明也曾有过一段艰难的时光。当时由黄百明等人共同创立了新艺术城电影公司,淘汰了徐珂和吴玉森等众多知名导演,甚至打造了"导演分红制度"。但到了1990年代,随着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的退出,炙手可热的新艺术城面临解散。
"两位老板告诉我,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他们想在最好的时候退休,停止拍电影。黃先生說:「我繼續這樣做,到1995年,當時香港電影是『的黑暗時代』,當時盜版猖獗,香港經濟在金融動盪下陷入衰退。在1995年至2004年的黑暗时期,我独自面对。"
"当然有黑暗,也必须有光明。黄说:「在CEPA协定于2004年生效后,香港制作的电影不再受年度限制,可进口到内地的大片数量,而可在内地经审查后上映。香港与内地合拍片可以算是内地电影进行宣传和放映,让合拍片在内地上映,今年春天我可以享受,两人有些遗憾。"